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们常常学习西方“先进”的生养观念,比如分床睡、不能一哭就抱、看着钟表来喂奶等,这些生养观念的一个共性就是“快”。随着生命科学的研究深入,西方人对这些“快”出来的生养方法开始进行反思和纠正。近日,国际母乳会、宋庆龄基金会邀请国际母乳会哺乳辅导、《母乳喂养的女性艺术》作者之一戴安·维欣吉(Diane Wiessinger)在北京举行“从出生到母乳喂养,自然背后的科学”公益讲座。会议为期2天,以下是对Diane进行的独家专访。
“全球每天3500人死于车祸,试想一下,如果以4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谁也不会死,但是大家都想快速到达。女人的生育过程也是如此,自然分娩应该得到尊重。”
这是Diane在接受专访时说的一段话。她认为,当人类行为被越来越多的人工干预,许多动物本能就会渐渐消失。
这种干预,大部分的目的就是要——快。
慢慢生
分娩是一种动物本能
现实描述 根据2007年美国妇产科学会的统计数据,美国剖腹产比率已突破31%,创历史新高。而这一数据,在中国的比率更高,2010年年初,世卫组织在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发布报告说,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间,中国剖宫产率高达46.2%。
Diane 分娩本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许多人需要人工干预,是因为遇到了困难,要了解这些困难,还是要回到动物的本能。
很久以前,我曾经专门研究动物行为,发现所有哺乳类动物在生產时,都是不能被打扰的。如果狗妈妈在生孩子时,被挪了一个地方,或者有人摸了它的孩子,它将会拒绝这只小狗;如果鹿妈妈剖宫产或分娩时得到人工辅助的话,它可能会拒绝自己的宝宝。
对于很多哺乳动物来说,如果它的分娩过程受到了过多地干扰或者分娩太容易了,反而会干扰它和孩子之间的亲情连接。
有一个助产士去农场看一头母牛生产,农场主叮嘱她,要在很远的地方躲起来看,不能让母牛感觉到有人在观察它。母牛的生产室非常安静,没有灯光非常黑,它对这里很熟悉,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也可以自由行动。
生产过程是一种动物本能,对人类也是一样。正常的分娩会让女人感觉到兴奋有力量,她会信任并喜欢自己的身体。
这需要让产妇处在一个让她觉得安全而熟悉的地方,放松、安静而私密,感觉是自己在控制整个过程。但是,现在我们绝大多数人生孩子都是在医院的产房里进行,进进出出的人、很亮的灯光、轰轰的机器声,还有被医生、护士伸手到下体去检查身体,都会让产妇感觉到压力,更加疼痛,最后无法顺利分娩。
曾有一篇文章提出括约肌法则,即指女人在私密且安全的状况下,宫颈、产道等地方的括约肌才会正常工作,如果感觉到压力,括约肌就会关闭,它就没法扩张或收缩。
因此,要解决顺利分娩的问题,就要让自然分娩得到尊重,给产妇一个私密、安静且安全的空间。帮助缓解产妇疼痛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让产妇试试不同的分娩姿势,如站着、蹲着或者泡在水里等等。
慢慢剪
脐带等3分种再剪
现实描述 孩子一出生,医生就会把脐带剪断,剪脐带被视为孩子与母体分离的一种仪式,有些医院把这种仪式交给产妇或者孩子的爸爸。
Diane 在美国,也是孩子一出生就把脐带剪断。其实,婴儿在刚出生的那一刻,还有一部分血液在胎盘和脐带里,如果马上把脐带剪断,这部分血液将无法回到孩子的身体里,孩子从一出生就发生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日后易导致新生儿缺铁和贫血。
其实,人类与哺乳动物是一样的,但哺乳动物没有剪子,它不会急忙把胎盘和宝宝分开,而会等脐带里面没有血的时候,再用牙齿把它咬断,以保证宝宝得到它应得的所有血液。
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只要脐带还在跳,就是母体还在继续给他供应氧、血和营养。
2010年,《英国医疗期刊》发表了一份瑞典哈尔姆斯塔德哈兰省医院的一位产科医师Ola Andersson的研究:在胎儿分娩后,不要立刻剪断脐带,给点时间让脐带能够继续将一直滋养着婴儿的胎盘内容物(特别是血液)传输到婴儿体内。4个月后,那些分娩3分钟后才被剪断脐带的婴儿,体内的铁含量平均比那些一分娩就被剪断脐带的婴儿高45%。
慢慢喂
胎盘一离开,产奶就开始
现实描述 在20世纪,奶瓶喂养开始流行起来,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职业妈妈数量的增加,人们发现婴儿配方奶粉很方便。然而,美国的妈妈已经在反思,自上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母乳喂养已经逐渐成为美国家庭喂养婴儿的主流,如今,比例已高达75%。其他一些奶粉出口大国,如丹麦、新西兰等,母乳喂养率更是在95%以上。而我国的母乳喂养率逐年下降,2010年,全国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只有40%~50%。
Diane 要记住,我们是哺乳类动物中的一员,其它动物哺乳是自然而然就发生的,所以,母乳喂养对于妈妈和宝宝来说,就像呼吸对于每个动物一样,是自然而然的。
人类不需要任何帮助,就会下奶。无论是剖腹产还是自然分娩,只要胎盘离开身体,孕激素水平就会下降,产奶过程就开始启动,3~5天后就会下奶。
宝宝第一口奶一定要是母乳,1岁内的婴儿过敏大部分是牛奶蛋白过敏,根源就是第一口奶。新生儿的小肠通透性很高,上面布满了小孔,初乳流经时,能够作为天然屏障涂在小肠上,封堵这些“孔”,防止外来危险的渗透。而且,初乳中大量的白细胞可以杀死入侵的病毒和细菌。
1岁内的宝宝肠道没有发育好,对除母乳外的所有蛋白都不耐受,牛奶、羊奶中的免疫蛋白都和母乳中的免疫蛋白不同,所以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我们脆弱的孩子,请相信母乳最好,这是自然界千万年的自然选择。
慢慢养
与父母同睡不碍培养独立
现实描述 在过去的50年,美国提倡婴儿和家长分床睡,认为这样不会让宝宝过于依赖,能尽早独立。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父母也开始选择“母婴同睡”的睡眠方法,因为亲密育儿、回归自然的观念不断被年轻父母所接受。人类学家认为,母婴同睡有益于婴儿的健康。
长辈或亲朋好友都会告诫新妈妈:不要宝宝一哭就抱,不然会惯坏他的,这种看法起源于19世纪晚期。医生们宣传这样一种理论:只要给婴儿吃饱了、穿暖了、及时地换尿片了,就足够了。如今,研究结果却有所不同,研究表明,在出生头几周里得到妈妈更多回应的婴儿,在随后的1年中与人的沟通能力更强。
Diane 孩子一生下来,一般都是放在小小的婴儿床上。我的孩子也一样,但是,从孩子出生到出院,我都感觉心里空荡荡的,为什么我有这么美好的一个宝宝,我的先生也那么爱我,可是我的感觉却如此空荡荡呢?26年后我才明白了,我空荡荡的感觉来源于我空荡荡的手臂。
在有人类之前,灵长类动物的母亲就和宝宝一起睡。这是生物的需求,灵长宝宝完全没有准备好离开母亲数小时,离开母亲,他们的安静睡眠时间会更短,心率和呼吸不规则,体温控制得更不好,并且皮质醇更高。宝宝用每一个可控的生理信号告诉我们,离开母亲,他们就会处于风险之中。并且,他们的母亲也不愿离开他们。
母亲离开婴儿,皮质醇也会升高,更缺乏睡眠,并且夜晚必须更频繁地、每次都完全清醒地哺乳。因为宝宝哺乳的次数减少了,母亲的奶量会受到影响。
和宝宝分开睡的母亲哺乳时间不会很长,随之母亲和宝宝都将承受过早断奶带来的各种影响健康的后果。
在美国的传统文化里,孩子不是拿来抱的,要么放在床上,要么拿来推着走。所以当我的孩子刚出生8天时,我就把他放在推车里,在一条小石子路上晃着晃着就去散步了,现在想来真是有很大问题,可当时我就没想到要把他抱起来。
其实,对于直立型哺乳动物而言,他们天生需要被大人直立抱着。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把婴儿从摇篮或手推车里抱出来时,他就安静下来的原因。他们天然的栖息地就是大人的身体,当他们被从栖息地抱离时,他们同时也失去了能力和信心。将宝宝从前面直立抱起贴近我们的胸前安抚,也是我们天生的本能之一。
所有的哺乳类动物都有自己保护自己的方法:速度、变色、各种安全考量。人类的宝宝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被抱着。
宝宝在你身旁时会觉得最安全平静,那里没有老虎会吃他,没有蚂蚁会爬到他身上。他会期望你能很快地听到他的声音而对他有反应,他希望你能日夜都在他身旁,如果他睡在你旁边,他会有更好的睡眠。他指望跟你有肌肤上的接触,尤其是刚出生的前几个星期。
(摘自《健康时报》)
“全球每天3500人死于车祸,试想一下,如果以4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谁也不会死,但是大家都想快速到达。女人的生育过程也是如此,自然分娩应该得到尊重。”
这是Diane在接受专访时说的一段话。她认为,当人类行为被越来越多的人工干预,许多动物本能就会渐渐消失。
这种干预,大部分的目的就是要——快。
慢慢生
分娩是一种动物本能
现实描述 根据2007年美国妇产科学会的统计数据,美国剖腹产比率已突破31%,创历史新高。而这一数据,在中国的比率更高,2010年年初,世卫组织在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发布报告说,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间,中国剖宫产率高达46.2%。
Diane 分娩本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许多人需要人工干预,是因为遇到了困难,要了解这些困难,还是要回到动物的本能。
很久以前,我曾经专门研究动物行为,发现所有哺乳类动物在生產时,都是不能被打扰的。如果狗妈妈在生孩子时,被挪了一个地方,或者有人摸了它的孩子,它将会拒绝这只小狗;如果鹿妈妈剖宫产或分娩时得到人工辅助的话,它可能会拒绝自己的宝宝。
对于很多哺乳动物来说,如果它的分娩过程受到了过多地干扰或者分娩太容易了,反而会干扰它和孩子之间的亲情连接。
有一个助产士去农场看一头母牛生产,农场主叮嘱她,要在很远的地方躲起来看,不能让母牛感觉到有人在观察它。母牛的生产室非常安静,没有灯光非常黑,它对这里很熟悉,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也可以自由行动。
生产过程是一种动物本能,对人类也是一样。正常的分娩会让女人感觉到兴奋有力量,她会信任并喜欢自己的身体。
这需要让产妇处在一个让她觉得安全而熟悉的地方,放松、安静而私密,感觉是自己在控制整个过程。但是,现在我们绝大多数人生孩子都是在医院的产房里进行,进进出出的人、很亮的灯光、轰轰的机器声,还有被医生、护士伸手到下体去检查身体,都会让产妇感觉到压力,更加疼痛,最后无法顺利分娩。
曾有一篇文章提出括约肌法则,即指女人在私密且安全的状况下,宫颈、产道等地方的括约肌才会正常工作,如果感觉到压力,括约肌就会关闭,它就没法扩张或收缩。
因此,要解决顺利分娩的问题,就要让自然分娩得到尊重,给产妇一个私密、安静且安全的空间。帮助缓解产妇疼痛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让产妇试试不同的分娩姿势,如站着、蹲着或者泡在水里等等。
慢慢剪
脐带等3分种再剪
现实描述 孩子一出生,医生就会把脐带剪断,剪脐带被视为孩子与母体分离的一种仪式,有些医院把这种仪式交给产妇或者孩子的爸爸。
Diane 在美国,也是孩子一出生就把脐带剪断。其实,婴儿在刚出生的那一刻,还有一部分血液在胎盘和脐带里,如果马上把脐带剪断,这部分血液将无法回到孩子的身体里,孩子从一出生就发生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日后易导致新生儿缺铁和贫血。
其实,人类与哺乳动物是一样的,但哺乳动物没有剪子,它不会急忙把胎盘和宝宝分开,而会等脐带里面没有血的时候,再用牙齿把它咬断,以保证宝宝得到它应得的所有血液。
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只要脐带还在跳,就是母体还在继续给他供应氧、血和营养。
2010年,《英国医疗期刊》发表了一份瑞典哈尔姆斯塔德哈兰省医院的一位产科医师Ola Andersson的研究:在胎儿分娩后,不要立刻剪断脐带,给点时间让脐带能够继续将一直滋养着婴儿的胎盘内容物(特别是血液)传输到婴儿体内。4个月后,那些分娩3分钟后才被剪断脐带的婴儿,体内的铁含量平均比那些一分娩就被剪断脐带的婴儿高45%。
慢慢喂
胎盘一离开,产奶就开始
现实描述 在20世纪,奶瓶喂养开始流行起来,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职业妈妈数量的增加,人们发现婴儿配方奶粉很方便。然而,美国的妈妈已经在反思,自上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母乳喂养已经逐渐成为美国家庭喂养婴儿的主流,如今,比例已高达75%。其他一些奶粉出口大国,如丹麦、新西兰等,母乳喂养率更是在95%以上。而我国的母乳喂养率逐年下降,2010年,全国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只有40%~50%。
Diane 要记住,我们是哺乳类动物中的一员,其它动物哺乳是自然而然就发生的,所以,母乳喂养对于妈妈和宝宝来说,就像呼吸对于每个动物一样,是自然而然的。
人类不需要任何帮助,就会下奶。无论是剖腹产还是自然分娩,只要胎盘离开身体,孕激素水平就会下降,产奶过程就开始启动,3~5天后就会下奶。
宝宝第一口奶一定要是母乳,1岁内的婴儿过敏大部分是牛奶蛋白过敏,根源就是第一口奶。新生儿的小肠通透性很高,上面布满了小孔,初乳流经时,能够作为天然屏障涂在小肠上,封堵这些“孔”,防止外来危险的渗透。而且,初乳中大量的白细胞可以杀死入侵的病毒和细菌。
1岁内的宝宝肠道没有发育好,对除母乳外的所有蛋白都不耐受,牛奶、羊奶中的免疫蛋白都和母乳中的免疫蛋白不同,所以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我们脆弱的孩子,请相信母乳最好,这是自然界千万年的自然选择。
慢慢养
与父母同睡不碍培养独立
现实描述 在过去的50年,美国提倡婴儿和家长分床睡,认为这样不会让宝宝过于依赖,能尽早独立。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父母也开始选择“母婴同睡”的睡眠方法,因为亲密育儿、回归自然的观念不断被年轻父母所接受。人类学家认为,母婴同睡有益于婴儿的健康。
长辈或亲朋好友都会告诫新妈妈:不要宝宝一哭就抱,不然会惯坏他的,这种看法起源于19世纪晚期。医生们宣传这样一种理论:只要给婴儿吃饱了、穿暖了、及时地换尿片了,就足够了。如今,研究结果却有所不同,研究表明,在出生头几周里得到妈妈更多回应的婴儿,在随后的1年中与人的沟通能力更强。
Diane 孩子一生下来,一般都是放在小小的婴儿床上。我的孩子也一样,但是,从孩子出生到出院,我都感觉心里空荡荡的,为什么我有这么美好的一个宝宝,我的先生也那么爱我,可是我的感觉却如此空荡荡呢?26年后我才明白了,我空荡荡的感觉来源于我空荡荡的手臂。
在有人类之前,灵长类动物的母亲就和宝宝一起睡。这是生物的需求,灵长宝宝完全没有准备好离开母亲数小时,离开母亲,他们的安静睡眠时间会更短,心率和呼吸不规则,体温控制得更不好,并且皮质醇更高。宝宝用每一个可控的生理信号告诉我们,离开母亲,他们就会处于风险之中。并且,他们的母亲也不愿离开他们。
母亲离开婴儿,皮质醇也会升高,更缺乏睡眠,并且夜晚必须更频繁地、每次都完全清醒地哺乳。因为宝宝哺乳的次数减少了,母亲的奶量会受到影响。
和宝宝分开睡的母亲哺乳时间不会很长,随之母亲和宝宝都将承受过早断奶带来的各种影响健康的后果。
在美国的传统文化里,孩子不是拿来抱的,要么放在床上,要么拿来推着走。所以当我的孩子刚出生8天时,我就把他放在推车里,在一条小石子路上晃着晃着就去散步了,现在想来真是有很大问题,可当时我就没想到要把他抱起来。
其实,对于直立型哺乳动物而言,他们天生需要被大人直立抱着。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把婴儿从摇篮或手推车里抱出来时,他就安静下来的原因。他们天然的栖息地就是大人的身体,当他们被从栖息地抱离时,他们同时也失去了能力和信心。将宝宝从前面直立抱起贴近我们的胸前安抚,也是我们天生的本能之一。
所有的哺乳类动物都有自己保护自己的方法:速度、变色、各种安全考量。人类的宝宝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被抱着。
宝宝在你身旁时会觉得最安全平静,那里没有老虎会吃他,没有蚂蚁会爬到他身上。他会期望你能很快地听到他的声音而对他有反应,他希望你能日夜都在他身旁,如果他睡在你旁边,他会有更好的睡眠。他指望跟你有肌肤上的接触,尤其是刚出生的前几个星期。
(摘自《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