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但初中语文课堂“讲风”依然盛行,“满堂灌”现象依然存在,解决语文课堂的“低效”问题迫在眉睫。近年来,我校开展了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改革,希望通过高效课堂的创建,把教师从过长的教学时间中解放出来,把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改革;高效课堂建设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与推进的关键。语文课程之所以是語文课程,而不是其他课程,就是因为课程与教学内容受目标的规限和指引。从课堂上教什么的角度看,教师教学的风格或个性则主要表现为教学模式的选择,老师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生,对学生参与激情的调动,对教学内容所作的创造性地开发,也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显现。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位教师对这种开发和张扬是有界限的,因为教师不是万能的救世主,教师也不是课程的全部,激情课堂、高效课堂更有赖于学校整体环境的打造。
一、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一瞥
(一) 课堂效率低下,课堂模式空洞单一,满堂灌,填鸭式
教学方式成为课堂教学的致命弱点。教师讲得口苦,学生课堂无所事事,感觉空洞,开小差,昏昏欲睡,交头接耳,学无目标,学无成就感,因而学习效率低下,兴趣低下,学习变得被动、无奈,压力山大,也导致厌学、弃学。
(二) 激情不足,用心不够
可能是教师对教学、对学生付出没有得到预期的心理回报,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比如,教师穷于应付学校各项无关杂事,等等。我们的教师虽然也很用功用时,却显得没有发自肺腑的激情,带着被动无奈,带着职业倦怠,带着应付差事的心理,“人在曹营心在汉”,或许机遇这许多原因,备课无法精心用心创新,也不敢独自做主创新。
(三) 管理欠精致,引导欠得体
我们花了相当的精力、心思和时间进行了管理,但我们的缺点是:不够精致、不够缜密,从教学区到生活区,总有让人不如意的地方,这是为什么?还有,教育学生不是强迫,不是玩命拼时间,而是合理利用时间,劳逸结合,培养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和主动性,引导他们树立适当的人生目标并自愿为之追求奋斗,搞如此多的花架子,阻碍教学的发展,使一件其实很简单的事变得复杂化,以至于师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
二、 任务驱动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的路径探析
(一) 高效教学,务实推进
上课铃一响,学生立即进入学习状态。教师每节课前精心准备好随堂教学的任务单,内容是对当堂教学任务的引导与精髓提炼,并要求学生动手完成。此为“导与思”。随后便迅速进入“议”阶段。小组合作讨论答案,并以组代表的形式到黑板公布答案,师生共同讨论纠错,学生全体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即学即用,高度投入,避免了“无事生非”、“无事开小差”等传统的无效课堂的教学弊端。
然后,展示并操练核心教学内容及本节课教学成果(即“展”),主要是各组代表展示本组的所学所得,师生共同对成果展示进行优劣正误的评价(即“评”)。课后,辅以适量的练习,消化本节课的内容,每周、每月等不定时再对教学内容进行阶段检测,做到“学而时习之”,“学以致用”,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不断夯实基础。整个教学过程没有花拳绣腿,全是实实在在的教与学的过程。
(二) 激情教学,解放学生
走进课堂,师生精神饱满,全部以干净利索、步调一致的节奏,在老师既定的指令下,全身心有条不紊地做着自己的学习任务,真正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由于课堂上有了既设的任务在驱动,学生有事可干,也有目标可追求,自然兴趣浓厚,也能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激情满怀地投身教学活动。
为了贯彻解放学生的理念,教师教学的设计全部力求“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模式从简介导入,研读深思、小组讨论、现场展示、教师点评、反思总结的,到巩固提高,连环设计,有泾渭分明,环环相扣,且不断切换,使整个课堂紧密联系,浑然一体,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有成就感,也在课内外学得无负担感。
(三) 精致管理,得体激励
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干净整洁、一尘不染、有条不紊,学生井然有序、按部就班的生活学习状态,几乎可以见证长期规范化高水平管理的成果。校园内必要的地方都有必要的生活、学习指示牌、励志牌……等等,都可足见平时教学管理的精致程度,也让我们体会到:把小事做到极致便是成功!而教室内外各色各样的巧妙的特色布置设计,从学生自我设计的成绩变化曲线图到大学名校的推介信息,再到每个学生的自我剖析和理想规划,教室对学生的差距弱点分析与得体的谆谆激励加鼓励,都让我们叹服:如此的良苦用心,如此的极致缜密思路,如此精心的心灵渗透,学生怎会不好?外部的激情环境有利于熏陶与浸染学生的言行,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我深深地感到,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如果不及时反思自己的失误与不足,改变自己就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就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因此,只有每一位教师都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地反思,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地走向完善。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既然称之为模式,它就一定是个系统工程,从理念到设计再到实施,既非一蹴而就,也非星星点点。名校的成功经验不能照抄照搬,但很多做法值得借鉴,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任务驱动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让学生真正有收获的课堂,什么样的管理才是精细化的管理,这都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改革;高效课堂建设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与推进的关键。语文课程之所以是語文课程,而不是其他课程,就是因为课程与教学内容受目标的规限和指引。从课堂上教什么的角度看,教师教学的风格或个性则主要表现为教学模式的选择,老师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生,对学生参与激情的调动,对教学内容所作的创造性地开发,也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显现。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位教师对这种开发和张扬是有界限的,因为教师不是万能的救世主,教师也不是课程的全部,激情课堂、高效课堂更有赖于学校整体环境的打造。
一、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一瞥
(一) 课堂效率低下,课堂模式空洞单一,满堂灌,填鸭式
教学方式成为课堂教学的致命弱点。教师讲得口苦,学生课堂无所事事,感觉空洞,开小差,昏昏欲睡,交头接耳,学无目标,学无成就感,因而学习效率低下,兴趣低下,学习变得被动、无奈,压力山大,也导致厌学、弃学。
(二) 激情不足,用心不够
可能是教师对教学、对学生付出没有得到预期的心理回报,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比如,教师穷于应付学校各项无关杂事,等等。我们的教师虽然也很用功用时,却显得没有发自肺腑的激情,带着被动无奈,带着职业倦怠,带着应付差事的心理,“人在曹营心在汉”,或许机遇这许多原因,备课无法精心用心创新,也不敢独自做主创新。
(三) 管理欠精致,引导欠得体
我们花了相当的精力、心思和时间进行了管理,但我们的缺点是:不够精致、不够缜密,从教学区到生活区,总有让人不如意的地方,这是为什么?还有,教育学生不是强迫,不是玩命拼时间,而是合理利用时间,劳逸结合,培养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和主动性,引导他们树立适当的人生目标并自愿为之追求奋斗,搞如此多的花架子,阻碍教学的发展,使一件其实很简单的事变得复杂化,以至于师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
二、 任务驱动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的路径探析
(一) 高效教学,务实推进
上课铃一响,学生立即进入学习状态。教师每节课前精心准备好随堂教学的任务单,内容是对当堂教学任务的引导与精髓提炼,并要求学生动手完成。此为“导与思”。随后便迅速进入“议”阶段。小组合作讨论答案,并以组代表的形式到黑板公布答案,师生共同讨论纠错,学生全体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即学即用,高度投入,避免了“无事生非”、“无事开小差”等传统的无效课堂的教学弊端。
然后,展示并操练核心教学内容及本节课教学成果(即“展”),主要是各组代表展示本组的所学所得,师生共同对成果展示进行优劣正误的评价(即“评”)。课后,辅以适量的练习,消化本节课的内容,每周、每月等不定时再对教学内容进行阶段检测,做到“学而时习之”,“学以致用”,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不断夯实基础。整个教学过程没有花拳绣腿,全是实实在在的教与学的过程。
(二) 激情教学,解放学生
走进课堂,师生精神饱满,全部以干净利索、步调一致的节奏,在老师既定的指令下,全身心有条不紊地做着自己的学习任务,真正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由于课堂上有了既设的任务在驱动,学生有事可干,也有目标可追求,自然兴趣浓厚,也能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激情满怀地投身教学活动。
为了贯彻解放学生的理念,教师教学的设计全部力求“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模式从简介导入,研读深思、小组讨论、现场展示、教师点评、反思总结的,到巩固提高,连环设计,有泾渭分明,环环相扣,且不断切换,使整个课堂紧密联系,浑然一体,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有成就感,也在课内外学得无负担感。
(三) 精致管理,得体激励
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干净整洁、一尘不染、有条不紊,学生井然有序、按部就班的生活学习状态,几乎可以见证长期规范化高水平管理的成果。校园内必要的地方都有必要的生活、学习指示牌、励志牌……等等,都可足见平时教学管理的精致程度,也让我们体会到:把小事做到极致便是成功!而教室内外各色各样的巧妙的特色布置设计,从学生自我设计的成绩变化曲线图到大学名校的推介信息,再到每个学生的自我剖析和理想规划,教室对学生的差距弱点分析与得体的谆谆激励加鼓励,都让我们叹服:如此的良苦用心,如此的极致缜密思路,如此精心的心灵渗透,学生怎会不好?外部的激情环境有利于熏陶与浸染学生的言行,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我深深地感到,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如果不及时反思自己的失误与不足,改变自己就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就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因此,只有每一位教师都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地反思,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地走向完善。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既然称之为模式,它就一定是个系统工程,从理念到设计再到实施,既非一蹴而就,也非星星点点。名校的成功经验不能照抄照搬,但很多做法值得借鉴,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任务驱动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让学生真正有收获的课堂,什么样的管理才是精细化的管理,这都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