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硕果累累

来源 :清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6005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完成古籍普查登记数据270余万部,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6季《中国诗词大会》收视超过30亿人次,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吸引数十万人参与,传统节日文化受到年轻人喜爱……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党和国家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优秀传统的重大战略举措。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出了一批深入研究阐释传统文化精华、普及文化经典的图书佳作,创作了一批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文艺精品和创意文化产品,制作了一批讲好中国故事、具有广泛影响的电视节目,开展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彰显中华文化魅力的文化活动,传承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期待,近日,中央宣传部正式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对做好未来5年的传承发展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记忆、传承、创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逐渐让人们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显著增强。
  摸清文化家底,建立完善文化资源数据库
  先秦两汉时期简帛23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古籍29部,宋辽夏金元时期古籍91部,明清时期古籍503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94部……去年下半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涵盖我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载体形态、不同装帧形式,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
  国家古籍保护工程近年来顺利推进,截至2020年,累计完成普查登记数据270余万部,公布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累计修复古籍360多万叶,培训古籍从业人员1万余人次;全国累计发布古籍数字资源达7.2万部;《中华再造善本(一、二编)》《国学基本典籍丛刊》等重大出版项目顺利实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前提是摸清文化家底,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近年来,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国家古籍保护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等持续推进,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推进中华文化资源公共数据库建设;完成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并发布成果,组织编写《中国戏曲剧种全集》;推进古籍普查,完成270万部1.8万函;推进美术馆藏品普查,报送数据41.4万余条,数据总量6.9TB……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推进文物、非遗、古籍、地方戏曲剧种、美术馆藏品普查和复核工作,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中央宣传部牵头实施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对全国范围内的民族音乐进行调研普查,通过采风录制收集整理散存于各地区、各领域的民族音乐资源,录制约128小时的采风样品;初步建成数据库、音色库;完成数字化修复约1328小时。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共有195卷启动编纂工作,其中32个分卷进入出版社编校程序,基础资料数据库一期、二期、三期共完成14577册3169961页。《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不断推进,截至2020年底,已完成图书编纂出版5批共计40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已公布13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9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划定历史文化街区912片,确定历史建筑3.85万处。
  提升保护传承水平,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五彩年画挂起来,丰富文创玩起来,有趣表情包发起来……现在每到春节前后,年画就会风靡线上线下。近年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下,年画新作品、新应用、新传播層出不穷,古老的年画焕发出时代气息。
  年画“火起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不断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2019—2025)》相继印发;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72项;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8名……非遗传承发展逐步实现了“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传承人越来越有信心,传承效果越来越好。
  近几年,“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专场演出总会在各地引起戏迷的高度关注,在戏曲名角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优秀人才崭露头角。
  作为戏曲传承振兴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每年扶持100位戏曲名家向200名青年演员传授200出经典折子戏。京剧像音像工程录制京剧经典传统剧目350余部;戏曲像音像工程试录制经典传统剧目25部。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有序展开,学戏、懂戏、爱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今年春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少儿频道推出节目《赢在博物馆》,聚焦革命文物,带领孩子们走进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学习、体验、触摸历史。创新讲述一根扁担、一双草鞋等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又穿插各个时期的纪录片、资料片、传记电影等,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丰富的红色历史,更领悟到革命精神。
  随着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推进,革命文物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革命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超过1600家。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各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了各界群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围绕革命文物的影视作品、新媒体产品更引人注目。
  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更好融入生产生活
  博览典籍故事、读懂典籍思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典籍里的中国》正在热播,节目聚焦《尚书》《天工开物》《史记》等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讲述典籍在历史长河中缘起、流转及书中的故事,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节目中的环幕投屏、AR、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创新设计的“历史空间”“现实空间”等让观众印象深刻,尤其受到年轻观众欢迎。   如何把传统文化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艺术地、鲜明地展现出来?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做出系列探索—《中国地名大会》《国家宝藏》《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节目栏目深度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突出展示诗词、文物、戏曲、民歌等传统文化元素,赢得广大观众的点赞。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在进行《长城之歌》《大运河之歌》《长征之歌》《黄河之歌》四部纪录片创作,还将推出《中国考古大会》。
  一年一度的《中国诗词大会》是许多观众的期待,据统计,6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收视超过30亿人次。
  为引导广大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中华文化魅力、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教育部举办了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开展经典诵读、诗词讲解、汉字书写、学生篆刻等系列赛事;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类经典诵读活动,“聚战疫力量 诵中国精神”融媒体直播节目鼓舞人心。广电总局指导开展了《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杨家将》《大运河奇缘》《中国神话故事》等40部弘扬中国精神、讲述中国故事、具有中国风格的动画项目创作和一批传统文化主题网络动画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采用大众化的方式、时代化的表达,注重数字化运用,是新媒体时代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策划的“文脉颂中华”系列网络主题活动吸引着网友的目光,“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名家@传承”主题活动,以及推出的“最美中国色—看中国”系列短视频等,一度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时间节点。如今,每逢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一批传统节日动漫、微视频、视频直播等网络文化产品就会在朋友圈被广泛转发。节日蕴含的辞旧迎新、祝福美好,慎终追远、缅怀先烈,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等丰富的文化内涵、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日益深入人心。
  “十四五”期间,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中华古文字传承创新等,将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传承发展工作不断深入,各地各部门应打开新的视野,开辟新的路径,尝试新的办法,着力在精华精髓的提炼展示上下功夫,在价值理念的融合融入上下功夫,在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上下功夫,在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上下功夫,在文化生态的修复涵养上下功夫,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來源:《人民日报》2021年04月13日第06版)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阶段,学习型家庭已经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在这种家庭形态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以及相对全面的发展。  构建学习型家庭需要多方面共同协调,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家校共同努力。在传统的小学教育中,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导致学生接受的教育容易缺乏完整性。要开展小学家校共育,创建学习型家庭,应将家庭教育放到教育体系中来,促进学生接受全面教育。  
期刊
美国耶鲁大学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说过“人离开环境,便无行为可言”,所以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确立正确的理念,提高环境创设能力,践行行知思想,以“喜”“全”“活”“理”为原则,让幼儿快乐地游戏、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班级环境需精“喜”化  “喜”指“所创设的环境要是幼儿所喜欢的”。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
期刊
体育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发展团队精神。为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重视体育,为其日后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教授体育理论知识,树立学生良好心理意识  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够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过分偏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在这样的情况中,其在体育教学中只是直接让学生进行各种运动,如跳绳、跑步、打篮球等。学生因为理论知识学习不足,很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应高度重视个体健康成长,知名学者陶行知也曾经指出“健康首位”的思想。因此,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阶段中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情景式教学借助构建轻松愉悦、积极健康的氛围,使儿童充分融入,形成乐于学习、热爱学习的良好风气,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此类教学方式逐渐应用到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不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并未得到广泛使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该教学模
期刊
美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認识美、爱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教学活动,是丰富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活动,而音乐则是实现美育目标不可或缺的路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把握音乐的独特价值,挖掘美育元素,创设丰富多彩的美育情景,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使其深刻体会音乐的魅力,懂得鉴赏音乐背后传递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思想,获得崇高境界,使其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
期刊
幼儿教育工作是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在幼儿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个别幼儿家长没有对幼儿进行正确规范的教育,影响到了幼儿的能力培养与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因此改变幼儿问题行为应该重视对不良家风进行改变,从而使幼儿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个别家长过于溺爱。在幼儿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部分幼儿家长没有意识到自身教育对
期刊
“幸福”是我成为老师以来最大的收获!  和孩子们一起,我很幸福!29个孩子,29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每天都给我感动,每每吃完饭准备倒残渣时,孩子们总会走过来对我说:“徐老师,您再坐会儿,您那么辛苦,我帮您倒吧!”偶尔孩子的一张纸条,“徐老师,我会继续保持的”,让我的内心感到十分温暖。  可是天使般的孩子也会有令你烦心的时候。从接手到现在已经过去大半学期了,我已经有好几次差点要被孩子们气哭,但我依旧坚
期刊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就体育课程来说,它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强健体魄、愉悦身心,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提供良好的契机。对此,作为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有必要找出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并且加以有效实践,以期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应调整教学难度,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成长环境、认知水平等
期刊
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每一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大量不朽作品,谱写了中华文化的辉煌篇章。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文化,到两汉经学、魏晋南北朝玄学,再到隋唐儒释道、宋明理学;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到传统音乐、绘画、瓷器,都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在世界上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就辉煌、影响深远,铸就了我们今天开创社会主义文化
期刊
随着学生的增多,初中体育课“场地小、器材少”的问题越发普遍,在学校安排的总课表上,有时一节课能有5~6个班级在操场上一起上体育课,场地的限制导致部分体育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既要考虑到安全因素,又要在狭小的体育场地上进行教学,种种问题让体育教师比较“头疼”。体育教师应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好学校的各种资源与条件?笔者针对这一现状,与大家分享一些想法。  体育教师应合理运用身边“不起眼”的资源  体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