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第七届全国优秀金融论文评选活动通知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x1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企业内人力资本计量的模糊性,导致企业内公共领域的出现。企业制度的演进过程,就是不断创新公共领域的产权规则,以减少管理者在公共领域产生的机会主义。股票期权制的实施,减少了管理者决策行为的机会主义,却诱发了会计领域的机会主义,导致一系列的财务丑闻。事实表明,股票期权制的成功实施,依赖于科学的业绩计量规则、健全的信息生成机制、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以及健康平稳的宏观经济政策,显然这是一套严格的制度安排。我国正在推行的长期激励制度改革应该充分意识到这项制度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本文提出人民币强势论,认为不论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与否,人民币强势形象正悄然显现。本文认为:(1)持续强劲增长的中国经济及国际收支宽松状况的持续积累是人民币强势的经济基础;(2)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已得到较为充分的释放,基于汇率决定的理论分析,不可忽视正迅速积累的人民币强势要求;(3)中国与其周边区域经济中的竞争优势与发展潜力日益显现,构成了人民币强势的区域国际经济关系平台;(4)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元兑美元汇率大幅升值后的经验与教训提醒我们人民币强势化进程不可简单对待;(5)可预见的将来人民币汇
本文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信贷可分为规模扩张、谨慎防范风险和效益优先三个阶段,现已进入“效益优先”发展新阶段。深入地分析了新阶段信贷快速增长和利润约束凸现等新特点、信贷变化趋势及其合成因素的影响;揭示了“信贷之结”中值得关注的货币信贷“八大关系”问题,提出了金融调控中的政策选择;预调应在乐观中勿忘谨慎,在经济上升期,货币政策的基点应保持稳定,树立信贷协调发展观。
人民币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在1999年IMF对各国汇率制度重新评估时被界定为严格盯住汇率制度。经过多年的外汇体制变迁,我国在事实上实行的盯住汇率制度有货币、经济与体制的客观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我国政局与社会的持续稳定,经济转轨所导致的体制变迁和国家经济对外公信力相对不足,以及资本流动存在限制等。因此,人民币在“法律”上的“有管理浮动”,在事实上收敛于严格盯住。
本文从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入手,研究货币政策在调整国家产业布局,促进区或经济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文章认为,货币政策在注重全局调控的基础上,应该充分考虑僵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和产业差异,通过政策倾斜、投资引导、信贷政策和政策协调等多渠道提升货币政策在促进结构高速中的效果。
美国著名学者伊查克爱迪思博士提出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精髓是:创新力与控制力的统一和平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二者失衡是企业由盛而衰乃至走向死亡的病因。就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创新力与控制力的总体状况而言,控制倾向大于创新倾向,创新力与控制力双重不足。要想实现二者的平衡,就需要国有商业银行对经营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走内涵式、稳健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立授权和责任体系,实现创新和控制的有机结合;完善激励系统,减少内部人控制和道德风险;培育主题文化理念,增强企业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深层次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站在金融视角对黑龙江省富裕县奶牛产业化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农村领域金融抑制一金融松动一金融理性化的演变过程.得出农业产业化背景下金融理性的四个典型事实:第一,理性的金融行为不是扶贫而是逐富;第二.扶贫的第一推动力必然来自外生性政策变量:第三,农业产业化是金融支持的条件而不是结果;第四,金融对任何产业的支持都存在限度.否则必然导致信贷资产泡沫化。由此.演绎出农业产业化框架下农村金融安排的基本方向:完善金融制度与功能.以金融理性化涵养农业产业化.从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
国际汇率的动荡使发展中国家在过去二十年面临选择汇率体制的问题,积累了从固定汇率体制退出的经验、教训和战略。本文针对一国是否应退出、何时退出以及如何退出的问题,考察了一般的国际经验以及波兰、智利、台湾和泰国的退出案例。发现在外部基本失衡时需要考虑退出;在宏观经济基本面强,短期资本流动受到控制时的退出最平稳,在危机中但货币尚未受到贬值压力时退出仍可避免大的经济震荡,在货币受到投机冲击时退出动荡最大。因此应合理判断退出的必要性、条件并科学设计退出战略。退出战略应注重夯实经济基本面、保持对短期资本的严格控制;选择
本文基于对中国11个省(区)100个农业县投融资情况的基本调查,总结了当前中国农村投融资现状,重点分析了中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对中国农村投融资改革的框架性思路和具体的做法进行了探讨。
当前,在利率非市场化与银行市场退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我国银行业竞争的结构性矛盾以及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日益突显,银行监管部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市场准入压力。本课题通过对现有银行市场准入制度的检讨,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银行牌照管理(市场准入)方面的做法或得失,提出完善我国银行牌照管理的思路,以期能发挥银行牌照在区分银行层次、促进银行市场定位、提升银行竞争力和整体效率等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