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高考故事”导写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946年,17岁的梁再冰报考清华建筑系,差两分。对一手创建了清华建筑系的梁家而言,女儿报考清华建筑系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家族情怀。父母决定调出女儿的试卷,核实无误(当时是学校完全自主招生)。梁再冰转身去了北大西语系,一生便与建筑再无瓜葛。三年后,梁从诫如宿命一般,离清华建筑系的录取线差两分。
  母亲林徽因再次调取试卷,发现有几道题像是故意做错的,试卷上一行小字:“我不喜欢建筑,我喜欢历史。”那一刻,林徽因半晌没有吱声,梁从诫如愿去了北大攻读历史。梁再冰成为新华社记者,为中国的新闻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梁从诫毕业后赴云南大学历史系任教,后来领导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民办环保组织“自然之友”。
  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对孩子寄予殷切的期望;也像普通的家庭,孩子要经历高考的筛选。这又是一个特殊的家庭,一手创立了清华建筑系,有能力为儿女的前程铺路搭桥,却先后将儿女“拒”之门外。
  此时,十七八岁的你和你的家庭也将迎来属于你的高考,或许,梁家的高考故事可以带给你一些触动,一些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写作指导】
  从父母的角度:敬畏制度,维护公平,不为儿女前程铺路搭桥,预设人生;尊重孩子的兴趣,给孩子以充分自主的选择权。从孩子的角度:听从自己的兴趣,坚持自己的选择;自主独立,不依赖父母;在即将成年的人生节点上,如何更好地做好人生抉择。从高考的角度:高考的成败只会影响而不会决定你的人生,坦然接受,发掘自身能力,人生才会精彩。从家庭的角度:可以谈到家风家教,一个关系和谐、美好的家庭,父母开通民主,率先垂范,子女独立自主,自信自强,两代人彼此尊重于信任,可涵养良好家风,可塑造下一代的健全人格。
  【例文】
  个人兴趣先于家长期望
  □一考生
  在满足父母期望和遵从内心选择之间,梁再冰姐弟俩都毅然选择了后者,不希望被父母的巨大影响所荫庇,最终有所成。
  如果不是兴趣所使,梁再冰哪能为新闻事业做出杰出贡献?梁从诫又怎能创建民办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呢?因为听从兴趣的召唤,他们没有被家族情怀所左右,这并非不孝,而是很有主见。他们就像与建筑学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却依然画出自己优美的人生軌迹。
  回溯历史,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能人志士都因为兴趣驱动,在某一领域下功夫,而卒有所成。人们常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会让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沉潜下来,专心致志。譬如茶圣陆羽厌恶功名,潜心茶道,历时二十六年,实地考察三十二州,隐居苕溪著成《茶经》。明人徐霞客身为读书人却不执着于科举,一生志在四方,所到之处,探幽寻秘,他经三十年考察撰成六十万字游记。
  诚然,父母的期待不可谓不殷切,做子女的也不能毫不顾及。但这又不意味着父母期望比个人兴趣更重要。人生而承压负重,而压力除了来自父母,还有老师、上司。为了别人,我们常常放弃自己的所爱,常常变得言不由衷,身不由己,明明不喜欢,还要装得兴致勃勃,甘之如饴。想想是不是可悲?
  台湾诗人席慕蓉的《独白》写尽沧桑心灵,道破天机:“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为了周遭的人对我满意而已。”是的,我们为了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总是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上某种模式,带上某种桎梏。走着走着,才陡然发现,这不是我想要的样子,“自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而脚下的路也不能回头。
  梁氏姐弟年纪轻轻,或未参透人生,自觉地意识到——不做父母期望的傀儡,而是遵从内心的喜好,过得坦然、率真、自在点,就已足矣。当我们喜欢做一件事,兴趣就像是催化剂,我们就会充满干劲;倘若我们了无兴趣,我们只会被动消极,敷衍了事。这大概就是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来做效果会不同的原因之一吧。
  做父母的,望子成龙,其情可感,但不能忽略孩子的内心,给他们铺路搭桥,不如放他们去飞。相信一点,只要孩子的路是正的,凭借兴趣的动力,他们总会有自己的小天地。故曰:内心兴趣先于家长期望。
  评点:文章层次清晰,围绕材料反复进行对比论证,最大的亮点就是既有自己的立场,又能站在父母的立场进行辩证分析。有驳有立,切中肯綮。
  (编辑:王莹)
其他文献
多功能衣服
热素材指的是国内外新近出现的热点人物或刚出现的热点事件,这些人物或事件往往是考生笔下的热门素材。运用热素材的好处是新颖而富有时代感,最易激发人们的情感;不足之处往往是容易人云亦云,被舆论和当下的主流观点所左右。对于热素材,最好的办法就是冷静思考与冷静分析,深入挖掘,力避庸常,入木三分,是谓之冷处理。对热素材进行冷处理,才能够从新的角度开掘材料的意蕴,发现尚未发现的东西,跳出“跟着感觉走”的窠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大学毕业后就到贵州贫困县工作的扶贫干部在《在触摸乡村中收获一份家国情怀》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这几年,从机关到农村,与村民做朋友、打交道,为村里大事小事出谋划策,我也明显感觉身上慢慢多出一些“泥土味道”:自觉从村民立场思考问题;用老百姓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困难面前,学会忍耐坚持,我多了些从容淡定。在触摸乡村中,我收获了一份家国情怀。  目前,
不会是棘(jí)龙追过来了吧?  这不是棘龙的叫声。声音是从东南方向传来的,我们去瞧(qiáo)瞧。
一天,大衰狗突然心血来潮想学游泳。  他来到小河边伸出左脚探了探河水,马上像触电般快速地缩了回来。  “哇!”大衰狗害怕了。  小河里的鱼儿哈哈笑起来:“胆小鬼,不下河怎么学游泳啊?”  大衰狗问小鱼:“小鱼小姐,游泳难吗?”  小鱼回答:“太容易啦!只要你跳进水里,使劲摆动尾巴就可以啦!你瞧!”小鱼说完摆动着尾巴游走了。  “大衰狗!你一个人站在这里干什么啊?”小白兔蹦蹦跳跳地从大衰狗身后跳出来
小朋友们好,我是机器人擎(qíng)天柱。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和我的兄弟们在地球上找到工作啦!瞧,有客人来啦,我赶紧热情地伸出手臂(bì)作出“请”的动作,并礼貌(mào)地说:“地球人你们好,这里是昊(hào)海机器人主题餐厅,用餐请往里走。”怎么样,够专业吧?  我工作的这家餐厅位于哈尔滨市的中央大街上。我主要负责在门口迎接客人,我的兄弟们则负责在餐厅里招待客人。瞧,长相、色彩各异的它们,有
在几乎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南极,生存没有童话可言。一只韦德尔氏小海豹正在经历一生中最大的温差变化:从母亲温暖的子宫,瞬间掉进冰天雪地的极寒之中。刚结束生产的母海豹身体虚弱,幼崽毛发未干,只能躲在母亲身后瑟瑟发抖。  然而苦难才刚刚开始。上天马上给小海豹安排了第一道考验:它要在刺骨之寒中,活过不会游泳的最初十天。零下40摄氏度的恶劣天气下,前方就是相对温暖的海水。可为了不让孩子溺死,母亲只能陪它一起被
一壶米酒
我们每到一个旅游(lu you)景点玩,都会好奇地这看看,那瞧(qiao)瞧。看到好看的景物,还会忍(ren)不住把它们写下来。有些同学只用一个句子、一个词语,就能把看到的美景写得生动、形象、有趣,真是妙(miao)不可言!  宋沫言:远看,金黄的枇杷(pi pa)沉甸(dian)甸地坠(zhui)在枝头上;近看,一棵棵枇杷树像撑(cheng)开的大伞。  范熙浩:北海银滩(yin tan)的沙细
什么声音最动听?  美妙的歌声?小鸟的叫声?还是欢快的笑声?……  你问上一千个人,估计会有一千种不同的答案。听说有些同学还为此进行了激烈的PK,小编姐姐连忙赶去做了个旁听生。这不,我还收集了部分精彩的片段,请看来自南宁市江南区富宁小学三(1)班的同学们的精彩妙语——  梁晓俐 雨点落在地上,“滴答一滴答”,好像时钟轻轻响;雷声打在天空里,“轰隆一轰隆”,好像鼓声咚咚敲;微风吹过,“哗啦一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