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水星是颗硬橘子,而不是软桃子?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sf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太阳系最内侧的行星———水星,其内部结构类似橘子,庞大的铁核如同橘子果肉般占据了绝大部分体积,而地函和地壳仅如橘子皮般薄薄的一层。这个现象让天文学家疑惑了数十年,因为根据传统的行星形成理论,水星不太可能会产生比例这么大的核心。相较之下,地球和其他类地行星的内部结构如桃子一般,因而让平均密度低了一些。
  天文学家推测,水星之所以会是橘子状结构,可能是因为曾遭受巨大撞击而使得硅酸盐地函被剥离,也或许是因为它的外层一直遭受太阳强烈炙烤而蒸发消失。但过去几年“信使”号的探测结果发现,水星地壳含有像钾这样的挥发性元素,如果它曾被剧烈撞击或因太阳炙烤而蒸发,那么根据行星形成理论来说,不太可能存在这些挥发性元素。
  其实不只水星,天文学家近来观测系外行星的结果显示,水星这种橘子结构并非独一无二,还有两颗已知密度的小型系外行星———开普勒-10b和柯罗特-7b,其密度都比预期大很多,显示它们应该和水星一样有个超大金属核心,而且也和水星一样很靠近它们的母恒星。现在,有个新理论可以一次满足所有条件,解释这些异状。凶手,就是阳光或星光带来的热。
  当气体分子碰撞到一颗高温尘粒时,会将尘粒的热带走一部分,并以比碰撞前还快的速度离开。德国杜伊斯堡艾森大学的杰拉德·伍恩等人,正在计算这个所谓的“光致漂移力”会如何影响围绕恒星运动的尘粒。
  伍恩等人计算发现,由于金属尘粒能传导热能,使得整个尘粒的温度保持一致,在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推挤之后,并不会被推到远离恒星的地方。但是那些密度小一些的硅酸盐尘粒因其隔热,面对太阳或恒星的那一面会被加热而另一面的温度却没有提升,使得受到气体分子的推挤时,热的那一面会被推得比冷的那一面多,长期下来将使原始太阳系中的尘粒被分类,金属尘粒留在靠近恒星的地方,密度较小的尘粒则被推到较远处。从这些尘粒中诞生的行星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因而有所差异。
  光致漂移并不是多新的观点。在约1世纪以前,利用真空室进行研究的物理学家,就在不停担心光致漂移可能产生的影响,因为当时抽真空的效果不佳,而光致漂移力又只会出现在仅残存非常少气体的不完美真空状态下。
  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拉里指出,他很欣赏用光致漂移来解释水星谜题的这个观点,但伍恩等人的理论并不具决定性,没办法完全剔除地函剥离的解释方式。拉里建议将太阳系形成过程带入光致漂移效应,模拟组成成分,并和“信使”号实际测量结果加以比较。
  伍恩等人则计划来场天然仿真。他希望能在柏林一座110米高的高楼顶端扔下一个内含金属和灰尘的密封容器,以模拟太空无重力状态;然后用红外激光扫射这个容器,最后检视容器中的尘埃和金属是否如预期般分离。如果为真,那么到时就能大声说:喔耶!橘子对桃子,1比0! (盛文娟插图)
其他文献
在恐龙生活的那个年代,沧龙、鱼龙等巨型爬行动物统治着海洋。这些庞然大物的皮肤是什么颜色?瑞典SP 技术研究会和瑞典伦德大学MAX I V实验室的科学家找到了初步答案。他们分析出了保存在古代海洋爬行动物皮肤化石中的色素。这些独特的软组织残留物的原主分别是一只生活在5 5 0 0万年前的棱皮龟、一条生活在8 5 0 0万年前的沧龙和一条生活在1.9亿年前的鱼龙。  “这真是太棒了!1 9 9 3年的时
目的究不同大小机械牵张力对成骨细胞增殖能力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以了解牙槽骨改建机制。方法 通过自行研制的多通道细胞牵张应力加载系统对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
目的 探讨兔肺动脉栓塞/再灌注损伤中的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机制。方法 健康新西兰白兔36只,雌雄不拘,运用5F Berman球囊堵塞左下肺动脉,然后球囊放气,复制肺动脉栓塞缺血再灌注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血管生成的作用,为抗血管生成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鸡胚随机分成7组,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