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依据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减分率判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据此分为恢复良好组(63例)与恢复不良组(1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分析PLR、NLR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
结果相较于恢复不良组,恢复良好组患者PLR、NLR参数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与PLR、NLR均呈正相关(r>0,P<0.05);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NIHSS=2.931-0.096XPLR+10.540XNLR,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LR、NLR升高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PLR、NLR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2、0.884,均>0.75,有一定理想的预测效能。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普遍存在外周血NLR、PLR高表达,这可能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因素之一,且NLR、PLR值越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越差,临床可考虑将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外周血PLR、NLR水平来预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指导早期干预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