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体排异到社会肌体排异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tion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排异是一个医学名词,尤凤伟拿来做了小说题目。这种用法并不罕见,此前杨晓升就用“介入”做过小说题目。究其原因,恐怕是作家们觉得,结构复杂、运行精妙的人体与社会有许多相似之处,由此及彼,能够生发出不少感慨和联想,大有小说可做。戏法人人会变,奥妙各有不同。杨晓升的小说落脚在伦理人性上,尤凤伟则在社会肌体如何健康运行上做足了文章。
  一般说来,排异是指人体器官移植以后,异体组织进入有免疫活性宿主,人体免疫系统会有识别,会发动免疫攻击,直至将其消灭,从而保证人体的健康。这一过程中间其实就包含着极其复杂微妙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人体自身的器官已经损坏,不能继续工作,必须以异体的器官组织取而代之,才能让人体继续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人体为了自身的健康,又必须排斥攻击这个外来的异体组织。从这点来看,冯起学调任平安市长就有点像器官移植。平安市本来有金市长,被市委书记顾远排挤走了,还有一个备任的常务副市长康同志,等于是被冯起学挤掉了。这样一来,在这个县级市领导机构的运行中,出现一些类似排异反应的不协调,也是很正常的了。况且,从冯起学自身看,他也的确有“异体组织”的禀赋。他一直在教育口,对行政领导业务和工作方式都不熟悉,也不习惯。比如他看到那个被政府工作人员推搡、满脸是血的人就不能装聋作哑,并因此与顾远有了过节。不过,如果没有其他因素介入,这些不熟悉不习惯也许会在彼此的磨合中逐渐淡化,甚至消失。
  市委齐书记肝移植产生排异反应就成了关键的介入因素。一个线头引出了一把钥匙,一把钥匙打开了平安市贪腐的大门。一场结论为“当事人负全责”“无法律纠纷”的车祸背后所隐藏的险恶,令逝者死不瞑目,令生者备受欺凌。一个小小的村头靠搞工程发财,竟然能资产过亿,横行霸道,人称“蝇虎”。顾远和康同志更是权钱交易、卖官鬻爵、包养女人。很显然,如此上下勾连、盘根错节的问题,已经远远不是一个“异体器官”冯起学所能解决的了。当然,冯起学并不孤立,他身边有秘书赵超、市府办公室主任乔娜娜、市委宣传部长老同学耿春堂,以及前任市长的秘书小古等等。但比起他面对的顾远多年在平安织就的人脉关系网,终究还是势单力薄。幸好,冯起学还有平安市以外的社会关系。即将调离的消息使得冯起学一下子在平安无欲无求,也就能“走一遭官场正道,观一道别样风景”。不过,我们能够看到的胜利也仅仅是为车祸受害者申冤,惩治蝇虎而已。
  小说的妙处在写人的关系上。每个人都处在关系之中,在关系中生存,在关系中活动。一舉一动,一颦一笑,无不牵涉关系。人们好像都失去了自主性,成了社会关系的牵线木偶。我看别人应如此,别人看我亦如是。冯起学与齐书记的关系是这样,康同志、许建与顾远的关系是这样,赵超、乔娜娜与冯起学的关系也是这样。所有的人和其他人都结成了性质各异的关系。真像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是人与人之间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使得社会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小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提示我们,也许可以换个角度看排异。如果把社会整体看作一个肌体,那么顾远等人才是异体器官,甚至就是肌体的毒瘤。而冯起学等一干人则是肌体的免疫系统,尽管艰难曲折,他们终究能经过识别、攻击、消灭,最终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肌体的健康。
  责任编辑 师力斌
其他文献
一个为市长杀人灭口背锅的秘书逃亡的故事。逃亡途中,他邂逅了一个带着女儿生活的离婚女人。围绕着这个女人,他在善与恶、罪犯与正常人的界线上备受煎熬,感受残酷独特的人生滋味——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呢?第一天  第一站是上海。  几年前,他跟市长在上海看过丁辅之的展览,丁是西泠印社创始人,刻的一厘米见方的小印精美绝伦。他想找一个适合后半生的城市,首选上海。  找到了那条街,那家展馆还在,换成了某书法家的展
中篇小说《遗忘》的作者尤凤伟,是1980年代即蜚声文坛的“文学鲁军”中一位实力派作家,从1977年发表作品至今已有四十余年。在这近半个世纪的风云流转中,其创作一直秉持鲁迅先生倡导的直面人生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现实主义立场, 沿着历史重述和現实关照两条主线展开。历史重述类小说,注重在纵向性时空坐标中解剖特定年代的历史现象,通过还原重大场景重要事件,重塑身处社会转型风雷激荡大节点处的人物群像,还原
故事简介:   严谨,这是个人名。他是一个做事严谨的人。他严谨到什么地步呢?领导骂他死脑筋,同事们因为他的较真而孤立他。有一天,公安局找到银行,打算让银行配合一下警方的“银行抢劫案”演习。大家都在想,在演习过程中,肯定有电視台采访报道,于是谁也不愿意当歹徒。不出意外,“抢银行”这个“任务”就落到了不怎么受欢迎的严谨头上。大家本以为这就是一次走过场的演习,却被严谨当头一棒......   丫蛋蛋——
你可能有过这种感觉:突然觉得眼前的场景无比熟悉,所有的细节,甚至接下来所要发生的一幕,你都了如指掌,就好像曾经经历过。  据最近的相关调查显示,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不过,如果这种感觉过于頻繁,过于强烈,就是一种病态。  剔除先入为主的所谓科学观,还有以下诸种解释:  1.人的大脑时刻在虚构各种情景,主要是潜意识活动,当你遇到现实中近似的情景时,就会与你记忆中以前大脑虚构的情景相呼
谈雅丽一向是诗人,然而这次写起了小说。《彩虹山》写的是莫测难料的情感,这份情感定然有着诗行无法包含和穷尽的内蕴,所以它成了小说。太纠缠太痛苦的爱情,化作简洁的诗句,可能确实不如化作长长短短缠缠绵绵的小说语言更加淋漓尽致。诗的传达力悠长无限,然而不落地;而小说是落地的,是打开包袱细数的形而下的生活质地,是抚平内心每一道具体而微的皱褶的那只手。   爱情之于女人,好像一种幸福受虐的刑罚,想想女人爱的
一      二十多年前,我写过一篇谈论汽车的散文《安装了轮子的世界》,对于发明轮子的人推崇备至。哪吒脚下的风火轮是谁首先想出来的?仿生学无法提供轮子的启示,没有哪一种动物的躯体底下安装了轮子。汽车比飞机伟大多了。飞机的发明依赖原型形象,例如飞鸟或者蜻蜓,而汽车来自纯粹的想象。我还表示这么一种观点:驾驶汽车的人不必规规矩矩地停留于祖父和父亲栖居的地方。世界很大,车轮重新诠释了空间的定义。崇拜汽
从来到这儿,每天早晨,吴春都在太阳尚未升起之前把羊群赶往山坡,他则坐在山顶那块大石头上,等待着阳光从身后一点点儿地把身影画在脚下。他先晃晃脑袋,再伸伸胳膊动动腿,当看到完整的自己之时,才会站起身,返回到山坡下的那两间小屋里,开始做早饭。他的早饭一般在十点左右才吃到嘴里,这样,午饭也只好延迟到下午的三点多钟。他没有晚饭,这里没办法让他做晚饭。这里还没通电,太阳一落山,四周立即变得阴森森的。他把羊群安
1.谈真诚  一日,刘禹锡逛街。大概是老婆嘱托买面镜子。走到镜子柜台,见只有一枚清澈,九枚都是雾茫茫的。刘禹锡说,你这镜子好坏的区别太明显了,那些雾茫茫的镜子如何卖得出去?  老板笑了,说每面镜子我都可以做到清澈,但顾客往往不愿意买。因为清澈的镜子不能掩盖瑕疵,有个皱纹、多个眼袋、皮肤暗黄,一下就能照出。所以,不是长得面目姣好的人就不愿意买。  不买清澈的镜子难道还买昏镜不成?刘禹锡问道。  当然
毕业生们,你们有一个重要任务要做。在你们身后是你们的父母和家长。两年、三年或四年前,他们驱车送你们来到卡迪根山中学,帮你们安顿妥当,然后又开车离去。他们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他们一路含泪回到那更加空荡荡、更加寂寞的家。  是他们做出的牺牲,以及各种奉献,成就了你们的今天。今天早上你们不是唯一的主角,今天也是他们的大日子,所以,我希望大家能起立、转身,为自己的家人送上热烈掌声。  我想,如果你们回顾自己
假设你是个独居老人,现在要去参加一个社团,你会选择哪个社团?  A.舞蹈社  B.麻将社  C.话剧社  D.驴友社结果分析  A.第一眼看到你,大家会觉得你很听话,也很老实、乖巧、随和。跟你相处久了,他们才发现你做事不够干脆,还有一些固执。  B.你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很威严的。不过,相处久了,他们就会慢慢觉得你像邻居的大哥大姐,有温柔体贴的一面。  C.第一眼看到你,会觉得你很好相处,但其实你很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