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人类的智慧和生活》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se_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使人类的前途更加美好,如何使每个家庭和个人生活更加幸福和快乐,这是人类永恒的课题。刘长允《人类的智慧和生活》(商务印书馆2020年5月版)努力运用人类已有的知识和智慧,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回答。
  这是一部小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历时10年撰写而成。全书始终贯穿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一脉络,对人类的智慧和生活作了多维度总结和探讨,涉及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探讨,以及如何使人类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等问题。书中既有丰富的历史、哲学、宗教和文学知识,也对人类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和概括。通读全书,作者学识之渊博,格局之广阔,智慧之通达,跃然纸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然后“成一家之言”,正是该书的显著特点。

探赜索隐寻大道厚积薄发著文章


  作者是历史学出身,史学功底扎实,文史哲融会贯通,不仅对中外历史发生发展规律等有创见性思考,而且对物理、数学和化学等自然科学也有长期持续地深入探究。我们常说所有问题最终可以归结为哲学层面的高度统一,作者在这一点上确是做到了,所以才敢于尝试“人类的智慧和生活”这样宏大的主题。但是,这并非说该书撰写就非常轻松,正如作者在该书前言中所说,对“人类的智慧和生活”这一主题思考了长达30多年之久,2008年起开始边工作,边读书,边思考,边写作,“为了把这部书能写得扎实和丰富些,先后阅读400多部经典著作,查阅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千篇以上,做了40多本读书笔记”。作者为了一个并不大的问题,就需要读很多的书,比如,为了说清楚人类城市的起源和城乡关系问题,通读了刘易斯·芒福德600多页的《城市发展史》。为了写好人类的知识起源和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这一小节,就阅读了洛克、康德、黑格尔、休谟和罗素等人的绝大多数经典著作,等等。

阐释宏大命题彰显创新智慧


  全书共分八个篇章,对宇宙起源及形成、人类知识的起源和积累、信仰和理想的意义、真善美的价值、人类面临的困境及如何应对挑战等涉及人类生活的重大问题,都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深刻揭示。如“人类对大自然应该永远抱有敬畏感和神秘感,应该永远热爱和保护好唯一的地球家园”,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是人类永久生存之道;“稳固和谐的家庭乃是人类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特别强调“一夫一妻制家庭的重要性”;“我们现代人如果有什么迷惘,应该到农业文明中去找指南;我们现代人如果有焦虑和不安,应该到农业文明中寻找慰藉。因为农耕文明经过近晚年的發展,累积了丰富的文化和精神,是最成熟的文明形态”,农业和农村是人类生存之本,应不遗余力地保护;“人类已经获得的知识并不是确定的,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类有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这对人类不是坏事”,观点独到,发人深思;“在人类今后的理想和信仰中,‘宇宙情感’和‘自然情怀’将是一个重要精神元素,孔子和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将发挥重要作用”,坚信中华儒家文化的积极正向影响力;“真善美是人间大道,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人类的幸福生活离不开真善美的陪伴”,强调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人类面临严重的困境和危机,最要害处在于生态恶化、资源枯竭、核战争威胁、科技颠覆,以及对重大国际问题不能形成一致的认识和行动”,表明作者对人类生活的关切忧思和深刻洞见。“走出困境,实现新跨越,要靠全人类的智慧和共同努力”,提出应对困境的解决之道。此类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广泛存在于全书每一个章节,不仅深刻体现出作者对于中西方文化传统、宗教哲学、自然科学以及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真知灼见,也体现出作者宏大的学术气象、宽厚的学术格局以及高超的融会贯通能力,更彰显出作者对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的强烈的人文关怀。

超越现有研究范式创新学术叙事表达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研究内容呈现碎片化特征,学者对某一个方向或者某一个点层面的问题,研究的较为清晰和透彻,这样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很可能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重大宏观问题无法回应。另外,目前学术著作的写作体例和写作范式过于专业化,学术语言很多情况下艰涩难懂,其学术成果一般是限于学术同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社会普通民众几乎不会或者完全不会阅读学术界专业类书籍,学术成果的社会传播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国家文化传承普及遭遇严重挑战。《人类的智慧和生活》一书用通俗易懂语言,向社会大众传递学术思想与观点,从而使该书更具亲和力、理解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是现有学术研究范式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创新与超越。该书学术叙事层面也颇有亮点,一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阐述学术思想和观点,使得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高深问题浅显化。例如,为了对真善美进行诠释和概括,作者讲述了“赵氏孤儿”“孙叔敖”“姜肱兄弟”“锁麟囊”等中国传统经典故事,讲述了“戈黛娃夫人”“泰坦尼克号”等西方经典故事,使得“真善美”这一抽象问题的理解难度迎刃而解。二是内容贴近生活,与读者之间可实现瞬间的交流互动。人类的智慧和生活虽然是一个宏大主题,但又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全书既有衣食住行,饮食男女,又有中西建筑,传统节日,既有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又有物理天文,数学化学等,可满足读者不同层面的心理消费需求。
  全书每论及一个问题,作者总是先综合古今百家之言,然后间出己意。书中虽然知识面广量大,作者也力求避免枯燥,不时地穿插一些幽默和轶事,并使语言尽可能的生动明快,正如有读者所说,“读后心中有一股浩然之气,豁然开朗之感”。刘长允先生《人类的智慧和生活》一书从人类历史中汲取智慧,辅之以个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渊博的学识,使得该书主题宏大而不失精妙,深刻而不失简洁,严肃而不失活泼。品读和领悟全书,读者会将自己置身于人类智慧的宏阔视野下,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矛盾,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作者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假如要问李商隐诗歌有最大影响的是哪一类诗?我的回答是:“听雨诗”。李商隐“听雨诗”的代表作  唐代大诗人中,以“雨”为题写得最多的三位诗人,依次是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李商隐所作以雨为题的诗有《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所居永乐县久旱县宰祈祷得雨因赋诗》《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夜雨寄北》等。  李商隐带“雨”字的诗句特别多,如:“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三篇经典文献,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通过歌颂白求恩、张思德两位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和“愚公移山”精神,明确阐述了“做一名什么样的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干革命为了谁”“共产党员干革命要靠谁”等根本问题。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正是在无数白求恩、张思德这样优秀共产党员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
重阳节俗的起源  在古代節俗中,农历的一月一(春节)、三月三、五月五(端午)、七月七(乞巧)、九月九(重阳),组成了一个较为特别的重数节日序列。一、三、五、七、九在《周易》的占卜中属“阳数”(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九”为最大的阳数,故称重九为重阳。  与其他四个重数节俗的起源甚古相比,重阳节的形成比较晚近,它大概形成于东汉,成熟、普及于魏晋南北朝。从目前的文献来看,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
受到顾颉刚、金毓黻等高度重视的“中国方志考”之下编,未能整理出版,更为可惜的是,有待整理的后半部书稿在“文革”中毁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究其深层原因,还是在于片面强调“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时代氛围,使不能直接服务于革命斗争需要的学术著作受到相对忽视。面对学术与政治这一历久弥新的话题,还是令人深长恩之。  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方志名家张国淦(1876-1959)的遗作《中国古方志考》。这本书是
永嘉,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永嘉学派”的诞生地。我们所说的这个“永嘉”为“文化永嘉”。422年(南朝宋)谢灵运贬至永嘉郡,他在永嘉做太守期间,开辟了山水诗之路,也奠定了山水诗的文学史地位。南宋时永嘉学者辈出,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与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三足鼎立,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流派。  所谓“地理永嘉”,则有大永嘉与小永嘉的概念。公元323年,东晋析临海郡温峤岭以南地区所设的永嘉郡;
屈原是拉开中国文人诗歌和作家文学序幕的天才。他以经天纬地之才,创作了《离骚》《九歌》《天问》等千古杰构;以抱石沉江之举,矗立起一座民族精神雕像,让后人通过每年的端午竞渡来追怀、凭吊。  又到一年粽飘香,又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本期,我们邀请五位作者,和读者一起焚香品茗,走进历史的长河中,从诗歌中体察端午,在感悟《离骚》《九歌》中,感悟屈原和被屈原所影响的中国人文。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
2019年12月,由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卿希泰先生和詹石窗教授共同主编的《中国道教通史》,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该书是中国道教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总结,是迄今为止部头最大、内容最全的一部道教通史。它的出版是21世紀道教研究领域一座崭新的里程碑。《中国道教通史》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卿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修订本)基础上,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查缺补漏、推陈出新,历时近10年修订而成的一部道教
張平199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抉择》,以大中型企业改革过程中步履维艰的现实为背景,描述了一群领导干部腐败和广大群众反腐败的激烈斗争。小说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笔触深入到对大多读者来说属于日常经验之外的官场“新世界”,小说第一次正面揭示了严重的集体腐败问题,这在上世纪90年代是一个题材“禁区”的突破,小说发表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热烈反响,受到广大读者的高度赞赏。2008年小说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后被
眾所周知,毛泽东一生与中华文化经典结下不解之缘。无论是在风华正茂的学生时代,还是戎马倥偬的革命岁月,一直到江山红遍的晚年时光,毛泽东始终手不释卷,孜孜以求。对于这位伟大领袖而言,阅读中华文化经典不仅是繁忙工作之余的消遣,同时也贯彻着去粗取精、古为今用观念的探索与实践。这在他学习、借鉴和批判《韩昌黎集》的过程中有着生动的体现。  《韩昌黎集》是唐代大文豪韩愈的诗文作品集。韩愈(768—824),字退
五四新文化运动很快就要一百年。那些风起云涌的事已经远去,知识分子在女性人格独立、婚姻自由、参政议政、经济独立、废除娼妓、教育平等、节制生育方面,尖锐地批判男权主义,改变了中国人对女性的传统认知模式。激情有余,理性不足,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特征,同样适用于妇女解放。  女性独立的话题涉及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是对男权主义的反叛。从反抗父权和夫权到追求恋爱自由,从进入婚姻围城到夫妻关系的调整,从旧家庭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