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里的咖啡与诗意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dia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少数派花园就是重庆的文艺圈,在您开这家咖啡店之前,重庆的文艺圈是怎样的呢?有了少数派花园之后,这个圈子又发生了什么奇妙的变化?
  李元胜:1999年,我和几个诗友一起做了界限诗歌网,聚合了一批热爱诗歌的文学青年,每个月我们会举办两三次读诗会活动。2007年,我们又做了大家论坛,圈子从诗歌扩展到了散文、小说、摄影、电影等类别,线下活动也开展得愈发频繁。我们坐遍了重庆各个角落的咖啡馆,到处流浪,愈发觉得重庆的文艺圈缺乏一个固定的交流场所,于是,2012年春天,在文创基地N18 loft小院,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开了这家以活动为主题的咖啡馆。
  我们以一种平等参与的方式做读书分享、梦想分享、朗诵等活动,不仅吸引了文学诗歌爱好者,手工达人、设计师也不断地参与进来,我们从最开始100多人的圈子,到如今已经形成了上千人的圈层。
  少数派花园,让少数人遇见彼此;花园里的咖啡和诗意,让重庆更迷人。
  作为一个诗人,您有没有被重庆的哪项非遗或手工艺打动过?有没有专门为它写过诗?
  李元胜:我个人非常喜欢传统文化与手工技艺,出版过《灵雀》、《花灯》、《中国最美手工私游地》等与此相关的书籍,只是很遗憾,目前还没有专门以此为题材创作过诗文。
  作为一个媒体人,您如何评价重庆的文化与创意氛围?
  李元胜:整体来看重庆的文创,我认为它是处于一种悬空的状态,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代表的高端艺术,得到政府大力扶持的动漫产业其实都做得很不错,但是接地气的民众文创还很薄弱,我们的社区生活,打牌和吃火锅仍很顽强,重庆还缺好的文创项目,而民众消费文创的市场氛围也没有培育起来。
  当然也有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已经自发地在尝试和创造一种有品质、有个性的文化生活。比如野兽咖啡就是重庆本土年轻人做的原创咖啡,把川美艺术家资源与咖啡进行了很好的结合。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地产商以文创为项目定位,联手艺文圈打造重庆的文创地标,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李元胜:重庆能有更多的场所来聚合这样一群人并展示他们的文化、艺术理念和做的东西,这其实是一件好事,但是企业的根本目的其实还是盈利,所以很多时候免租减费等优惠政策都是短期的,而文创品牌的培育往往比较慢,我们需要更有耐心的发展商,来真正助推文创品牌的成长、成熟,以及培育这个消费市场。
其他文献
洞窟外,工作人员正对采集设备传回的图像进行拼接。电脑屏幕上,壁画全貌一览无余,其外表明亮柔和,线条清晰流畅……从今年1月至今,莫高窟数字化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了让人们在千年后还能领略莫高窟的风采,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决定将莫高窟“搬”进电脑。有1600多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现有735个洞窟。到目前为止,敦煌研究院已实现了约90个洞窟的数字化。  民办博物馆有了自己的“组织”  “中华文化促进
“樊家埝,靠沂河,家家户户做耍货。  耍货无大用,娃娃拿着笑呵呵,腾得妈妈好做活。”  这是山东临沂市郯城县樊埝村流行的民谣。这个村子很特别,走进去就会发现村里院外、巷里堆满木材,庭院中“呲呲啦啦”的旋木声此起彼伏。这里是有名的“木旋玩具之乡”,制作“耍货”已近600年。  耍货樊埝村  还未进村,就看见不少车辆装满木料往村子里走。和别的地方不同,这里的木料鲜有整根木头,多是细小的枝桠。“过去这么
国货是一种时尚。当穿遍了大牌运动鞋,用遍了进口化妆品之后,年轻人又穿上了白底蓝红纹的飞跃鞋,用起了塑料包装的美加净面霜,骑着28飞鸽自行车,手戴上海牌手表……这是一种标新立异,却让怀旧与时尚跨越几代人实现了融合。  国货更是一种情结。每一个经过扎实的、诚恳的工艺制作而成的物件,陪伴人们走过人生的漫漫长路,却依然经久耐用,容颜不改。  国货的回归,是怀旧的选择,也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它们走过一年又一年
相传,明成祖尤爱收放自如、携带方便的折扇,便命内务府大量制作,并在扇面上题诗赋词,分赠于大臣,开启了折扇在中国的流行趋势。明清时期,折扇制作分布全国,以地名、人名命名,以杭州黑纸扇、苏州檀香扇、岳州豹花扇、金陵剪纸扇和荣昌夏布扇五大扇最为著名。  杭州黑纸扇  杭州折扇生产极盛,曾有细画绢扇、细色纸扇、影花扇、漏尘扇等多品种,“扇子巷”就是制扇作坊集中之地,地名沿用至今。但最为出名的,便是王星记制
知道印物所,是2014年的夏天,在日本设计师代岛法子小姐的展览室举办的“一印知夏”迷你版画展。那一张一张手工印制的小版画,朴实、简单,带着炎炎夏日的炙热温度,着实惊艳了我。彼时的印物所,已成立一年,在逐渐回潮的手工印制业内依然小众,但它的作品已经开始在各种画展中崭露头角。  印物所的前身,是一个小小的工作室。创始团队——刘沙、杨默和陈捷都毕业于艺术学校,骨子里一直埋藏着独立原创的欲望,在商业化和数
旧扫帚能做什么?在经金山手下,它可以变身侍女、大雁塔、鱼形笼、陕西八大怪。  环卫工用坏的旧扫帚能做什么?不过是丢弃的垃圾,或是柴火,可到了经金山手里,它们却摇身一变,成为翩翩起舞的侍女、巍峨耸立的大雁塔、精致灵活的鱼形笼、花样百出的陕西八大怪……  已经72岁的经金山,满头华发,但精神矍铄。“旧扫把经过长年累月的使用,竹竿被打磨得很光滑,自带包浆,可不能浪费了。”  旧扫帚变身记  经大爷的工作
许多人知道青和,大都因为同仁路上的那间店。这间开在购物广场旁的店,就像城市里的绿洲,空间很大,随处是花,就连墙上也手绘了绿叶,像是走入宫崎骏的动画中。  店铺中间有一张很长很大的桌子,店主落下会定期举办手工聚会。“没有比赛,甚至没有比较,只是邀请大家来一起玩手工。许多人问我,怎么把店打扮得这么拙、朴,我都回答因为没有图纸、没有设计师。所有人在一起,把这个空间当做一个DIY项目,凭感觉做了一次手工,
“做民艺很苦,但是精神饱满。”  “现在很多人追求时尚,但并不一定懂得美,不一定是在追求美。”  “墨子三便三不设计理论:一便于生、二便于身、三便于利;一不为观赏而设计、二不为纯粹装饰美而设计、三不为盲目刺激消费而设计。”  “很多看上去漂亮的项目,都是为经济炒作,不是为人的文化做事,而是为经济文化在做事。”
那个心里住着孩子的人,想为您设计一个家  “这一看就是学建筑的人设计的!”许多人看到我的家具后总会这样评价,好像下子就洞悉了被隐藏己久的秘密。  我叫薛莹,娇小的身体里住着永不泯灭的童心,同学打趣地说我像“托儿所”的。从此,托托便成了我行走江湖的名号。做家具之前,我在英国利物浦大学主修建筑。回国后,在家外企做建筑设计,许多新鲜的念头不断往外冒。或许是性格使然,加上对家具家居的偏爱,2014年,我索
在过去,漆筷是上层阶级饭桌上的餐具,如今漆筷制作传承人吴雪峰将它带入了寻常百姓家,也带向了世界。  位于湖北省西南边陲的来凤县,有一种纯手工制作的筷子,它以红木、乌木、黄杨木等为原料,利用生漆、桐油镶入珍珠贝壳制成。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来凤漆筷。  与许多古老的手艺一样,随着老手艺人的离世,会漆筷制作技艺的人渐渐少了。作为漆筷传承人的吴雪峰,从创业之初的漆筷作坊到现在的公司楚韵坊,他一直坚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