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这一时期能初步形成一个良好健康的个性,那么将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而现在的幼儿,都是家中的宝贝,万千宠爱集于一身。他们因缺少同龄伙伴,接触面较窄而产生了诸如自我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许多社会性方面的问题。
我班的彤彤小朋友就是这样:虽然聪明活泼,但是性格暴燥,易冲动,攻击性强,喜欢找同伴一起活动,却又不善于与人相处、合作,在班里没几个小朋友愿意与他交往。这让我很苦恼,针对这个问题,我对这名幼儿进行了观察与分析。
事件一:看谁敢欺负我!
引:当彤彤的利益被不小心侵犯,他采取报复性行为,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在音乐活动中,小朋友们都跟着老师做律动《摘苹果》,君君在抬手时碰到了彤彤的脸,他马上就打了君君一巴掌,君君哭了。我问是谁打的君君,小朋友都说是彤彤打的,我立刻把彤彤叫到我面前,我对他说:“彤彤,你为什么打君君呀?”彤彤噘着嘴说:“他还打了我的。”君君说:“我不是故意的。”我对他说:“老师说过的,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君君不是故意的,你可以好好给她说呀,以后可不能这样了!”彤彤看了我一眼,倔强地扬着小下巴,又恨恨地看了看旁边的小朋友,没有再说话。
我的思考:
彤彤的动手让我大吃一惊;他怎么会打人了呢?就因为别人不小心碰了他一下吗?他怎么会这样?于是,我给他讲了个《孤单的斑鸠》的故事,让他明白“如果你欺负别人,谁还愿意成为你的朋友呢?”从而引导他要和小朋友友好相处。道理是明白了,可是没过多久,他的老毛病又犯了。
一天下午喝开水的时候,教室里有些拥挤,坐在旁边的静静不小心撞到了彤彤的手臂,开水洒了一点在桌上,彤彤立刻把静静的开水杯推翻,开水流了一桌,把静静的裤子也打湿了,我问彤彤:“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理直气壮地说:“她先把我的开水打泼在桌上的”。静静立刻说:“我给他说了对不起的。” 我对彤彤说:“刚才老师和小朋友都看见了,静静是不小心碰到你的,而且,她也给你道歉了,你可以擦干净就行了呀,为什么还要去倒别人的呢?”我生气地看着他,他还做出很委曲的样子,哭了起来。
听着彤彤理直气壮的话,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出,他并没有认可我的话,只是出于对老师的敬畏,没有反驳我。看着彤彤,我想,我平时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与同伴友好相处,看来是失败了,彤彤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的错。
我追问我自己:会不会是我平时只注重说服教育,只是告诉幼儿要与同伴友好相处,忽略了让幼儿把知与行联系起来,导致幼儿只会说什么和小朋友团结友爱,互相谦让,而真正遇到问题时就不象说的那样了。
事件二:一次不顺利的家园沟通
针对彤彤的这种情况,我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可是,他的外婆却有些不以为然,她说:“小孩子打架嘛,很正常呀,老師你也不用太大惊小怪的了,而且,现在的社会,竞争很激烈,你太软弱就会被人欺负的。”结果,谈话不欢而散。
我惊讶她外婆的表现。后来在其他家长的口中我才了解到。彤彤是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从小缺乏父爱,加上彤彤又聪明可爱,家中的人对他是宠爱有加,百依百顺。家长们由于他爸爸的原因,一旦看到孩子就有一种补偿的心态。所以这类孩子“自我中心”意识非常强。
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教师不会象父母一样只围着一个人转,幼儿不可能象在家一样随心所欲,幼儿没有了众星捧月的地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这时,幼儿的会产生失落的情绪,而这种情绪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幼儿会做出一些发泄和攻击性的行为。
而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一味地单纯强调进攻性:“他打你,你就打他,让他以后不敢再欺负你”,同时,幼儿还受到社会中不良现象的影响,对幼儿协商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干扰。
深知家园沟通重要性的我,没有因为彤彤父母的态度而放弃努力。正当我为彤彤外婆的态度感到头痛而苦苦找寻办法时,发生了一件事,让事情得到了转机。
事件三:谁的孩子都是宝贝!
户外活动时,我班孩子和小班小朋友一起玩大型玩具,一会儿,彤彤哭着跑来对我说:“老师,小班的打我!”。我一看,可不是,脸上还有个小伤口呢,原来,滑滑梯时,排在小班后面的彤彤不耐烦地蹬了别人一下,于是小班的便抓了彤彤。我不禁有些失笑,“打遍班上无敌手”的“小霸王”算是遇到对手了。而且,由此看来,幼儿园象彤彤的这种孩子还不少。我把彤彤揽在怀里,摸摸他的头,对他说:“痛吗?”彤彤哽咽地说:“嗯,痛,我再也不和他们玩了。”我心里一动,这正好是教育彤彤的一个契机。我对他说:“是的,今天小班的不乖,老师会批评他的。不过,别人打你都很痛,你打了别人,别人也会痛的,对吗?”彤彤想了想,低下了头。
下午放学时,我抓住这个契机与彤彤的父母进行了谈话。彤彤的外婆看见了孩子脸上的伤,心痛得不行,气冲冲地质问我:“你们老师还管不管呀,是谁打我们家彤彤的?太不象话了!”,我给他讲了事情的原委。并对她说:“你也觉得小班的不对,是吗?为什么平时彤彤打了小朋友你们就觉得无所谓呢?他们不对,我们肯定会教育的,但是,就是因为平时彤彤爱动手,所以,才会发生今天的事呀,彤彤以这种方式和别人交往,会吃很多亏的。以后孩子毕竟会离开父母的保护,会融入社会与人相处,必须具备良好的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如果不纠正他的习惯,对他以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我的一席话让彤彤的外婆发了好一会呆,然后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现在知道了,我们一定好好教育孩子,只要对彤彤有好处,你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幼儿园象彤彤这种孩子具有普遍性,而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乐群合作、讲礼貌、守纪律、诚实、谦让、爱护环境等良好的社会行为,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最基本的条件。
孩子们一种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育也不能单靠一、两次的活动就能够立杆见影,一劳永逸的,它需要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家长、教师、社会,是教育的金三角,三者的关系密不不分,三者又相互作用。这让我想起一首歌:《因为爱,所以爱》,无疑,我们都是爱孩子的,作为家长,作为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爱?我们应该教育孩子怎么去爱?
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争取做到理智的爱,公平的爱,无私的爱。
我班的彤彤小朋友就是这样:虽然聪明活泼,但是性格暴燥,易冲动,攻击性强,喜欢找同伴一起活动,却又不善于与人相处、合作,在班里没几个小朋友愿意与他交往。这让我很苦恼,针对这个问题,我对这名幼儿进行了观察与分析。
事件一:看谁敢欺负我!
引:当彤彤的利益被不小心侵犯,他采取报复性行为,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在音乐活动中,小朋友们都跟着老师做律动《摘苹果》,君君在抬手时碰到了彤彤的脸,他马上就打了君君一巴掌,君君哭了。我问是谁打的君君,小朋友都说是彤彤打的,我立刻把彤彤叫到我面前,我对他说:“彤彤,你为什么打君君呀?”彤彤噘着嘴说:“他还打了我的。”君君说:“我不是故意的。”我对他说:“老师说过的,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君君不是故意的,你可以好好给她说呀,以后可不能这样了!”彤彤看了我一眼,倔强地扬着小下巴,又恨恨地看了看旁边的小朋友,没有再说话。
我的思考:
彤彤的动手让我大吃一惊;他怎么会打人了呢?就因为别人不小心碰了他一下吗?他怎么会这样?于是,我给他讲了个《孤单的斑鸠》的故事,让他明白“如果你欺负别人,谁还愿意成为你的朋友呢?”从而引导他要和小朋友友好相处。道理是明白了,可是没过多久,他的老毛病又犯了。
一天下午喝开水的时候,教室里有些拥挤,坐在旁边的静静不小心撞到了彤彤的手臂,开水洒了一点在桌上,彤彤立刻把静静的开水杯推翻,开水流了一桌,把静静的裤子也打湿了,我问彤彤:“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理直气壮地说:“她先把我的开水打泼在桌上的”。静静立刻说:“我给他说了对不起的。” 我对彤彤说:“刚才老师和小朋友都看见了,静静是不小心碰到你的,而且,她也给你道歉了,你可以擦干净就行了呀,为什么还要去倒别人的呢?”我生气地看着他,他还做出很委曲的样子,哭了起来。
听着彤彤理直气壮的话,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出,他并没有认可我的话,只是出于对老师的敬畏,没有反驳我。看着彤彤,我想,我平时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与同伴友好相处,看来是失败了,彤彤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的错。
我追问我自己:会不会是我平时只注重说服教育,只是告诉幼儿要与同伴友好相处,忽略了让幼儿把知与行联系起来,导致幼儿只会说什么和小朋友团结友爱,互相谦让,而真正遇到问题时就不象说的那样了。
事件二:一次不顺利的家园沟通
针对彤彤的这种情况,我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可是,他的外婆却有些不以为然,她说:“小孩子打架嘛,很正常呀,老師你也不用太大惊小怪的了,而且,现在的社会,竞争很激烈,你太软弱就会被人欺负的。”结果,谈话不欢而散。
我惊讶她外婆的表现。后来在其他家长的口中我才了解到。彤彤是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从小缺乏父爱,加上彤彤又聪明可爱,家中的人对他是宠爱有加,百依百顺。家长们由于他爸爸的原因,一旦看到孩子就有一种补偿的心态。所以这类孩子“自我中心”意识非常强。
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教师不会象父母一样只围着一个人转,幼儿不可能象在家一样随心所欲,幼儿没有了众星捧月的地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这时,幼儿的会产生失落的情绪,而这种情绪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幼儿会做出一些发泄和攻击性的行为。
而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一味地单纯强调进攻性:“他打你,你就打他,让他以后不敢再欺负你”,同时,幼儿还受到社会中不良现象的影响,对幼儿协商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干扰。
深知家园沟通重要性的我,没有因为彤彤父母的态度而放弃努力。正当我为彤彤外婆的态度感到头痛而苦苦找寻办法时,发生了一件事,让事情得到了转机。
事件三:谁的孩子都是宝贝!
户外活动时,我班孩子和小班小朋友一起玩大型玩具,一会儿,彤彤哭着跑来对我说:“老师,小班的打我!”。我一看,可不是,脸上还有个小伤口呢,原来,滑滑梯时,排在小班后面的彤彤不耐烦地蹬了别人一下,于是小班的便抓了彤彤。我不禁有些失笑,“打遍班上无敌手”的“小霸王”算是遇到对手了。而且,由此看来,幼儿园象彤彤的这种孩子还不少。我把彤彤揽在怀里,摸摸他的头,对他说:“痛吗?”彤彤哽咽地说:“嗯,痛,我再也不和他们玩了。”我心里一动,这正好是教育彤彤的一个契机。我对他说:“是的,今天小班的不乖,老师会批评他的。不过,别人打你都很痛,你打了别人,别人也会痛的,对吗?”彤彤想了想,低下了头。
下午放学时,我抓住这个契机与彤彤的父母进行了谈话。彤彤的外婆看见了孩子脸上的伤,心痛得不行,气冲冲地质问我:“你们老师还管不管呀,是谁打我们家彤彤的?太不象话了!”,我给他讲了事情的原委。并对她说:“你也觉得小班的不对,是吗?为什么平时彤彤打了小朋友你们就觉得无所谓呢?他们不对,我们肯定会教育的,但是,就是因为平时彤彤爱动手,所以,才会发生今天的事呀,彤彤以这种方式和别人交往,会吃很多亏的。以后孩子毕竟会离开父母的保护,会融入社会与人相处,必须具备良好的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如果不纠正他的习惯,对他以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我的一席话让彤彤的外婆发了好一会呆,然后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现在知道了,我们一定好好教育孩子,只要对彤彤有好处,你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幼儿园象彤彤这种孩子具有普遍性,而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乐群合作、讲礼貌、守纪律、诚实、谦让、爱护环境等良好的社会行为,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最基本的条件。
孩子们一种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育也不能单靠一、两次的活动就能够立杆见影,一劳永逸的,它需要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家长、教师、社会,是教育的金三角,三者的关系密不不分,三者又相互作用。这让我想起一首歌:《因为爱,所以爱》,无疑,我们都是爱孩子的,作为家长,作为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爱?我们应该教育孩子怎么去爱?
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争取做到理智的爱,公平的爱,无私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