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行》的象征意蕴与话语重构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867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在文中简要概述了《印度之行》的主要内容和象征意蕴,并分析了《印度之行》中的东方话语重构原则,以期促进读者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这部经典之作。
  关键词:象征手法 东方话语 《印度之行》 重构
  福斯特一生创作了数十部文学作品,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印度之行》。这部小说集说理性、抒情性、讽刺性于一体,同时,作品中还通过使用象征手法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促使一部经典作品应运而生。并且,《印度之行》凸显出浓郁的东方主义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让人们在品读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印度之行》及其象征意蕴
  (一)《印度之行》概述
  20世纪20年代初,小说《印度之行》悄然问世,这部作品是福斯特至情至理的巅峰之作,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英国统治下的印英双方的冲突、矛盾与交流障碍。福斯特在印度暂住期间,亲眼见到英国殖民者对印度人民的残暴行为,他有感而发,便创作了这部以描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为主题的佳作。《印度之行》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艾德拉、艾席思等人在清真寺、圣殿和山洞中发生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小说中的景物、季节等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味,例如,在“清真寺”这部分故事情节中,其天气正值印度的“凉季”,而“凉季”则象征着人的理性和清醒。
  (二)《印度之行》的多重象征意蕴
  对于《印度之行》这部小说,不同的文学评论家持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多数人都赞同洛奇的看法:《印度之行》不仅具有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还善用象征手法,也可称之为一部象征主义小说。另外,《印度之行》这部作品拥有丰富的象征意蕴,不仅书名和人名具有象征性,而且小说的结构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首先,这部小说的书名有其特殊的隐喻义。小说的书名一共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书名的表层义。“印度之行”是一种sea-passage ,即20世纪20年代乘船去印度旅行的一种交通方式,并且小说的主人公艾德拉、莫尔夫人也正是乘船去印度旅行的。第二层含义是“生命仪式”。书名“A Passage to India”中的“Passage”也有rites of passage(生命仪式)之意,这种解释主要建立在文学人类学的基础上。文学人类学中的文学创作相关理论指出,文学与宗教、民间风俗、信仰等密不可分,因此,文学创作中描写转变性的事件时必须显现出仪式感。在这部小说中的“山洞事件”是三位主人公信仰、观念,甚至命运转变的关键,因此,“山洞事件”具有某种“生命仪式”的作用,而书名便隐含了“生命仪式”这方面的含义。第三层含义与惠特曼的诗“Passage To India”有關。虽然福斯特本身比较崇拜惠特曼,但是他将惠特曼的诗名作为自己的书名,这种做法背后也含有某种反讽的意味。惠特曼在“Passage To India”这首诗中认为,现代科技能够在距离空间上联结不同国家,而福斯特却注重建立心灵上的联结,希望依靠个人的教养和智慧联结不同的国家。
  其次,这部小说的结构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福斯特在写作这部小说时,将隐喻和转喻两种修辞手法糅合于整部小说的结构中,因此,《印度之行》这部小说就具有了双重结构。《印度之行》这部小说结构包括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小说的表层结构是直线型的,这种结构形式能够促使小说情节按照时间顺序发展;小说的深层结构是循环型的,这种结构形式能够深化小说的主题,揭示其主题思想。
  二、《印度之行》的东方话语重构
  在20世纪70年代,赛义德的《东方主义》详细解释了“西方中心”下的东方话语。他认为在西方,大部分学者对于东方的了解不多,只能根据相关资料而形成一定的东方想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西方中心”下的东方话语也仅仅是一种被扭曲变形的想象,不具备真实性。另外,赛义德认为,西方的现实主义小说往往将西方国家作为正面,而将东方国家作为负面。但是,福斯特在《印度之行》这部作品中始终站在印度人民的角度进行描写,将西方国家作为负面。他在小说中以菲尔丁这一形象出现,其为印英友好关系的维持者。他在小说中也极力抨击以治安法官斯洛普为代表的殖民主义者,这些情节一定程度上展现了福斯特的立场——始终无条件支持印度人民。
  三、结语
  福斯特在《印度之行》这部小说中通过使用象征手法,增强了小说的意蕴,并且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印度和英国的文化冲突与矛盾。虽然身为英国人,但福斯特却始终站在印度人民的角度抨击英国殖民主义者,用东方话语来剔除文化霸权和文化沙文主义,从而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通。
  参考文献:
  [1]路易丝,麦克尼.福柯[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福柯.福柯集[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蔡季愚,男,本科,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天空中飘下了一抹水色,气腾腾的,像雾,像雨,又像风。不一会儿,一片天都变得灰蒙蒙的,无论是城市还是背影,在茫茫的烟水里连魁梧的轮廓都混沌了,更别提辨出谁是谁的寄托。  不必倚遍阑干,亦无须抬头相望。有关人海的始末,都在新旧的轮回中,一眼便可望见尽头。人们扬着各种旗号,身着各色彩衣,不计其数,来来往往。在这莫名的躁动之中,又确确实实微妙地平衡了无休无止的人来人往,一边忙乱而喧嚣,一边又恪守着某种井然
期刊
摘要:优秀的园林景观可以成为一个房地产项目的标志,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品牌的形象。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结合自身的工作情况,简单分析一下房地产行业中的景观设计管理。  关键词:设计管理 成本控制 工程管理 制定 执行  0 引言  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客户对楼盘的要求,由前些年的只重外观、实用,发展到现在注重整体风格、景观、内部格局和外部环境的协调统一。在景观楼盘中,大到广场小到铺路石子,无处
目的:探究情感气质对双相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纳入53例双相障碍患者,用气质自评量表评估气质类型。采用用药态度量表(Drug Attitude Inventry -10,DAI -10)和视觉模拟评
摘 要:游戏时对教学秩序要有严格的规定。目的是为了使教学游戏能够顺利开展,达到教学目标,而不是任由学生“一窝蜂”式地随意活动。在游戏任务开始之前,要给学生们提出较为完整严格的游戏规则,每个游戏的参与者都必须遵守该游戏规则。在游戏中,把教学任务和游戏规则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课堂教学;应用  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小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老师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幼儿语言的发展除了机械记忆大量的语言词汇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幼儿通过参加集体活动来丰富其语言。以游戏作为最基本的活动载体,创设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重视教师、家长与
针对目前分析裂缝性地层钻井液漏失规律过程存在的问题局限,文章分析了钻井液漏失模型的构建方法,并提出了模型作用于漏失规律的分析控制策略.结果表明,要想漏失规律分析的精
摘 要:纵观优秀的课堂教学,大多是包含了精心的导入设计,它营建的一种氛围,无论是组织一段话或者是一组对话或者是一幅画面或者是一段音乐,还是展示的一件实物,观看的一段视频,无不是具有科学依据的。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机、集中学生语文学习注意力等方面对于教学导入,都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导入;小学语文;作用;有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是语文
在众多高职学生的情感因素中,焦虑已经被认定为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严重的影响。这一情况受到了很多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专家和学者们也相应地提出了一些理念和看法,以帮助
目的 观察“双固一通”针刺法配合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针药组,每组100例.西药组给予西药治疗,中药组给予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