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合成技术在提花面料上的创新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shi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传统的提花织物在平面设计上沿用机械复制的手工绘画,设计效率低并对色彩的表现有一定的局限性等特征。本文介绍一种运用创新合成数字化技术设计方法,借用数字图像分层设计和色彩理论,分为无色模式和丰富多彩的模式两部分,从而使数字化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达到百万级复合色数字化的效果,提高了提花织物在设计上的效率,满足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 提花织物;数字化;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TS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4-0036-02
  中国传统提花织物设计在千百年来由于受到织机改造的严格限制,设计的织物以及提花织物,在平面设计模版中都是通过经线和纬线的运用来设计的,这一设计不同于通过经线但旋转的纬线的多色织物构建的设计。设计过程沿用手工设计图案绘画和着色,提花织物结构由于受限于手工的工艺,设计上一直是被动的机械模仿过程。而且在提花织物设计上很容易被别人盗用。提花纹织CAD系统软件的应用提高了提花织物设计的工作效率,解决了在提花织物方面的结构设计,但设计理论和工艺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平面设计模版上。
  为实现提花机的高速化,由使用统一标准连续纹板的提花机取代原来使用单块纹板的提花机,并由此提出了提花织物设计快速化的要求。数字化的提花技术包含了由提花织物纹织CAD系统代表的辅助设计技术和由电子提花机及新一代织机代表的数字化生产技术。该技术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都运用了完全数字化控制,它为改革传统的提花织物的平面设计模式提供了技术基础。在数字图像和相应的设计方法色彩模式的启发下,由最初研究是为数字化的提花而创新的设计方法就是所谓的分层组合设计模式,无色和有色。无色和多彩在这里不仅仅指提花织物的色彩效果,也指结合数字图像的原则设计成提花织物的设计方法。在实践中,无色数字化的提花设计是在数字化色彩理论的无色模式(消色差理论)和传统的单层编织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进一步结合几个单层结构,多彩的拥有复合结构的数字化提花织物就可以被生产了。
  1 设计原则和方法
  1.1 无色数字化提花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无色提花织物的设计理念来自于灰色模式和数字化灰度图像设计。根据色彩理论,消色差的颜色由黑色,白色和一系列的中性灰色组成。类似地,在数字彩色模式下,无色图像都可以以灰色的模式来呈现和处理,该模式不包含颜色信息,如色调,饱和度等,只有在最高亮度值下显示白色或者在最低亮度值下显示黑色的某个亮度值。除了这一点之外,所有的彩色图像可被转换为一个“消色差效果”无色的图像,这个图像中包含由比特长度控制的不同灰色度。在正常的视觉条件下,人眼可以区分设置范围在64-100的灰色度,所以设置在64-256(6-8位)灰度的图像或许可以基本满足在运用无色数字化模式的数字化提花设计中的任何要求。
  图1 数字域编织的五线缎
  织物在结构设计中单层结构和灰度图像在处理方法方面有明显共同点,即,由阴影编织设计的单层结构可以以类似灰色图像的灰度的方式来表现提花织物。正如图1中所示,五线缎可以设计成一个整体系列的织物,这个织物可进一步用于建立相应的用于结构设计的数字化编织数据库。这种设计方法被定义为“数字化色域编织”和“编织数据库设计”,设计的色域编织和计算机灰度图像的处理方法结果一致。事实上,色域编织的设计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编织的数量是不变的。
  1.2 多彩的数字化提花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多彩的数字化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是复杂的,它通过分色,分层设计和重组整合了结构和颜色。图2显示了设计过程,其中数字化的无色图像可以通过下面的四种方法得到,即,由三原色,原色,指定颜色和彩色图像时直接变色的色分离。当灰度图像设计时,它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特征的每一个灰度图像被选择用来设计单层结构。在结合了几个无色的单层结构之后,提花织物的复合结构就会成形,这样就能够表达丰富的复合色效果。
  图2 多彩的数字化提花织物的设计过程。
  1.3 全着色性复合物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机织织物的着色不同于打印的颜色和计算机数字化颜色的非透明颜色的复合着色方法。如果相互覆盖效果在织物结构的经纱和纬纱之间产生了,并超出控制,那么面料的混色效果都是不确定的,因为出现在织物表面上的经线和纬线的颜色将随机的消失。为了获得一个稳定的着色效果,全着色复合物的结构对在一个分层的组合模式中设计的数字化提花织物来说是最重要的。
  根据机织织物的非透明和复合着色的原理,在并排的彩线的目标观测距离内,人们看到的仅仅是和色纱的浮动改变不同的复合颜色。当并列的线条可以自由组合,但在编织结构中没有制造的覆盖效果时,那么这些复合的着色可以视为一种拥有全部彩色效果包含所有复合色的颜色信息的合并线,而且这种织物的结构可以命名为“全着色结构”。在全着色结构的基础上,采用有限的颜色的线,在分层组合模式中设计的拥有精确着色效果的数字化提花织物能够被识别,而且某种程度上能够使得机织织物像打印那样设计的既方便又多彩。全着色复合结构的关键技术点是在色域编织设计的过程中为主编织能够建立一种技术上全着色的点。如果没有全着色点被破坏,任何来源于原编织设计的复合编织将满足于无支持的结构和全着色的效果。只要全着色的点存在,那么按照组合单个编织的相同的组合方法,在不同编织数据库中的编织能够被自由的组合,而且复合编织都能够满足于无支持的效果。在数字化提花织物结构以和复合编织相同的方式组合之后,数字化提花织物的复合结构也能够表现出无支持和全着色的效果。
  2 数字化提花织物的设计创作
  由于分层组合设计模式和全着色复合结构设计的创新解决了提花织物结构数字化设计的技术问题。并且已经奠定了数字化提花织物创建的基础。因此,通过发展数字化提花织物的创作,和传统的提花织物设计方法相比,应用数字化设计技术的优越性能够被充分的体现出来。   2.1 全色彩阴影调色板设计
  设计概念是使用四原色——三个主要颜色的线(青色,品红色和黄色)与一个黑色的线程,再加上四层全着色复合物结构设计,拥有三种原色度的全彩色阴影调色板能够被识别出来,其中黑色是用于调整颜色的亮度。
  所以在分层组合设计模式下,设计全色彩复合结构能够满足设计有全色彩阴影效果的数字化提花织物的技术要求,而且也能够使得数字化提花织物生产印刷般的色彩效果,这个效果不可能由传统的提花织物平面设计模式处理。
  2.2 数字化提花织物设计的创新效果
  就创新的设计方法而言,数字化提花织物的设计既能在真实的效果仿真面料的设计中处理,也能在创新效果的面料设计中处理。和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数字化提花织物的模拟效果设计不仅造成更多的真实效果,而且能够大大增加设计的效率。数字化提花织物的创新性的设计能够完全展现分层设计模式的优点,也能产生风景如画效果的织物,这个织物不能用传统的设计方法生产出来。
  毫无疑问,提花面料通过编织纹来表现其艺术效果。基于数字化织物结构的设计变更,数字化提花织物的独特艺术效果会被创造出来。由于分层组合织物结构是一种以无支持的全色彩效果为特征的复合结构,如果以仿真设计效果为基础,通过改变每层的组成结构,那么不同的展现独特编织效果的数字化提花织物的艺术创作被生产出来。
  3 结论
  在运用数字化技术到提花面料的创造和设计,替代了传统的提花织物平面设计模式。在这项研究中,关键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提花织物设计中有着革新性的突破。由于设计有数字化全着色复合结构的数字化提花织物,在没有对数字化图像的选择的限制的条件下,拥有提高合理的表面混合色到百万数级的能力,所以在模拟设计和创造性设计中的数字化提花织物能够和数字化图像印刷那样方便地被加工出来。数字化提花织物设计在数字时代的最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Osaki,K.(2003) High Quality Color Reproduction on Jacquard Silk Textile from Digital Color Images, AUTEX Research Journal,3(4),173-179.
  [2]Zhou,J.(2003) The Principles and Framework of Research on Digital Jacquard Fabric,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4(3),17-19.
  [3]Zhou,J.,Ng,Frankie,Gong,S.(2006),China invent patent. CN200510050041.2.
  [4]陆宗鲁.织物数码印花若干问题探讨[A].全国特种印花和特种整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
  [5]数字化提花印花技术助力丝绸制造业[J].中国纺织报,2011-08-08.
  [6]李颖.中国古代织机改造与丝绸提花织物纹样的发展演变[D].苏州大学,2006.
  作者简介
  迟玲玲(1963-),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纺织服装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摘 要 发输电系统安全运行是确保500 kV阳城稳定发展,安全运行的关键。本文介绍了阳城电厂的安全稳定装置的原理,切机逻辑,保护的启动及故障的判断。  关键词 500 kV阳城;发输电系统;安全稳定装置;故障判断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4-0016-01  1 概述  500 kV安全稳定装置由两套独立工作的自动装置组成,每套装置由FWK
摘 要 转换效率是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当前,多级式变换的拓扑结构多被系统采用,尽管其结构控制较为简单,但由于变换级数的增加,难于提高该结构的转换效率。因此,拥有高效低功耗、高可靠性、电路简单等诸多优点的单级式拓扑结构越来越成为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系统设计的第一选择。随着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克服系统拓扑结构带来的控制难题成为可能。  关键词 太阳能;光伏;
摘 要 本文提出将RFID技术应用在校园实验管理系统中,系统实现实验设备的管理、实验室信息及课程信息的推送,方便了老师的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帮助学生对实验室环境的熟悉、对实验设备的认识、以及对实验课程的了解,以实现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和使用。  关键词 射频识别;全球电子产品码;中间件;管理系统;物联网;应用级别事件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
摘 要 根据B/S模式的特点,提出了网上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体系结构。按照实现功能划分,此系统包括以下功能:项目上报管理功能、审查项目功能、项目管理功能等。建立此项目能够加强项目管理,对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水平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 项目;管理;身份认证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4-0023-01  随着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
男性,14岁。因脐周腹痛、便血2周伴四肢紫癜,于1985年3月5日入院。病前吐蛔虫一条,无特殊食物、药物服用史及感染。体检:四肢可见较密集的紫癜与出血点,高出皮肤,对称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