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离子纳滤膜的制备及抗污染性能研究

来源 :膜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ucard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K2S2O8氧化聚砜膜产生活性羟基,通过接枝-交联法将N,N-二甲基N-(2-甲基丙烯酰胺乙基)N-(3-磺丙基)铵(MPDSAH)和丙烯酰胺(AAm)聚合交联到膜表面,制备两性离子复合纳滤膜.利用ATR/FTIR、XPS、SEM和接触角测定仪对膜进行表征,并考察接枝改性溶液中MPDSAH和AAm不同比例对膜渗透分离性能和抗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经过化学接枝交联,可在聚砜膜表面形成新的分离层,而且随着接枝单体MPDSAH含量的增加,两性离子复合纳滤膜的表面亲水性和截留能力逐渐增强,但膜通量先增加后降低;两性离子复合纳滤膜对不同无机盐的截留顺序为Na2SO4>MgSO4>NaCl> MgCl2;聚砜膜表面的接枝改性层稳定性好,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
其他文献
针对普通涤纶与羊毛纤维混纺织物易产生静电,继而影响织物的外观、穿着舒适性和安全性等问题,选择了以丝光羊毛为主体、小比例导电纤维与天丝及涤纶混纺开发精梳混纺毛纱.通过合理选配各组分原料的细度,确保了各组分纤维在纱线内的合理分布,使产品质量和性能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通过增加复精梳、前纺的混条和针梳道数,改进混纺方法,配置先进的生产设备,优化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提高了混纺原料的混合均匀度和纤维的伸直平行度,改善了混纺纺纱过程中缠绕现象,解决了织物穿着过程中的静电吸灰等问题.为未来抗静电功能性纺织品的设计开发奠定
近年来面向服装行业的人体三维重构研究为新兴的服装虚拟展示、网络虚拟试衣和服装个性化定制等提供了技术支撑.人体三维重构建模方法的研究是建立服装虚拟人体模型的关键因素,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特定软件、曲面建模和视觉图像等方法的人体三维重构建模进行对比、分析及总结后,从当前人体三维重构建模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基于二维图像的数据提取与参数化曲面建模的人体重构相耦合的思路,可得到更具有交互性、实时性及准确性的三维人体模型,新的人体三维重构建模思路为面向服装行业的人体三维重构提供了理论参考,且在未来服装行业的应用更具有
音乐和服装表演的融合搭配是一门有理论可依但又充分考验自主创造性的工作,其要求舞美设计师具备熟练的跨学科知识糅合运用能力,在整体观照服装表演内容和音乐曲艺风格的基础上,做到“有机融合”“以形定音”,实现服装舞台表演在自然恰切的背景音乐下呈现出最佳效果.由郭海燕著写,通过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2月出版的《服装与表演艺术》一书立足于中西方服装表演、音乐艺术的美学理论,系统分析了服装表演的价值体现、美学理念和审美心理,介绍了不同艺术风格的服装表演与音乐的搭配融合方法,全方位呈现了有关现代服装与表演艺术的艺
期刊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校纷纷兴起以新工科为发展背景的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形式探索.新型工科专业的建设和研究是在现有工科专业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对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有利于中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迎合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同时也能够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人才需求.在新工科背景下,各设立服装专业的高校,结合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来对人才进行培养,构建起融合及交叉型的服装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和体系,总结出合理科学的培养人才方案,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的新工科服装专业人才.
期刊
采用擦涂纳米SiO2颗粒的方法,修饰四通道α-Al2O3中空纤维载体表面,实现了高性能MCM-48分子筛膜的可控制备.通过对比不同修饰方法发现,擦涂纳米SiO2颗粒能有效降低载体的表面粗糙度,同时避免了因内渗带来的载体传质阻力增加.经过两次水热合成,纳米SiO2修饰中空纤维制备MCM-48分子筛膜厚度为3μm,脱除模板剂前N2渗透性为4.17×10-11 mol/(m2·s· Pa),表明膜层较为致密.脱除模板剂后,0.02 MPa下MCM-48分子筛膜的H2渗透性为4.82×10-7 mol/(m2·s
低品位凹凸棒石黏土由于凹凸棒石含量低,被大量弃用,造成资源浪费,迫切需要开发基于低品位凹凸棒石黏土的功能材料,以提高其利用效率和价值.以低品位凹凸棒石黏土为主要原料,采用挤出成型法制备了表面光滑无缺陷的凹凸棒石蜂窝陶瓷坯体,经焙烧后获得凹凸棒石黏土-氧化铝蜂窝陶瓷成品.考察了水、黏结剂和增塑剂的加入量以及焙烧制度等对蜂窝陶瓷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水含量在17.5%~20.0%、黏结剂含量为8.0%~10.0%、增塑剂含量为3%~4%时,经真空练泥及陈腐后,获得的泥料具有优异的塑性,挤出成型能力最好,在挤
以1,2-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BTESE)为硅源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在多孔聚合物基底上沉积桥联微孔有机二氧化硅活性分离层,制得高性能聚合物支撑的柔性有机二氧化硅“层杂化”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ATR-FTIR)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系统地考察了支撑体孔径大小以及有机二氧化硅溶胶含量对有机二氧化硅层的形貌以及杂化硅微孔网络的影响.随后,将该膜应用于异丙醇/水混合液(异丙醇质量分数90%)的蒸汽渗透脱水.研究发现,通过改变溶胶含量和基膜孔
衣食住行乃是人类生活的4种基本需要,其中,“衣”泛指穿衣打扮,将“衣”置于首位,并不是因为离开穿衣,人类就难以生存;相反,“衣”是区别人类与动物的重要标志.衣物不仅可以为人类遮蔽寒暑并提供装饰与美化,也是人类不同于动物,拥有自尊心与羞耻心的体现.衣物的制作离不开纺织技术,近年来,棉纺织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纺织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日益攀升.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纺织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在现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纺织专业对于英语技能的需求日益高涨.为满足行业关于英语技能的需求,各纺织高校相继开
期刊
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苯乙烯-马来酸酐钠盐(SMA钠盐)为原料进行共混,经热致相分离技术制备“PVDF/SMA钠盐”中空纤维共混超滤膜,重点考察SMA钠盐的添加量对铸膜液体系成膜过程、膜微结构、亲水性和渗透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随着SMA钠盐添加量的增加,膜截面由球中带网结构逐渐转变为蜂窝孔结构,表明SMA钠盐具有非稀释剂的功效.同时,SMA钠盐与PVDF链段之间发生缠结并沉积在固化的PVDF表面以及膜孔内部,阻碍了PVDF的结晶从而降低了膜外皮层厚度,并且提高了膜表面的致密度、荷电性、亲水性,
残余铝虽然已被广泛证实是造成饮用水处理纳滤膜污染加剧的关键污染物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残余铝中各组分对纳滤膜污染的影响规律和贡献率.根据残余铝的产生机理,在不扰动实际水体初始状态的前提下,有效调控了纳滤进水中残余铝的种类分布,从残余铝的聚合度及其与有机物的络合程度两个方面对膜污染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中高聚态铝(Alb/Alc)的质量浓度即使在200 μg/L的条件下也不会对膜污染速率产生明显影响,而低聚态铝(Ala)在50 μ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就能显著加剧膜污染.相比于Ala的质量浓度,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