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肿分枝杆菌16S rRNA检测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jx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鉴定1株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

方法

取2017年12月18日就诊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的1例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脓液标本行细菌培养、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药敏试验采用比例法。提取菌株基因组DNA,选用16S rR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回收、纯化产物后测序,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知脓肿分枝杆菌序列比较同源性。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分离株。

结果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与16S rRNA基因检测均鉴定该分离菌为脓肿分枝杆菌。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阿米卡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卷曲霉素、对氨基水杨酸、丙硫异烟胺、利福布汀耐药。诊断为左膝关节皮下软组织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后,症状好转。

结论

16S rRNA检测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可用于脓肿分枝杆菌鉴定。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咖啡酸衍生物WSY6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黑素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原代人表皮黑素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H2O2组(1 mmol/L H2O2处理)和6.25、12.5、25 μmol/LWSY6组(分别用6.25、12.5、25 μmol/L WSY6预处理1 h后再用1 mmol/L H2O2处理1 h)。继续培养24 h后,用MTS法测定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内脏恶性肿瘤皮肤转移的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皮肤病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诊治的50例内脏恶性肿瘤皮肤转移患者的皮损特征、肿瘤来源、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特征等。结果50例患者中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67.0岁(28 ~ 93岁),从发现皮肤转移癌到就诊平均4.4个月(2周至13个月)。内脏恶性肿瘤皮肤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依次为胸部(16例
目的评价595 nm染料激光联合0.5%马来酸噻吗洛尔溶液局部治疗浅表型婴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婴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接受595 nm染料激光联合0.5%马来酸噻吗洛尔溶液治疗且资料完整的156例浅表型婴儿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男44例,女112例,年龄(3.8 ± 0.7)个月(范围24 d至1岁)。激光治疗间隔为5周,噻吗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亚基因永生化宫颈上皮细胞(H8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0(对照组)、6.25、12.5、25、50 mg/L茶多酚与H8细胞共孵育24、36、48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孵育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结果不同浓度茶多酚孵育H8细胞24、36、48 h可抑制H8细胞的增殖,12.5 mg/L茶多酚可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