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就要求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源泉,即作文教学必须返璞归真。叶圣陶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如果没有生活这么丰富的源泉做后盾,又岂会有点睛的神来之笔。所以,笔者认为学生要写好作文、写出个性、写出独特的内容、写出灵动的作文,就必须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一、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知识库”和“语言库”,是作文素材的丰富源泉。文学家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由此可见,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是写作的重要途径,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变成文章的桥梁。
在教学作文时,笔者主要引导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首先,学生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其次,观察目的是否明确,将直接影响观察效果,所以在观察之前,教师要精心考虑,周密设计,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的差异,提出观察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学生明确了观察目的,就会在观察时集中注意力,做到有的放矢,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本质。
如上周,指导学生写《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赛》这篇作文时,笔者不仅要求学生观察辩论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和场面的气氛,而且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辩论方微妙的动作和神态,找出不同人物的特点,从而掌握栩栩如生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只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环境,细心观察、真切描绘,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体味和感悟,才能有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开阔视野,让学生在自己独特的经验世界里自由地驰骋、想象,才能使学生写出鲜活的作文。
二、开展活动,体验生活
众所周知,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出你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亲身体会和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生活中开展过的活动数不胜数,这些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笔者教书已有二十多年,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引导学生多读、多听、多想、多说、多记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举行的各种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独特的生活体验,获得丰富的材料和真切的情感,从而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
上个学期,有八篇周记是笔者要求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写的。现场的辩论赛、演讲比赛、好书推荐、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在笔者班上如火如荼地展开。如开学初的班干部竞选活动,笔者提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写好竞选稿,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结束后,笔者又布置了一篇周记,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学生自己参与了活动,就会有话可写,也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尤其是吴开辰同学的《当我面对掌声的时候》这篇周记,就把这次班干部竞选时自己站上讲台时的胆怯,当听到教师和同学们的掌声后,又滔滔不绝地把竞选稿讲完的独特生活体验写入了作文,形成了个性化的认识和感悟。
这些活动的展开,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去关注生活,获得了人生经验,品味了各色各样的人生,使学生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中学作文、写作文,从而让每个学生爱上作文,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的作文,写出自己心中的篇章。
三、走进自然,感悟生活
大自然是神奇而又富有魅力的,高耸入云的山峰、一望无际的草原、碧波荡漾的大海、清澈见底的小溪,到处都是令人陶醉的美景;夕阳西下,寒来暑往,花开花谢,鸟语虫鸣,无不让人流连忘返。当你静下心来,走进自然,置身于山水之中,你就会发现大自然的美,对人生也会产生深刻的感悟。所以,大自然是学生作文素材的源泉,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把学生带入社会、大自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实地观察,获得真实的观察体验,掌握第一手写作资料,积累作文素材。
上学期,在教学第六单元以“田园生活”为话题的课文时,由于笔者班上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在城市里长大的,他们对田园的风光和田园的生活都很陌生。当笔者让学生谈谈自己眼中的田园风光和生活时,许多学生都不知从何说起,也不知道说什么。于是,笔者就布置了一项作业:利用这个双休日,请父母带着孩子走进大自然,去郊外走走,去农村亲戚家串串门,观察一下田园风光,体验一下田园生活的乐趣,并用相机拍下自己看到的景色,为“田园生活”这一单元主题积累习作素材。这一个单元上完后,接下来上关于“田园生活”的作文,于是笔者就专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自己走进田园看见的美景和遇到的趣事,还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自己拍的田园照片。在课堂中,学生们津津乐道,有的学生介绍了自己看到的一望无际金黄色的稻田;有的学生介绍了傍晚时自己和舅舅的儿子一起在小溪里捉鱼、游泳的趣事;有的学生介绍了农家种满了各色蔬菜的菜园;有的学生还不亦乐乎地讲了自己和小伙伴在池塘边打水漂的有趣故事……学生们口若悬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次引导学生感受田园生活,使笔者深深认识到教师要让学生走进自然,去感知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有多广阔,写作的范围就有多广,教师应让学生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中学作文、写作文,让学生咬住“生活”不放松,让学生的作文贴近生活、充满真情,让学生的作文因为多姿多彩的生活而灵动起来。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逸夫小学)
一、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知识库”和“语言库”,是作文素材的丰富源泉。文学家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由此可见,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是写作的重要途径,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变成文章的桥梁。
在教学作文时,笔者主要引导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首先,学生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其次,观察目的是否明确,将直接影响观察效果,所以在观察之前,教师要精心考虑,周密设计,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的差异,提出观察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学生明确了观察目的,就会在观察时集中注意力,做到有的放矢,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本质。
如上周,指导学生写《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赛》这篇作文时,笔者不仅要求学生观察辩论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和场面的气氛,而且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辩论方微妙的动作和神态,找出不同人物的特点,从而掌握栩栩如生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只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环境,细心观察、真切描绘,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体味和感悟,才能有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开阔视野,让学生在自己独特的经验世界里自由地驰骋、想象,才能使学生写出鲜活的作文。
二、开展活动,体验生活
众所周知,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出你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亲身体会和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生活中开展过的活动数不胜数,这些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笔者教书已有二十多年,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引导学生多读、多听、多想、多说、多记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举行的各种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独特的生活体验,获得丰富的材料和真切的情感,从而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
上个学期,有八篇周记是笔者要求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写的。现场的辩论赛、演讲比赛、好书推荐、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在笔者班上如火如荼地展开。如开学初的班干部竞选活动,笔者提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写好竞选稿,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结束后,笔者又布置了一篇周记,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学生自己参与了活动,就会有话可写,也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尤其是吴开辰同学的《当我面对掌声的时候》这篇周记,就把这次班干部竞选时自己站上讲台时的胆怯,当听到教师和同学们的掌声后,又滔滔不绝地把竞选稿讲完的独特生活体验写入了作文,形成了个性化的认识和感悟。
这些活动的展开,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去关注生活,获得了人生经验,品味了各色各样的人生,使学生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中学作文、写作文,从而让每个学生爱上作文,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的作文,写出自己心中的篇章。
三、走进自然,感悟生活
大自然是神奇而又富有魅力的,高耸入云的山峰、一望无际的草原、碧波荡漾的大海、清澈见底的小溪,到处都是令人陶醉的美景;夕阳西下,寒来暑往,花开花谢,鸟语虫鸣,无不让人流连忘返。当你静下心来,走进自然,置身于山水之中,你就会发现大自然的美,对人生也会产生深刻的感悟。所以,大自然是学生作文素材的源泉,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把学生带入社会、大自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实地观察,获得真实的观察体验,掌握第一手写作资料,积累作文素材。
上学期,在教学第六单元以“田园生活”为话题的课文时,由于笔者班上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在城市里长大的,他们对田园的风光和田园的生活都很陌生。当笔者让学生谈谈自己眼中的田园风光和生活时,许多学生都不知从何说起,也不知道说什么。于是,笔者就布置了一项作业:利用这个双休日,请父母带着孩子走进大自然,去郊外走走,去农村亲戚家串串门,观察一下田园风光,体验一下田园生活的乐趣,并用相机拍下自己看到的景色,为“田园生活”这一单元主题积累习作素材。这一个单元上完后,接下来上关于“田园生活”的作文,于是笔者就专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自己走进田园看见的美景和遇到的趣事,还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自己拍的田园照片。在课堂中,学生们津津乐道,有的学生介绍了自己看到的一望无际金黄色的稻田;有的学生介绍了傍晚时自己和舅舅的儿子一起在小溪里捉鱼、游泳的趣事;有的学生介绍了农家种满了各色蔬菜的菜园;有的学生还不亦乐乎地讲了自己和小伙伴在池塘边打水漂的有趣故事……学生们口若悬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次引导学生感受田园生活,使笔者深深认识到教师要让学生走进自然,去感知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有多广阔,写作的范围就有多广,教师应让学生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中学作文、写作文,让学生咬住“生活”不放松,让学生的作文贴近生活、充满真情,让学生的作文因为多姿多彩的生活而灵动起来。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逸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