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中西都市圈创新力的比较与提升

来源 :上海城市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x5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丰志勇博士在2012年第5期《南京社会科学》上发表题为《我国七大都市圈创新力比较研究》一文,认为“十二五”期间,国家已把“都市圈”“城市群”作为未来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点规划内容,意味着都市圈、城市带、城市群等空间形态将成为我国区域新一轮发展的主要载体。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家已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主线之一,预示着面向“十二五”,城市将会以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重心,自主创新也将会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如何彰显区域发展战略和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已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而都市圈创新能力是区域发展和自主创新两大战略的综合体现。为此,作者在综合国内都市圈创新力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创新外部环境、创新自身能力和创新支撑条件三个方面,构建涵盖21个指标的都市圈创新力指标体系,据此对国内7大都市圈的创新力进行评价分析,并针对东、中、西地区都市圈的现状与评价结果,分别探讨相应的创新力提升战略,对于提升不同地域的都市圈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结合指标体系,提出了七大都市圈的提升策略:一是东、中、西都市圈差异化发展模式战略,即东部都市圈向更高层次均衡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向都市圈高级阶段同城化方向迈进,中西部都市圈应注重通过创新外部环境、创新自身能力和创新支撑条件等3方面均衡发展来全面提升都市圈创新力;二是东部都市圈国际化标杆发展战略,即通过营造国际化的生态环境、创业环境、居住环境和产业高度化发展环境,吸引全球人才,集聚全球科技资源,把东部地区的都市圈培育成具有国际一流的、充满创新力的大都市圈;三是中西部都市圈跨越发展战略,即在营造良好创新外部环境、夯实创新支撑条件基础上,加快创新自身能力的培育,从而实现全方位赶超,缩短与东部都市圈之间的差距。
其他文献
在丘陵桑园喷施NaHSO3,桑树的生理功能得到了改善,产量较对照增加了12.2%,蚕丝品质也有一定提高。本文主要从桑树生理机制着手,运用化学调控手段,利用NaHSO3在桑树上进行试验,改善桑
南京青奥会的圣火虽然熄灭了,但是这场充满青春气息的国际性体育盛会却将体育文化的种子、健康运动的气息散播到整个南京城。对于南京市民来说,影响更直接更长远的是,更加了解和接受体育给生活方式带来的“柔软”改变。青奥会期间大量丰富的体育启蒙活动,带动更多南京人动起来,感受运动的乐趣。  一是体育设施和场馆将融入市民生活。以承办大型比赛为契机,南京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世人瞩目,而青奥会精神传承也将会让南京整座
今年7月起,全湖北省机动车停车费将执行“新规”。车辆进入停车场时间不足15分钟的免费,其中,医院、高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所属停车场内,停车不超过30分钟的免费。新规还明确指出,机动车停放服务经营者对停放于停车场内的收取停车费的车辆负有安全保护的责任,并要求价格主管部门在制定停车费标准时,应综合考虑停车场的设备设施、服务条件、服务功能等因素,按照补偿合理经营成本、依法纳税、保本微利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