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儿科急危重症医学发展史
【机 构】
:
10003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
【发表日期】
:
2015年53期
其他文献
目的对2例临床疑似Schimke免疫-骨发育不良(Schimke immuno-osseous dysplasia,SIOD)患儿进行SMARCAL1基因分析,寻找致病突变,进而了解中国人SMARCAL1基因突变类型以及基因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008—2014年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2例临床表现为脊柱骨骺发育不良、身材矮小不对称,进行性加重的肾病综合征,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疑似SIOD患儿,在获得知情
目的评价电子数据采集系统(EDC)在川崎病大样本研究中的价值。方法EDC与上海市儿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接后,快速捕获川崎病住院患儿的所有信息,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至2012年收治的602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急性期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及治疗方案等。比较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和无CAL、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耐受组和敏感组相关指标的差别;多因素
目的分析1例汉族经典型枫糖尿病新生儿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基因的致病性突变。方法患儿男,生后8 d因喂养困难于2013年4月转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后,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白细胞DNA检测BCKDHA、BCKDHB、DBT和DLD基因,确定患儿的基因突变位点,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患儿表现为生后喂养困难、抽搐、代谢性酸中毒、尿有枫糖味等,CT示广泛
目的了解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12例病原菌培养阳性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其中男64例、女48例)的病原菌分布特点、药敏试验、颅脑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12例患儿中2004至2008年(前5年)收治46例,20
目的探讨胎儿室间隔缺损(VSD)的自然病程,分析其自然闭合率与缺损直径大小及类型的关系。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为现场,招募建卡的孕妇,纳入孕中、晚期经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胎儿单纯性VSD者234例,进行前瞻性随访研究,以VSD自然闭合或接受手术治疗为观察终点,分析胎儿VSD直径大小、类型与其自然闭合率的关系。不同组别间自然闭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胎儿心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