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帆,艺术与设计之间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邵帆是第一位作品被英国V&A博物馆收藏的中国艺术家。“邵帆”这个名字,也几乎成为了中国当代家具设计的代名词。
  邵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初兴趣,来源于童年从姥姥那里听来的那些故事;那些关于旗人生活、服饰、礼节的故事,就像一捧种子,埋在了他的心里。与此同时,因为父母都是知名的油画家,邵帆从可以握笔开始,就向油画的路子发展—一直到八十年代初,受国内艺术圈子以“油老大”为尊心理的影响,邵帆基本上都是在学习、创作油画作品。
  接近而立之年的时候,邵帆心里深埋的,那些对于传统文化兴趣的种子逐渐萌芽。他有意识地收集一些旧物件,包括老家具及木作残件,用绘画作品表现老家具和旧建筑相关的题材:“接触多了,又觉得光是绘画还不过瘾,这些都是可以把玩的好东西,除了看,还可翻转,可拆卸,所以我尝试把这些东西,做成一系列新作品,另类材质表现手法的作品。”
  判断一件作品,属于设计品,还是艺术品的明显界限,在于作品是否具有实用性。起先邵帆没有考虑要做设计,只是想从雕塑的角度出发,打破雕塑传统,扩大雕塑原有的视线范围:既是保留雕塑的观看性,也有实用赏玩的可能性。由于这种探索思路的实践产生,邵帆的很多作品被归入设计行列,他也顺势从设计角度打量、创作作品。
  “从大的维度看,无论设计,还是艺术,终极目的都是赋予人们幸福感。好的艺术作品,都是有设计目的的;好的设计,也一定是有艺术感的,比如说,很多明式家具堪比艺术品;二者联系紧密。”
  邵帆是中国最早探索视觉艺术领域,和设计领域之间关联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创意,很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物件,这种风格,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非常罕见。邵帆说:“最初只是试图寻找雕塑和设计之间的平衡点,所以选择寻常使用的物件入手。寻找平衡点并不容易,虽然,我是想体验艺术与设计之间的东西,但是往往完成之后,‘非此即彼’,很自然地,被受众划归到自己熟悉的领域。”
  问起邵帆对当今设计师、设计专业的学生所做的那些以传统文化为出发点的设计作品观感如何?他坦言,很多设计者,只摘取传统文化中表面的符号作为设计语言;形式流于简单化,真正值得探索的传统文化的精神被忽略了,这也是教育缺乏灵魂传承的具体表现。
  “以人体工程为例,中国传统家具并不会太重视舒适程度,而是更关注精神内涵;更强调个人品位,强调人的身份,甚至内心追求。室内陈设,家具往往与建筑呼应。中国的所谓文人家具,在世界家具历史上的地位,为什么这样高?是它跟当时文人的内心生活息息相关的缘故!这些文人经常是先设计了房子,再把木匠养在家里,根据房子本身的功能,建筑特点,和平常过日子的需要慢慢配置家具,花费一个挺长的过程。在中国古代,家具就是小的建筑,建筑和家具采用的工艺是一样的。对于过去的中国人,家具在家里营造的气氛非常重要。”
  邵帆认为,“今天”只是历史中的一个小点,传统随着历史而发展;然而,“今天”被“生活在当下”的现代人无限放大了!在“今天”的语境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境,都想要冲破“当下”的困境,往前或者往回都是可能供选择的出路,他选择了前者。
其他文献
目的:以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药材中血根碱、氯化两面针碱、乙氧基白屈菜红碱、茵芋碱、白鲜碱、德卡林碱、芝麻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同时
目的:  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心脏缺血性疾病和心脏外科手术后常见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其机制可能与胞内钙超载、氧自由基释放、酸中毒等相关。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