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思维的旅行

来源 :英语学习·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ouy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领先阅读·X计划》是北大附小开展“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体系标准研制”子课题实验所用的系列读物。读物围绕Cat、Tiger和他们的朋友拥有了可以把人变小的神奇手表而展开的一系列的故事,“The race”便是其中一个。故事讲述了变小后的Tiger驾驶micro-buggy和骑着蜗牛的Cat竞速比赛。最终,“slow and steady”的Cat赢得了轻敌的Tiger。
  整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抓住故事主线,在多层次、多角度、开放性、引发思考的问题驱动下展开对比、猜测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感知故事情节、不断与故事文本展开互动和对话;通过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探究、反思、质疑和评价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目的在于活跃思维、悦读乐读。
  反思整个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主要在以下方面有所侧重。
  读故事、巧预测、明大意
  “The race”的故事对于大多数读过《龟兔赛跑》的学生而言难度并不大。因此,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故事,是带着学生读故事的一条无形的线。首先,读封面猜测Cat会骑什么来比赛;之后猜测骑着蜗牛的Cat和驾驶小车的Tiger谁会赢得比赛。学生对故事中关键因素以及比赛过程进行预测,在不断预测、验证的过程中理解故事、体验故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也在不经意间走进了故事。其次,找到兴趣点,吸引学生多次阅读,不断进行语言输入。本节课共读三遍故事,学生在每次读前的兴趣点各有不同:(1)学生在讨论预测后迫切想知道比赛结果,进而展开第一次阅读;(2)了解Tiger和Cat分别做了什么事情才导致这样的比赛结果,开始第二次细节阅读;(3)思考Cat在不同阶段面对Tiger的不屑和轻视时的感想,进行第三次听读。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任务,不同的侧重和关注点,学生带着种种好奇和任务多次阅读文本,也为语言多次输入创造了机会。
  评故事、爱质疑、亮观点
  阅读故事,并非单纯、被动地接受所获信息和所读内容,更重要的是读者与故事本身进行思想上的碰撞。我们希望通过课上学生与故事间、学生与老师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不断互动和碰撞,培养学生勤思考、敢质疑的阅读习惯,初步学会批判性思维方式和方法。基于此,本节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们思考“Why did Cat choose the snail to race? ”并就故事是否有不合理之处提出自己的见解。几次教学实践的反馈证明,学生们的表现远远超乎老师的想象。
  编故事、展想象、促思维
  本节课的设计立足于开放阅读,不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每个环节的活动设计都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读故事部分提到的预测、猜测都需要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评故事更是如此;而读故事和评故事之后开展的编故事活动,更是对思维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果对原来的故事稍作变更:Cat仍然选择蜗牛作为座驾,Tiger仍选择较快的小车,但这次Tiger没有做白日梦,却依然输掉了比赛,故事会以怎样的情节展开呢?实践证明,故事的重新设定,给学生的想象力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学生们思维火花频发、故事创意无限,新的情节充满惊奇与惊喜。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图像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合理引导学生读图可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学习效率。本文以外研社新标准小学英语低段教材内容为例,从活读、倒读、补读、演图、疑读五个方面阐述在了小学英语低级课堂教学中“文中思图”课堂策略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低段;英语教学;读图策略;文中思图  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教材多为图文式。研究表明,学习图文结合的课文效果要好于纯图像和纯文字性的课
期刊
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切实提高了课堂学习的实效性,真正实现了基于学生学情的学习,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升。2014年的青岛市实验小学教学年会上,笔者执教了一节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的平板英语教学课例。本节英语课改编自牛津教材四年级“Around m
期刊
本模块选自《英语》(新标准)(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Module7,话题是“Animals’ Ability”。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Animal”这个话题并不陌生,学生们最早在Book 2 Module 5和Module 6中分别学习了动物的单词,并初步学会用形容词来描述动物的外部特征。到三年级时,在Book 5 Module 4 Unit 2 This bird can fly中第一次运
期刊
课例背景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思路导向是从关注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到关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在高中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途径之一是以经典的语篇为载体,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巧妙渗透德育和美育,通过创新多维的活动设计,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文化理解和思维品质的发展,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多元文化意识。  天津、山东两地五校联盟同课异构活动中的一堂阅读课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期刊
文学作品赏析课是我们近两年来一直在探索的资源拓展课型,该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学作品关注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该课型更适合在高二阶段开设,因为该阶段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够阅读简单的文学作品,但还不具备文学赏析能力,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该课程的授课教师是英美文学方向硕士毕业,在教学中能给予学生更多文学作品赏析的指导。该课程在设置时不占用学生的主课时间,而是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授课。本文
期刊
引言  从2005年博客兴起,到2009年微博亮相,再到2011年微信问世,中国互联网社交产品不断创新,在满足不同群体社交需求的同时,也为教学与培训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在上述三个产品中,微信的门槛最低,用户体验却最优越。比起博客,微信对写作编辑能力没有硬性的要求,甚至不需要文字,随时拍照更新朋友圈;比起微博,微信无需吸引粉丝关注,朋友圈的交流对象可由日常联系人直接转化而来,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
期刊
“社会在网络化,网络同样在社会化”。当无线网络铺天盖地覆盖全球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也面临着新一轮的变革。2014年底,“生本愉悦”、“小班化”、“合作学习”、“微视频”、“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这些新的教育名词接踵而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慢慢渗透——“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八个字的理念,体现了教育要注重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此时,“电子书包”的出现,为每位学生搭建了私有云学习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内驱
期刊
教研培训项目现状  张维民:我们近期承担了国培计划(2015)——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县级英语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 按照教育部要求,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要着力提升研修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培训能力。但由于是跨年度项目,分两期实施,因此我们在第一期主要聚焦于课堂教学改进和培训能力提升层面,教研能力提升则主要集中在下年度第二期培训中。在第一期为期两个月的研修中,两周时间要实施跟岗实践研修,我们首
期刊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教基二[2011]9号),通知要求各地要把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活动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契机,认真组织开展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全员培训,帮助他们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修订后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并
期刊
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mind map,concept map)应该不算是新鲜事了,但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反思中还属于一种新的尝试。2015年8月,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暑期骨干英语教师培训课程中的“创新教学”模块采用了这一创新做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为了让受训教师对各自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创新意识、教师角色、师生关系、课堂种类、发展状况等产生明细和直接的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