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l5667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奶再见!您早点回去,天冷风大!”
  “哎,好!路上小心,车慢点开!到家了打个电话。”
  ……
  在一句句送别声中,我关上了车门,爸爸也踩下了油门,车渐渐远去。奶奶定定地望着我们的车子离开村口,慢慢汇入大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她的嘴巴似乎张了张,却终究没有再说什么,只有那在半空中不断挥舞的手,还依稀可见。没过多久,连那挥着的手也变得模糊起来……但我仍感觉到村口桥头那微弯的身影有一道饱含牵挂的目光,犹如风筝的线,一直牵引着我们。
  车,渐行渐远。我通过后视镜看去,桥头奶奶的身影越来越小,似乎在风中颤抖着,渐渐地,化作一个微乎其微的小黑点。暮色渐浓,那黑点如同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的夕阳一般,最终消逝不见,与暮色合为一体。
  “爸爸,奶奶每次都一直站在桥头,送那么久吗?”我回过神来,问道。
  “是啊!都说过多少回了,就是不肯早点回去。我想开快点,可以让你奶奶早点回去,可又怕开快了,你奶奶看不到我们会难过。”爸爸轻轻叹了口气,“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读初中时,爸爸自己骑車上学,你奶奶啊就每次都躲在村口那棵香樟树后面,目送着我,就怕我在路上摔倒了。若不是有一次忘记拿一本书,半路突然折返回家,我都不会发现。你奶奶她平时嘴上不爱多说话,但总是在默默关注着我们。”爸爸陷入了回忆之中,“后来,我去城里工作了,回家的次数就更少了,有时两三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离开后,她总爱站在桥头送很久。她的眼睛并不好,其实看不了那么远。我也劝了很多次,她总说:‘妈没事,就送送你们,看着你们走,我放心。’你奶奶那眼神啊,虽然一副让我们安心的样子,但那份不舍,藏得再深我也能感觉得到。”
  我打开车窗,回头望去,暮色笼罩中,连村口的那座桥也模糊不清了。此刻,奶奶是否还站在桥头,翘首远送?是否还在茫茫车流中寻找着那心中永恒的熟悉的踪影?
  听着爸爸的回忆,我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奶奶,悄悄站在树后,那双神采奕奕的双眼,不舍而又期待地目送着她的孩子上学、长大、远行;渐渐地,奶奶已满头白发,岁月毫不留情地在她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清晰的深痕,微微下陷的眼窝里,那双蒙上一层灰纱似的眼睛隐藏着无尽的不舍与牵挂……
  此刻,我蓦然懂得了那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深意,友情如此,亲情更甚!
  每一次那在桥头站立许久的身影,每一次那场温柔而又坚定的目送,都深深地定格在爸爸和我的心中,任时光流转,四季更替,温暖着两代人的身心。
  珍惜每一次的目送吧,因为它值得我们一生珍藏!
  ‖浙江省嵊州市城关中学
  “目送”这个题目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碰到这类文题,大家书写的也大多是父母与自己,或者是老人与自己的故事。这篇文章的独到之处有两点:第一,作者本人并不是文章故事的主人公,她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来记录、转述爸爸与奶奶之间的故事。从奶奶家回来时,作者目睹了奶奶一直站在村口目送的背影,于是问起了爸爸,而爸爸的讲述令奶奶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了起来:学生时代,奶奶就开启了她目送孩子离去的旅程,那时候爸爸年龄小,奶奶怕他摔倒,每每都要躲在村口的香樟树下看着他离去;再后来,爸爸去了城里工作,每次离家返城后,奶奶都站在桥头送很久很久。第二,本文的细节描写非常打动人。比如,对于奶奶的牵挂爸爸其实是感同身受的,所以每一次从奶奶家离开后,他的心里都很矛盾:“我想开快点,可以让你奶奶早点回去,可又怕开快了,你奶奶看不到我们会难过。”再比如文章中对于奶奶外貌的描写,“微微下陷的眼窝”“那双蒙上一层灰纱似的眼睛”“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清晰的深痕”,这些细节描写都为文章中的人物增色不少,亦让浓郁的亲情呼之欲出,令人动容。
  【适用文题】珍惜;值得珍藏的______;背影……(鸣燕)
其他文献
童年悄悄溜走,我仿佛能听见她的叹息。如今,我已是翩翩少年。  少年的心总是很大,要装的东西很多,我只是偶尔梦回年幼时的星空。  也是夏天,我去乡下外婆家消暑。每天,我都会跟外婆去田野上玩耍。夏日的田野是一片绿色的海洋,禾苗青翠欲滴,阳光从路边香樟树叶的缝隙间倾泻下来,点点细碎的光与影打在我的额头上,映红了我的脸。我捧着外婆的大碗茶,听蝉鸣阵阵,任外婆用毛巾轻轻擦去鬓角的汗珠,那么的惬意。  难忘的
作为创新无止境,我们的梦想也无止境,我们的北斗也是无止境。  ——杨长风  《中国新闻周刊》2020年度科技人物杨长风,现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是包括杨长风在内的几代北斗人不懈努力的结果。2000年4月17日,我国在国际电信联盟组织争取到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按规定必须要在7年有效期内发射卫星并成功收到信号。北斗二号立项的时候是20
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古慧晶,在最近的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夺得汽车机电维修赛项目的一等奖,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参加此类赛事并夺冠的女生。17岁的古慧晶干脆利落的動作、娴熟过人的技术,让网友们纷纷献上赞美,称其为“宝藏女孩”。  关于职业选择,一直以来,在人们心中都存在着种种刻板印象。但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适合男性的职业”或“适合女性的职业”,只存在“适合自己的职业”。  不
有一种神奇的旋律,我每天倾听,却不厌,因为它在我记忆深处,埋下了美好,使我时刻把它当作一种享受。  故事要从我好小好小的时候说起。  那时我还是个小孩儿。凌晨,月未落,东方泛白,家近旁的青山朦胧,杜鹃的叫声顺着打开的窗潺湲着来到床边,小孩儿抖抖脑袋醒了。“布谷,布谷……”声音荡漾在屋子中,荡漾进小孩儿心里。他已无半点困意,蹦下床,用力蹬着小腿爬上窗台。“布谷,布谷……”多美的旋律啊!小孩儿把窗打开
凌晨一点。  从窗帘透进来的昏暗的月光在卧室里打转,我看见它恍恍惚惚地映照在墙上我挚爱的蝴蝶标本上。在静穆的月光里,在睡不着的时候,一个人更容易触摸到思想的边缘。  正是蝴蝶翩翩的夏季,耀眼的光曾照着草丛里那些飞舞的精灵,梦幻的舞蹈,五彩斑斓的翅膀在阳光下折射出万道金光。而在我卧室的墙上,就挂着这样两对曾沐浴过阳光的迷离的翅膀。它们像彩虹一样梦幻而深远,又像碧潭一样幽静澄澈。时间在它们这里留下了痕
【2020年中考作文备考试题】  弘一大师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一头驴掉进枯井里,主人用尽办法都无法将驴解救出来。最后主人决定放弃这头驴,把枯井填平,将驴埋掉。随着泥土不停落下,驴明白了主人的用意,在井底发出了绝望的哀鸣。过了片刻,驴停止了哀鸣,开始不停地将身上的泥沙抖落到脚下,垫高井底。最后,驴子靠这种方法走出困境,获得了重生。  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请以“抖落身上的泥沙”为题,写一篇文章。  
开学一个多月了,初入园或升班的适应期基本结束,接下来丰富多彩的游戏就要开场了。老师们都知道“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但在着手准备游戏的过程中,老师们会产生诸多的困惑:孩子们需要开展什么游戏?游戏的材料从何而来?这么小的教室怎么玩游戏……这些问题不解决,游戏就会出现摆摊子、走过场的现象。    1 玩什么? 游戏的主题要和孩子的生活经验紧密接触,是孩子愿意表现、能够表现的
冬日味道,淡远、节制、磊落,如人过中年,隐去浓的颜色、喜好和情怀,现出水墨气质。  能享受冬日之味、品得冬日之趣的人,必有一颗冬日之心。  美国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有首诗《雪人》写道:“人必须以冬日之心/去细看霜华/和积雪的松枝;他必须长期饱受寒冷/才能凝视冰碴蓬松的刺柏/和一月阳光遥远闪耀中/粗放的云杉;而不去想/风声中的、疏叶声中的/任何悲痛。”  低沉、潜伏、深刻,坦然接受一切:接受应该接受
当最后一抹晚霞,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夜幕踩着天边几朵柔软的云,飘然而下。我抬头仰望那满天的星辰与皎洁的圆月,它们安詳地躺在静谧的夜空之中,在这“天气晚来秋”的凉风中,还依稀飘来沁人心脾的桂花香。  我闻着花香,闭上眼,那个尘封已久的童年在我的脑海中蔓延开来:那是乡下老家的庭院,庭院外的小溪与溪边漫天飞舞的蜻蜓,载着我儿时的梦,伴着我成长。  记得老家庭院门前的那一棵桂花树,每到中秋时节,桂花只有米
在川藏地区,新年待客,主人一定會双手奉上描绘精美的土漆木碗,匠人以细致的手艺将木碗磋磨出柔和的曲线,看上去像一名温柔女子在无限的自由中开怀旋转,旋开她的裙摆。  质量上乘的木碗,质地比薄胎瓷器还要致密,盛装过的饮料从不串味。盛过牦牛奶,再盛青稞酒,酒中没有奶味;盛过马奶酒,再盛盐水糌粑,糌粑里也没有酒味。有意思的是,这种木碗不是截取大树的枝干掏挖而成,而是木碗匠人穿上牛皮靴,背上干粮,走上数十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