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9706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探讨,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将举步维艰;反之,一旦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会变得活跃起来。
  下面,我就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浅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英语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而生动感人的情境又能引起学生的愉快情绪,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利用实物、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努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师使用直观教具要形象逼真、生动活泼,使学生容易理解,乐于接受,印象深刻,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兴趣,增强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情态动词时,我问一个学生:“May I use your eraser?”他答道:“Yes, you may.”我又用pen, pencil, knife, ruler等词替换eraser,他的回答都相同,我突然问:“May I use your nose?”他也脱口而出:“Yes,you may.”全班立刻哄堂大笑,他马上改口:“Sorry, you mustn’t.”这时虽然是在操练英语,而全班同学却沉浸在轻松、愉快的语言交际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用成功的欢乐去巩固兴趣
  
  获取知识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知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学生就会产生愉悦情绪,并能激活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应让学生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不断地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使每一节英语课都成为他们学校生活中快乐的一幕。课堂上学生的成就感主要来自于教师肯定的评价,因此教师应设法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知道,学生的智力因素各有差异,有的智力水平稍高,有的智力水平低一些,再加上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巩固能力肯定有所不同,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耐心、有爱心,一边认真上课,一边仔细观察学生的神态变化,以控制和调节教学活动。如提问时把难度较大的题留给尖子生,容易一些的留给中下等学生,帮助中下等学生树立学习外语的“心理优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无论是哪个学生都有一定的进取心,都希望自己成功,使自己的行为得到教师、同学以及家长的赞许认可。课堂上教师一个亲切的眼神和微笑的面容,一句由衷的肯定的表扬,都会使学生信心倍增,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当后进生有那么一丁点的进步时,我们都要给予及时表扬,肯定他们的进步,使他们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对学习充满信心。由于学生充满了成功感,不断增强自信和自尊,从而巩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会从根本上改变对英语科学习不积极的状况,表现出主动积极的参与态度。
  
  三、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人际交往的过程、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师生情感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教育需要科学性、艺术性,也同样需要情感性。
  师生关系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些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与耐心,对作业完不成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经常责备、训斥,造成师生间的隔阂,如此的师生关系必然导致学生学习无兴趣,不“亲其师”则不“信其道”。不当的教育方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常常以不好好学习来“报复”老师。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会迁移到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用教师的爱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热爱。
  在教学中,我们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在上课时应尽量少讲,做到精讲,多挤些时间深入到学生当中,尽量把课堂的大多数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让学生讨论质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说英语的机会,有表现自我的机会,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保持学英语的兴趣。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学生和老师之间真正实现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这样,教师很容易与学生沟通,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课堂气氛就活跃了。在这样良好的情感氛围下,学生怎么不乐于和老师交往,又怎么会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呢?
  (责编 周侯辰 黄 晓)
其他文献
用语言播种,用笔墨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对教师工作的生动描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教师的仪表、举止和习惯是教师素质的外化,是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素质的动力;教师博大无私的爱能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教师广博的学识能给予学生探求知识的力量。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从心灵深处羡慕他们的老师,甚至会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他们性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终极目标,也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学习数学离不开思维,而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层次最高的品质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还能指导人们去获取新知识,或得出以前未曾发现的问题的新解释,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是人类智力资源中最可贵的财富,是创造力的核心.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创新思维的研究,采取得力措施,让学生
中国西部地区的表层结构复杂多变,这不仅影响了激发和接收,使野外采集难以获得较高信噪比的原始资料,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地震资料的成像和振幅保真处理。针对该问题,GeoMountain采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数学协会在《关于行动的议程》中提出“必须把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核心”,从此,关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重视,在我国,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问题教学法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广大教师在“问题教学”实践中,主要是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如何利用“问题”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首先要精心创设问题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