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爱这方土地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076223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要想日子过得好,这方水土上还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
  在河南省固始县三河尖镇周郢村,便有一个这样的领头雁、贴心人。
  他叫钱进,是周郢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从1998年3月起,他就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和梦想交给了这方热土,且始终如一、无怨无悔。正如他自己常讲的那样:我是这片土地的儿子,是乡亲们看着我长大的,这辈子无以为报,唯有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我心里才会感到踏实。
  看,钱进同志早就把振兴乡村、造福桑梓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分明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心为民所想
  周郢村位于三河尖镇南部,全村420户,1800多人,所辖七个村民组,土地总面积3.8平方千米,有耕地1678亩、林地110亩、宜渔水面280亩。农作物为传统的小麦、水稻。千百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一茬茬老去,庄稼一簇簇萌生,持续着贫穷,也催生着希望。
  作为村支书,钱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心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为村民找到出路,让他们过日子有奔头。为此他总结了一个个教训,酝酿了一套套计划,勾画了一幅幅蓝图,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遇到剪不断理还乱的现实,所有的计划、构想便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甚至化作一阵风,一切还得从头再来。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有蹚不过的流沙河。钱进决心从自我做起,闯出一条路来。于是他开始拜师学艺,先后到安徽、山东等地学习柳编技术,学成归来,他就在河滩地插上十几亩柳条,第二年秋天喜获丰收,于是他和妻子着手编织小筐、提篮、笆斗、篓子等,先内销,后出口,货越编越多、越走越远,钱自然也越赚越多,他盖起了楼房,买来了小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用登高而呼,应者自动云集。乡亲们看着眼热,也插栽柳条,纷纷效仿,加入柳编行业,使得柳编队伍不断壮大。好风凭借力,钱进乘势而上,抓住大好时机,于2005年创办固始县三河尖柳制品工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自任总经理。这样,“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逐步形成,现已有161户223人从事柳编生产,因此也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收入点。
  除了编织,钱进还鼓励一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帮助他们解决“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后续问题,使得他们在外能够积极创业、安心工作。
  村民王加田担心外出之后,地里的农活妻子应付不过来。但不出去呢?老人要赡养,孩子在读书,生活上捉襟见肘,一时间进退两难,犹豫不决。
  钱书记听说后,立马找村民组组长商量此事,终于有了办法,在种和收的农忙季节,可以找几家劳动力富余的人帮忙,也可以让机器耕种,这样,王加田没有了后顾之忧,放心地到江苏一家工厂去了。
  通过编织和劳务输出,周郢村的家庭人均收入明显提高,同比情况下高于其他自然村。
  情为民所系
  钱进同志想民之所想,情系全村。他胸中装着全村百姓,无论自家忙闲,只要听说谁家有了困难,或者发生了纠纷,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了解情况,据情以理,晓以大义,最终化解矛盾。村务工作上实行“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大家有不同意见和看法,都能摆到桌面上开诚布公地沟通和交流,远至以前的计划生育、征购提留、农田水利建设、土地调整,近到村民高度关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各种补贴、养老保险等问题,钱进同志和村“两委”班子人员都是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民主考评,科学决策,对心存疑问和不明事理的人耐心解释,力求制度上墙,政务公开,所以周郢村20多年来,从没有发生过上访事件,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已成常态化。
  钱书记不仅从思想上帮助村民提高了认识,还将村民的精神面貌进行了提升。他以党员和村组干部为主体,成立了村民议事会、孝善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调解委员会、环卫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广泛开展乡风民约文明创建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全村群众的文明意識和精神风貌有了显著提高。
  另外,为了扶贫,钱进还开展了党员和贫困户、残疾人、“五保”户等特殊群体的结对帮扶活动,有力地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全村近年来,村情稳定,社会和谐,人人安居乐业,心情舒畅。
  情系村民,具体体现在和他们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方面。
  村民徐金海、李新明家住周郢村王圩组,都是“五保”户,是70多岁的老人,还居无定所,似一叶浮萍飘零在外。想重新自建房,苦于建材价格上涨,而按上级补贴的危房改造资金标准又建不起来,并且他们俩在周郢村连宅基地都没有,打电话给钱书记的时候,根本没抱什么希望,情绪一度十分低落,钱进得知情况后,立刻表态,一定会把他们的房屋建好。为了协调宅基地,钱进当天赶到王圩村,逐户做工作,开群众座谈会,费尽周折,终于统一了思想,达成了一致认识,给徐金海、李新明腾出了宅基地。接着,为了降低建房成本,钱进又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东家购些便宜的红砖,西家买来价低的沙石。材料基本备齐之后,钱进又和建筑队老板徐志强谈起了工价,三天三次争价,好像谈判似的,磨破了嘴皮,坐弯了腰,口干舌燥,嗓子冒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徐老板终于被钱进的诚意感动了,当场拍板说:书记您为了非亲非故的普通群众,忙前忙后,牺牲时间,让人敬佩,我再多要工钱,就显得没良心了,这两户老“五保”的盖房费我一分钱也不挣了,就当我为困难群众献爱心了。
  年底,当徐金海、李新明带着期盼回家过年,亲手从钱进手里接过新房的钥匙、打开属于自己的房屋大门时,不由得老泪纵横,他们紧紧地握住钱进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五保户范文海94岁了,生活已渐渐不能自理,钱进看到这种情况,经过反复考虑,和敬老院沟通协调将范文海送到敬老院。钱进亲自开车把范文海送去,敬老院要与其近亲签个协议,弄得范文海十分为难,站在旁边的钱进明白老范的心思和难处,就跟他说,你放心吧,不用愁,这个协议由我来签,我就是你的亲人,于是在协议书上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范文海一遇到头疼脑热、身体不适,或者出现一些状况,敬老院就给钱进打电话,无论多忙,他总是第一时间赶过去,风雨无阻,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才离开,范文海感动得不知说啥好。   村民王西英79岁,身体有残疾,五个子女都不在身边,实施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改造时,钱进亲自联系施工队,手把手现场看着完成。王西英有时家里有线电视出现故障,或者手里的钱花完了,都会给钱进打电话,不知不觉间,她把钱进当作了亲人……
  就这还不够,每年年底,钱进都会和本村党员徐志学一块,各拿出几千元钱,对全村的“五保”老人,一、二级残疾人,80周岁以上的老人进行慰问,让他们充分体会到社会的关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的零距离接触,钱进把党的温暖和政策润物细无声般地融进了群众的心田,换来了一颗颗拥护爱戴的心。在周郢村,很多群众都已经把钱进视为亲人、最可信赖的书记。只要一见到他,大家都会主动走上前,和他拉起家常,无话不谈,群众和钱进的关系亲密无间,其乐融融。连妻子也和他开起了玩笑:“村民对你甚至比我们对你都亲!”
  利为民所谋
  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每一个村支书就如同一颗水珠,把光和亮投射到村民的心坎上。
  作为村支书、企业老板和法人代表,钱进首先考虑的不是个人利益,而是周郢村的全体村民。他始终认为,个人有不算有,大家富才算富。只有带领群众走上小康路,共同致富,才算尽到一个村支书的职责,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这么多年来,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一路走来,艰辛备尝,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时时处处,都把全村百姓忧乐放在心头,时时刻刻都想着为群众谋福利。一旦遇到有利的事,他首先想到的是鳏、寡、孤、独这样的弱势群体,希望他们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为此,他不惜力气鼓与呼,但更多的则是拿出实际行动,让村民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这些好处有时不仅仅来自于国家扶持,更多的是他自掏腰包贴补。
  为了让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钱进把全村贫困户集中起来,统一安排到自己的柳编厂里上班,按质计件发放工资。想法很好,可这些贫困户大部分是柳编生手,技术不熟练,产品质量差,生产出来的产品远远达不到俄罗斯、美国和日本这些严苛外商的标准和要求。贫困户们垂头丧气,没动力编下去了,如此编织,只能给钱进造成更大的损失,咋办?钱进和刚做完手术的妻子反复商量,决定高薪聘请一名技术员现场指导,这样,生手逐渐变成了熟手,质越来越高,量越来越多,工人们越编越有信心。
  “五保”户钱学付已70多岁,因为年纪大,有畏难情绪,担心编出的次品多,想干又不敢干,钱进鼓励他说:放心大胆干,次品我安排人替你修,实在不能修的,我也一样给你正常的工资,只要你有信心干下去就行。现在钱学付已经技术熟练,每天能挣80元左右。
  贫困户王志发,肺癌手术两年多,原来有柳编基础,钱进看他身体恢复得不错,也把他吸纳进自己厂里编筐打篓,每天可挣100多元。
  經过两年多扶贫车间的帮扶,周郢村已有21家贫困户和邻村的34户通过从事柳编加工顺利实现了脱贫,同时,本村和周边110多家非贫困户也通过钱进柳编厂“公司+农户”的生产方式,实现了就近就业。
  村民腰包鼓了,村容村貌也要与时俱进,有大的改观。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钱进还争取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资金100万元投入企业,年收入可达8万元,既填补了村集体经济空白,又解决了村内平时想干事而干不成事的大问题。现在每个村民组都通了水泥路,所有主要田间生产路和灌溉水渠都进行了水泥硬化;全村以前的三台变压器已增为七台变压器,从电饭煲米饭做不熟,到现在全村即使每家装两台空调,用电量也绰绰有余;村民梦寐以求的提灌站有了,节水闸配套了;党群服务中心新建了,文化广场文化书屋使用了,自来水通了,主路两边绿树成行、灯光明亮;尤其是“厕所革命”,让水冲式卫生厕所取代了农村存在几千年的旱厕,使农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
  目睹这一切巨变,抚今思昔,让人不由得感党恩、歌盛世,为我们能有幸生活在千古难寻的新时代而感到自豪。
  然而,谁能想到,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与千千万万个像钱进这样的村支书鞠躬尽瘁分不开的。
  作为最基层的干部,钱进勇挑重担,不忘初心,扎根生活,深入全村,为乡亲们排忧解难、谋福利,舍小家而顾大家,不图名利,这样的情怀、境界,不就是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标杆吗?
  当有人问及他努力工作、一心为民的原因时,钱进总是毫不犹豫地说:啥也不为,就因为我爱这方土地!
其他文献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古有“先民抟土制器,焚柴而陶”。在八千多年的茫茫尘烟行进古道上,各地窑火明灭,穿越历史,载承文化,滋养苍生,推动经济,沟通交流,中国陶瓷烧造形成了独特的形象科学和艺术表达天地,为天下添喜造福。  据专家考证,中国在汉代以前就出现了陶器烧造工艺。后经南北朝、隋唐,到宋时抵达高峰。元明清到今,瓷事因袭,绵延不断。陶瓷成为历世之生活必需和典藏珍宝。甚至西方人以瓷器指认中国。陶瓷烧造是融
期刊
一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蛮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开荒牛又被称为开拓牛,是建设者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颂扬。  在新安县石井镇,有着1168亩占地面积的华洋生态科技园如今满眼碧绿,但在17年前却尽是荒岭。“入眼群山乔灌青,莫提荒岭疾风行。”讲好“黄河故事”,护好沿黄生态,生态园的建设历程可以说得上意义深远。  名副其实的荒山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表
期刊
70年风云变幻、光影飞流;70年仁心传承、初心不改。一代又一代延医人秉承救死扶伤的使命担当,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时刻做到有位、有为、有责、有效,以踏石留印、抓铁留痕、团结拼搏、奋勇向前的精神,披荆斩棘、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坚实发展之路。   ——题记  一  延津,古渡荒滩、风云集散,以她的兼容并蓄、敢为人先的渡口文化续写着千百年的历史与变迁。70年前,迎着共
期刊
1992年,嵩县掀起旅游热,县里决定开发白云山。我和翟柏华被抽调到旅游局,专门负责勘察景点,给景点起名。那时旅游局刚刚成立,要啥没啥,就在县招待所弄了两间房子算是办公室。刚到办公室,县领导就催我们赶紧上山。  第二天,我特意穿上儿子从部队上给我买的深口军用鞋。县林业局来了一辆森林消防吉普车,我和老翟登车前往。车行到天桥沟口,下了公路,顺着一条弯曲的山间土路前行,一路上坑凹不平,河上也没有桥,加大油
期刊
己亥庚子交接之际,以武汉为中心的新冠肺炎疫情瞬间辐射华夏大地。在这次轰动全世界、震撼人类的新冠肺炎战“疫”中,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的新世纪小学,201名教职工坚守后方,默默奉献,诠释着人民教师在特殊时期的责任和担当。  坚守校园的校长  说到郏县新世纪小学,首先要说一下新世纪小学现任校长——赵亚林。  2020年1月16日,上学期教学任务圆满完成后,他目送学生、教师有序离开学校,安排好假期值班任
期刊
她的情怀,在不断奉献中得到升华。  她的人生,在不断进取中获得快乐。  她的成功,在责任二字上更显担当。  她的善良,在周口大地上得到彰显。  新时代的今天,社会需要更多像她这样心胸宽阔、富有爱心、富有责任、富有情怀、奋勇作为的人。  ——题记  一  是人皆有梦想。陶金华也不例外,她有自己的梦想,只是她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2018年1月24日,河南省十三届人民代表
期刊
2017年11月,按照登封市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安排,肖珊珊作为登封市发改委派驻唐庄镇井湾村的第一书记来到了井湾村。  剛到井湾村,肖珊珊和队友们都是带着满腔的热情、十足的信心,放下包袱就想立马去工作的,但是对于农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应该怎样干,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做群众工作,她们简直是一头雾水,无从下手。  “你们先到村里看看转转,熟悉一下农村里的生活习惯和工作环境吧。”村干部的善意提醒,促使肖珊珊她们进
期刊
据说,潘和永的成功有密码,很少有人知道。潘和永太忙,我一时没找到机会问他,只得去找别人打听。走进北京商鲲教育控股有限公司,在花花绿绿的走廊里,我遇到一个人,便悄声问道:“您知道潘总成功的密码吗?”有的人奇怪地看着我,摇了摇头,有的人则驻足对我说:“我不知道潘总的密码,我知道潘总的很多秘密,您想知道吗?”  密码与秘密,似乎有共通的地方,既然找不到密码,那就退而求其次吧。于是,我便坐下来,听对方细细
期刊
我想,是该为她写点东西的时候了!  当冰冷的秋雨伴着夜色纷纷扬扬洒落时,当一把雨伞和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幽暗的村庄里走出来时,当那个走起路来马尾辫上下抖动的灵巧身影出现在我的面前时,在老培寨的村委大院内,我的心开始了久违的写作冲动。我想,是该为她写点东西的时候了!  她,就是黄楼镇老培寨村委第一书记黄雪晴。  初到黄楼工作時,慧杰告诉我说,有一个女孩,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人不但长得漂亮,而且聪明能
期刊
站在刘门村中央最高处的亭子上,山风徐徐吹来,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直入肺腑。村庄四周青山环绕,环东南西北,分别叫牛头山、凤阳山、牛金山、银铜山、菜坪山,废弃的矿井处,山体破坏的地方经过退耕还林、山体修复,已经呈现茂盛的绿意,整个山坳的梯田,都被绿色的柿树覆盖,到处是绿色的海洋。  村民唤这个亭子叫幸福亭,喊他们的村支部书记李海亮叫“柿子书记”,刘门村就是响当当的柿子村了。  初夏的五月,李海亮正在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