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党的群众工作出现了群众类型多元化和群众利益分化、群众权利意识主体意识增强化、群众工作环境复杂多维化等新情况。为此,必须从工作立场态度和工作方法方面进行改进,已适应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需要。
关键词 群众工作 新要求
当前党的群众工作出现了新情况:群众类型多元化和群众利益分化、群众权利意识主体意识增强化、群众内部矛盾尖锐化、群众问题多样交织复杂化、群众工作环境复杂化多维化等,这对开展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做好群众工作,主要应解决好立场、态度和方法三个关键问题。三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立场和态度决定方法,方法是立场和态度的表现。工作中要做到两个注意:一个是做群众工作要注意方法和手段,但不能只强调“技巧”、“计谋”,方法和手段不能脱离立场和态度。没有正确的立场和态度,不是“为了群众”,而是“为了自己、利用群众”,问题难以根本解决。把群众工作搞成“应付、对付、算计群众”,与我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根本不符、背道而驰的。
从工作方式方法角度来看,当前做好群众工作可考虑从以下方面改进:
第一,重视宣传教育,把思想工作做到位。只有通过宣传教育,作做通群众思想工作,让群众真正知晓、理解、认同党的路线方法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上级决定精神,本地区工作思路和决策,本部门工作部署和措施,群众才会服从安排,群众才会配合支持领导干部的工作,群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真正地被激发调动起来。这个问题的实质是知与行的关系问题,一个人只有知道了真实情况,明白了这样做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意义,才会有相应的自觉行动。如果群众不了解真实情况,不掌握正确信息,不明白其中道理,就会产生误解误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部署就会采取置若罔闻、抵触态度,甚至是反抗行为。
第二,增强法治理念,坚持依法办事、依法用权。在群众工作中,解决问题、处理矛盾,要严格依照政策法规办事,不论什么人、什么事,在政策法规面前一律平等,不能搞特殊、搞例外。现实工作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在解决问题、处理矛盾时,因人情、亲情、关系、金钱、权力的干扰而“搞特殊”,在政策法规上“开口子”。不依法依规办事,凌驾法律之上,超越法律之外搞特殊,结果就是导致连锁效应,开了一个口子,以后就不得不开更多的口子,开了一个小口子,以后就不得不开更大的口子。时间长了,问题越来越难解决,矛盾越来越难处理。
第三,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一个能得到群众广泛支持和拥护的决策必须符合实际情况,遵循客观规律,符合绝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脱离实际情况,违背客观规律的决策,要么会损害群众利益,要么会超出群众心理承受能力,得不到群众的拥护,强行实施必然会留下隐患。而要做出符合实际,符合规律的正确决策,就必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这虽然讲了很多年了,但实际决策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是决策的随意性比较突出,尤其是有些“一把手”权力太大、民主意识差,不善于集中民智,拍脑袋乱决策,最后因为决策不科学,执行不下去,领导拍屁股走人,留下个乱摊子给老百姓,典型的劳民伤财,受害的群众就极有可能起来闹事,给领导“惹麻烦”。依法决策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保证,是克服决策随意性,避免决策失误的制度基础,必须尽快加强。
第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辨证对待群众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群众的要求是各种各样的,要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不能一刀切地对待,要克服“对群众的什么要求都不理”和“对群众的什么要求都满足”两种极端现象。对群众合理的、具备条件的要求,应尽快解决。对一些道理上说得过去,但不具备实际条件的要求,要耐心说明劝服。对那些不合理的、过分的要求,特别是超出政策法规的要求,也要敢于批评教育。
第五,主动排查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在群众工作中,要敏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勇于正视矛盾,及时化解矛盾,不要让小问题积累成为大问题,不要让小矛盾演变成为大矛盾。小问题好解决,小矛盾容易化解,如果问题积压多了,矛盾激化了,必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第六,加强党员干部个人修养,树立干部良好形象。人与人打交道,个性修养很重要,做群众工作也是这样。态度平和,平易近人,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头脑冷静,行为谨慎,说话做事方式恰当,该低调则低调,不急躁、不鲁莽,事情好办,问题容易解决。做群众工作,领导干部个人形象也很重要。领导干部的影响力包括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两个方面,而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来自个人的品德能力素养,其中品德因素是核心。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树立良好个人形象,能使人产生敬佩感和信任感,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依。
第七,领导干部要讲诚信,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当前“诚信缺失”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引起很多社会问题,妨碍着社会的和谐。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要做诚实守信的表率。诚信就是“承诺与兑现的统一”,对群众讲诚信,就是要说到做到,不能欺骗群众、“忽悠群众”;做不到的,不要随意承诺,不能开“空头支票”。从心理学上讲,在人际交往关系中,被欺骗的人会产生“被伤害感”,从而产生不合作态度,严重的会产生对抗行为。不讲诚信,久而久之,必然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说什么人家都不相信,干什么人家都不支持。这样就会导致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官民关系不和谐,群众工作难度就会进一步加大。
第八,把握好分寸,信息 “公开”要适时适度。在群众工作中,解决问题,要尊重群众“知情权”,要公开要透明,从原则性上讲是对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公开”时机和程度和范围要具体分析,把握好分寸。所谓“知情权”是有边界的,不是无限的,公开透明也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对“封锁信息”要辨证分析。本来就是个别事件、个别问题,不那么严重,影响不大,把信息控制在适当范围,不要扩散,哪里发生就地解决,问题解决好了就行了。如果不恰当强调“公开透明”,使信息过度扩散,影响范围扩大,就会产生连锁效应,个别事件就会变成社会性事件,本来容易解决的问题反而会变得难以解决。
(作者单位:湖北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群众工作 新要求
当前党的群众工作出现了新情况:群众类型多元化和群众利益分化、群众权利意识主体意识增强化、群众内部矛盾尖锐化、群众问题多样交织复杂化、群众工作环境复杂化多维化等,这对开展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做好群众工作,主要应解决好立场、态度和方法三个关键问题。三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立场和态度决定方法,方法是立场和态度的表现。工作中要做到两个注意:一个是做群众工作要注意方法和手段,但不能只强调“技巧”、“计谋”,方法和手段不能脱离立场和态度。没有正确的立场和态度,不是“为了群众”,而是“为了自己、利用群众”,问题难以根本解决。把群众工作搞成“应付、对付、算计群众”,与我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根本不符、背道而驰的。
从工作方式方法角度来看,当前做好群众工作可考虑从以下方面改进:
第一,重视宣传教育,把思想工作做到位。只有通过宣传教育,作做通群众思想工作,让群众真正知晓、理解、认同党的路线方法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上级决定精神,本地区工作思路和决策,本部门工作部署和措施,群众才会服从安排,群众才会配合支持领导干部的工作,群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真正地被激发调动起来。这个问题的实质是知与行的关系问题,一个人只有知道了真实情况,明白了这样做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意义,才会有相应的自觉行动。如果群众不了解真实情况,不掌握正确信息,不明白其中道理,就会产生误解误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部署就会采取置若罔闻、抵触态度,甚至是反抗行为。
第二,增强法治理念,坚持依法办事、依法用权。在群众工作中,解决问题、处理矛盾,要严格依照政策法规办事,不论什么人、什么事,在政策法规面前一律平等,不能搞特殊、搞例外。现实工作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在解决问题、处理矛盾时,因人情、亲情、关系、金钱、权力的干扰而“搞特殊”,在政策法规上“开口子”。不依法依规办事,凌驾法律之上,超越法律之外搞特殊,结果就是导致连锁效应,开了一个口子,以后就不得不开更多的口子,开了一个小口子,以后就不得不开更大的口子。时间长了,问题越来越难解决,矛盾越来越难处理。
第三,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一个能得到群众广泛支持和拥护的决策必须符合实际情况,遵循客观规律,符合绝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脱离实际情况,违背客观规律的决策,要么会损害群众利益,要么会超出群众心理承受能力,得不到群众的拥护,强行实施必然会留下隐患。而要做出符合实际,符合规律的正确决策,就必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这虽然讲了很多年了,但实际决策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是决策的随意性比较突出,尤其是有些“一把手”权力太大、民主意识差,不善于集中民智,拍脑袋乱决策,最后因为决策不科学,执行不下去,领导拍屁股走人,留下个乱摊子给老百姓,典型的劳民伤财,受害的群众就极有可能起来闹事,给领导“惹麻烦”。依法决策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保证,是克服决策随意性,避免决策失误的制度基础,必须尽快加强。
第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辨证对待群众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群众的要求是各种各样的,要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不能一刀切地对待,要克服“对群众的什么要求都不理”和“对群众的什么要求都满足”两种极端现象。对群众合理的、具备条件的要求,应尽快解决。对一些道理上说得过去,但不具备实际条件的要求,要耐心说明劝服。对那些不合理的、过分的要求,特别是超出政策法规的要求,也要敢于批评教育。
第五,主动排查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在群众工作中,要敏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勇于正视矛盾,及时化解矛盾,不要让小问题积累成为大问题,不要让小矛盾演变成为大矛盾。小问题好解决,小矛盾容易化解,如果问题积压多了,矛盾激化了,必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第六,加强党员干部个人修养,树立干部良好形象。人与人打交道,个性修养很重要,做群众工作也是这样。态度平和,平易近人,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头脑冷静,行为谨慎,说话做事方式恰当,该低调则低调,不急躁、不鲁莽,事情好办,问题容易解决。做群众工作,领导干部个人形象也很重要。领导干部的影响力包括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两个方面,而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来自个人的品德能力素养,其中品德因素是核心。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树立良好个人形象,能使人产生敬佩感和信任感,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依。
第七,领导干部要讲诚信,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当前“诚信缺失”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引起很多社会问题,妨碍着社会的和谐。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要做诚实守信的表率。诚信就是“承诺与兑现的统一”,对群众讲诚信,就是要说到做到,不能欺骗群众、“忽悠群众”;做不到的,不要随意承诺,不能开“空头支票”。从心理学上讲,在人际交往关系中,被欺骗的人会产生“被伤害感”,从而产生不合作态度,严重的会产生对抗行为。不讲诚信,久而久之,必然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说什么人家都不相信,干什么人家都不支持。这样就会导致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官民关系不和谐,群众工作难度就会进一步加大。
第八,把握好分寸,信息 “公开”要适时适度。在群众工作中,解决问题,要尊重群众“知情权”,要公开要透明,从原则性上讲是对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公开”时机和程度和范围要具体分析,把握好分寸。所谓“知情权”是有边界的,不是无限的,公开透明也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对“封锁信息”要辨证分析。本来就是个别事件、个别问题,不那么严重,影响不大,把信息控制在适当范围,不要扩散,哪里发生就地解决,问题解决好了就行了。如果不恰当强调“公开透明”,使信息过度扩散,影响范围扩大,就会产生连锁效应,个别事件就会变成社会性事件,本来容易解决的问题反而会变得难以解决。
(作者单位:湖北襄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