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手段的成熟,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阐述多媒体技术在不同类型物理课堂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物理课堂;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9-0108-02
新课程改革以来,素质教育的概念深入人心。如何让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整个社会思考的话题。随着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成熟,笔者深刻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对物理课堂的重要作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往往把自身所会的知识教给学生,但对自身也理解不清的知识就无法解释给学生听。自从有了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把一些讲解不清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把这个知识弄懂。物理课堂分为新课教学、实验课教学、习题课教学和复习课教学。下面谈一谈多媒体技术在四种课堂中的应用。
1 多媒体技术在新课教学中的应用
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理想的问题情境,对教学内容的出现方式、学生的理解方式、师生的交互方式进行变革。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大多数学校都用讨论法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自己口述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往往没有听清楚问题是什么时就盲目开始讨论,导致对问题理解的偏差和不够深入。有了多媒体,教师可以把自己的问题展现在多媒体上,让学生通过看、读的方式,理解问题的本质,然后正确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和作答。对有些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把问题的背景展示在多媒体上,让学生观察,然后进行思考,进而进行理解,这比单纯地用黑板和粉笔教学好得多。
在物理新课的教学中,不能仅仅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物理规律、物理原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在现代物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物理学家在探究物理过程中所用的物理方法和科学的思考方式。利用各种手段从不同角度对物理方法、物理原理、物理规律进行描述,尽管如此,学生仍然会感觉到理解很困难,于是通常会采取演示实验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有些时候不是很成功,演示效果并不很好,这个时候就给学生的理解造成更大的困难,甚至出现偏差。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演示实验的视频或动画,将一些不好理解的物理概念、物理过程或物理的运动形式完整、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明白这个过程的产生和结束,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讲授物理概念时要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才便于学生的理解。比如在讲解传送带专题中物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时,学生往往认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这就说明学生对相对运动概念的理解不清晰。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的情况下相对运动的动画,让学生在演示中领会判断摩擦力方向和相对运动方向的方法,这样对相对运动及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的判断就有了深入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这些规律在头脑中形成清楚的认识。对一些不好理解的物理概念,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这些视频,对概念进行类比。借助多媒体,教师可以将这些物理过程做成课件让学生观察,实际体会到这些过程,把复杂的物理过程弄清楚,这样学生就会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
2 多媒体技术在习题课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习题课教学来说,多媒体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可以把一类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对这些题目进行统一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这一类题目的理解。另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这些题目对应的物理过程、物理规律。通过演示让那些理解能力不太强的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系列的图像和情景,加强学生的理解。比如在讲授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这一节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过山车视频、汽车过拱桥视频、汽车转弯视频和火车转弯视频,在视觉上让学生清晰地认识这些过程;然后教师通过动画演示,把运动过程中的不必要条件去掉,把问题的本质呈现出来:一个质点在沿圆周轨迹运动。然后再对圆周运动的问题进行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和过程分析,把圆周运动中所涉及的规律全部和学生讲清楚。这样学习的效果就会很好。
3 多媒体技术在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动手能力低、对实验的兴趣不浓、学习的知识面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多媒体作为一种演示工具,可以把一些不易观察的实验放大,模拟不容易操作的实验,把不容易观察的物理过程进行动态演示。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有很多好处,比如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物理规律不清晰导致学生很难理解时,就可以用多媒体分析这个过程,然后用物理规律对该过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中,学生往往不清楚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为什么要使小桶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时可以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垫高木板的过程中小车所受合力的变化。当刚好平衡摩擦力时会发现,小车所受重力的分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时摩擦力就得到平衡。也可以进一步演示,当小桶质量和小车质量接近时,得到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图像不是成正比。这样就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4 多媒体技术在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
在复习课中需要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所有知识全部找出来,然后用图表的形式将它们进行分类和归纳。也可以将过去讲过的典型题和学生做错的题一一展示出来,唤醒学生对过去知识的记忆,进而加深对过去知识的理解。高中物理复习课注重知识的归纳、整理和检测,重在对知识的巩固和扩展。在传统复习中,教师在黑板上把要做复习的内容、要讲解的例题全部呈现出来,受到书写速度的制约,这种方式具有速度慢、效率低的缺点。为了建立学生系统的知识结构,可以用图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把知识结构框架总结出来。让学生通过和事先教师准备好的知识结构的对比,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就把学生从记录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样可以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一个接受者转化为一个主动学习者,在复习的过程当中学会总结,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这样的学习效率很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发挥了现有教学设备的潜力,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但是要想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还需要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不能因为教师对多媒体不熟悉,导致不喜欢上多媒体课。教师应注意加强自身的学习,逐步提高自身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相信通过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多媒体技术会得到更充分的运用,使之不仅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可以从本质上改变传统教学。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物理课堂;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9-0108-02
新课程改革以来,素质教育的概念深入人心。如何让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整个社会思考的话题。随着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成熟,笔者深刻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对物理课堂的重要作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往往把自身所会的知识教给学生,但对自身也理解不清的知识就无法解释给学生听。自从有了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把一些讲解不清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把这个知识弄懂。物理课堂分为新课教学、实验课教学、习题课教学和复习课教学。下面谈一谈多媒体技术在四种课堂中的应用。
1 多媒体技术在新课教学中的应用
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理想的问题情境,对教学内容的出现方式、学生的理解方式、师生的交互方式进行变革。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大多数学校都用讨论法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自己口述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往往没有听清楚问题是什么时就盲目开始讨论,导致对问题理解的偏差和不够深入。有了多媒体,教师可以把自己的问题展现在多媒体上,让学生通过看、读的方式,理解问题的本质,然后正确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和作答。对有些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把问题的背景展示在多媒体上,让学生观察,然后进行思考,进而进行理解,这比单纯地用黑板和粉笔教学好得多。
在物理新课的教学中,不能仅仅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物理规律、物理原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在现代物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物理学家在探究物理过程中所用的物理方法和科学的思考方式。利用各种手段从不同角度对物理方法、物理原理、物理规律进行描述,尽管如此,学生仍然会感觉到理解很困难,于是通常会采取演示实验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有些时候不是很成功,演示效果并不很好,这个时候就给学生的理解造成更大的困难,甚至出现偏差。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演示实验的视频或动画,将一些不好理解的物理概念、物理过程或物理的运动形式完整、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明白这个过程的产生和结束,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讲授物理概念时要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才便于学生的理解。比如在讲解传送带专题中物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时,学生往往认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这就说明学生对相对运动概念的理解不清晰。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的情况下相对运动的动画,让学生在演示中领会判断摩擦力方向和相对运动方向的方法,这样对相对运动及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的判断就有了深入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这些规律在头脑中形成清楚的认识。对一些不好理解的物理概念,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这些视频,对概念进行类比。借助多媒体,教师可以将这些物理过程做成课件让学生观察,实际体会到这些过程,把复杂的物理过程弄清楚,这样学生就会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
2 多媒体技术在习题课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习题课教学来说,多媒体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可以把一类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对这些题目进行统一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这一类题目的理解。另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这些题目对应的物理过程、物理规律。通过演示让那些理解能力不太强的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系列的图像和情景,加强学生的理解。比如在讲授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这一节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过山车视频、汽车过拱桥视频、汽车转弯视频和火车转弯视频,在视觉上让学生清晰地认识这些过程;然后教师通过动画演示,把运动过程中的不必要条件去掉,把问题的本质呈现出来:一个质点在沿圆周轨迹运动。然后再对圆周运动的问题进行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和过程分析,把圆周运动中所涉及的规律全部和学生讲清楚。这样学习的效果就会很好。
3 多媒体技术在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动手能力低、对实验的兴趣不浓、学习的知识面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多媒体作为一种演示工具,可以把一些不易观察的实验放大,模拟不容易操作的实验,把不容易观察的物理过程进行动态演示。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有很多好处,比如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物理规律不清晰导致学生很难理解时,就可以用多媒体分析这个过程,然后用物理规律对该过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中,学生往往不清楚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为什么要使小桶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时可以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垫高木板的过程中小车所受合力的变化。当刚好平衡摩擦力时会发现,小车所受重力的分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时摩擦力就得到平衡。也可以进一步演示,当小桶质量和小车质量接近时,得到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图像不是成正比。这样就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4 多媒体技术在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
在复习课中需要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所有知识全部找出来,然后用图表的形式将它们进行分类和归纳。也可以将过去讲过的典型题和学生做错的题一一展示出来,唤醒学生对过去知识的记忆,进而加深对过去知识的理解。高中物理复习课注重知识的归纳、整理和检测,重在对知识的巩固和扩展。在传统复习中,教师在黑板上把要做复习的内容、要讲解的例题全部呈现出来,受到书写速度的制约,这种方式具有速度慢、效率低的缺点。为了建立学生系统的知识结构,可以用图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把知识结构框架总结出来。让学生通过和事先教师准备好的知识结构的对比,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就把学生从记录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样可以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一个接受者转化为一个主动学习者,在复习的过程当中学会总结,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这样的学习效率很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发挥了现有教学设备的潜力,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但是要想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还需要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不能因为教师对多媒体不熟悉,导致不喜欢上多媒体课。教师应注意加强自身的学习,逐步提高自身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相信通过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多媒体技术会得到更充分的运用,使之不仅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可以从本质上改变传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