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帝”时代的结束?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6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帝国主义”曾是一个年代久远的说法,但在今天的网络语境下,“美帝”一词似乎成了略带调侃色彩的褒义词,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美国国力强大的羡慕。
  不过就在最近,不可一世的“美帝”似乎日子并不好过。4月12日,俄罗斯两架苏-24战机在波罗的海上空国际水域飞临美国“唐纳德·库克”号导弹驱逐舰时,进行了超低空“模拟攻击”,俄机距离美舰最近时仅有九米,迫使正与“库克”号进行联合演练的波兰直升机惊慌失措地离开。按照美国国务卿克里的说法,依美国海军条例,美舰本可毫不犹豫地对俄战机开火,但此次美国人竟没有开火,这无疑是一种公开“示弱”的表现。
  这不由得使人联想起冷战刚结束时的一幕。1995年1月25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接到助手递给他的核按钮箱,箱子的屏幕显示,一枚疑似从波罗的海美国潜艇上发射的导弹正向莫斯科方向“飞”来。当时正值第一次车臣战争时期,俄军刚刚攻入格罗兹尼,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迅速恶化。叶利钦犹豫再三还是没有按下核按钮。事后证明,这是一场误会。那枚“核导弹”只不过是挪威发射的气象火箭。叶利钦当时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一方面他找不到美俄双方要同归于尽的理由,另一方面也认识到当时的态势是美攻俄守,俄罗斯实力衰落,无力对抗北约。
  而此次,美俄在波罗的海“擦枪”,则更像是俄美间发生的“攻守易势”。如果说冷战结束后的北约东扩是“美攻俄守”,那么从去年秋天起俄罗斯军事介入叙利亚则是“俄攻美守”的大逆转。虽然俄罗斯是以攻为守,但这种逆转毕竟会对全球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影响。
  就在波罗的海对峙事件的前两天,4月10日,奥巴马罕见地在福克斯电视台发声,承认自己两届总统任期内的最大错误是在军事介入利比亚的善后工作方面“毫无规划”。俄罗斯总统普京在4月14日与俄罗斯民众进行一年一度的“直播连线”时称,奥巴马能说这种话,展示了他的勇气,而且“只有一个非常强大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与“美俄对峙”相类似的事件还发生在世界其他地方。在海湾,美国战舰正在与伊朗潜艇纠缠。而在今年1月,美国两艘巡逻艇的水兵曾被伊朗方面以跪地抱头的俘虏的姿态扣押了24小时,更令美国人难堪的是,这是在西方正式解除对伊朗制裁的前夕发生的。3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又携妻带女,对古巴进行“融冰式”访问,此前历届美国总统一心要除掉的菲德尔·卡斯特罗以90岁高龄神采奕奕地会见了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却让奥巴马受到“冷落”,令这位一心想刷存在感的“跛鸭总统”备感尴尬。
  而在4月11日,也就是美俄发生波罗的海对峙的前一天,正在日本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克里公开暗示,奥巴马总统可能在5月到日本参加G7峰会时访问广岛。日资控股的《金融时报》甚至猜测,奥巴马有可能为二战后期美国在广岛投放原子弹的行为而道歉。要知道,当年麦克阿瑟从专机上下来时,日本人连大气都不敢出。
  如果把这一系列事件串联起来,我们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1975年4月30日的一幅场景:在西贡的美国大使馆屋顶,最后一架美军直升机飞走,这是越战结束的标志性画面。
  近年来,对于美国的全球战略,有过几种判断:一种是美国对全球的影响力正在加强,通过“巧实力”重返亚太,通过“阿拉伯之春”控制中东,通过“颜色革命”和“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另一种是美国自2008年达到顶点后开始走下坡路,必须进行全球战略收缩。
  其实后一种趋势更为明显。旷日持久的伊拉克战争把美国的锐气消耗殆尽。而2011年“阿拉伯之春”后,美国又间接介入了利比亚战争和叙利亚战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由于美国国力的下降,中东旧有的“美国治下的和平”秩序被打破,美国无力阻止挑战势力的崛起。
  而在亚太,美国与其是“重返”,更像是推卸责任。如果说冷战时期,美国在做“责任加法”,如今则是在做“责任减法”。从散布“日本责任论”,要求日本借助修宪重新武装,到散布“中国责任论”,要求中国对朝鲜局势施压,都体现出试图从全球捆绑的“旧安全带”中脱身的端倪。美国保守主义领军人物帕特里克·布坎南认为,“美国帝国主义”已经过度扩张了,美国应该重新回归“国家优先”的策略,否则,这个超级大国“不知道还能不能活过2025年”。
其他文献
西班牙一家法庭近日裁定,国王费利佩六世的姐姐克里斯蒂娜公主涉嫌稅务欺诈罪名不成立,但认定她间接从这桩案件中获得好处,因此需缴纳近26.5万欧元(约合193.8万元人民币)罚金。同时,法庭认定,克里斯蒂娜公主的丈夫伊纳基·乌丹加林因逃税、欺诈,应被判处六年零三个月监禁。  克里斯蒂娜夫妇所涉案件始于2004年。2004年至2006年,乌丹加林担任一家名为诺斯基金会的慈善机构的主管。他涉嫌利用自己的“
王露露荷兰流浪记·之四十四神游古堡  荷兰这只麻雀虽小,可它所承载的欧洲文化和历史却五脏俱全。人们一想到欧洲,脑海里大概就会浮现出城堡要塞的景象。尤其是看过《茜茜公主》的朋友们,大概心湖还会荡漾起城堡男女主人公浪漫无边的层层涟漪。在荷兰,壁垒森严的城堡啦,隔三差五闹个鬼的古堡啦,茜茜公主的遗老遗少啦,应有尽有,一个不少。  我要讲的这个“天使古堡”,自16世纪起,见证了欧洲的战争与和平,国家的建立
内蒙古大学王建军教授撰写的专著《蒙古与美国关系研究》,于2014年由成立于1934年的著名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且由于成果优秀,入选了该出版社的大型学术品牌图书系列“国际问题文丛”,该文丛作者多为享誉国际的国务活动家、外交官、国内外知名学者或在某些领域有独特研究的人士。该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蒙美关系的力作,填补了研究空白,具有开创意义。  蒙美关系对蒙古的邻国中国与俄罗斯及蒙古国所在地区
2017年7月14日,第九届“金仲华国研杯”征文颁奖仪式暨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在浙江桐乡举行。此次活动由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浙江省桐乡市人民政府、文汇报社联合举办。  金仲华是现代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世界知识》杂志创刊人之一、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创始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创始所长、中国新闻社社长等。“金仲华国研杯”征文活动旨在纪念前辈、砥礪后学,打造发现和培养青年国际问题研
从控制太空到领导太空  太空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太空对美国国家安全和利益发挥着不可替代、并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太空系统已成为美国战略资产,太空资产安全也成为美国首要国家安全利益。在此背景下,美国一些智库和政府高官相继提出国家太空威慑战略。美国官方尚未明确公布国家太空威慑战略,但是种种活动迹象和公布的政策文件表明,美国正把太空威慑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体系。  2006年,小布什政
2017年9月11日?13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对美国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工作访问。与2014年九天和2016年七天的对美工作访问相比,这次的访美时间似乎有点仓促,除去遥远的路途,真正的访问时间也就一天,而他与特朗普在白宫的会晤只进行了20分钟。但特朗普两次突破传统外交礼仪,亲自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门口迎接纳吉布,会谈后又亲自下楼送其上车,双方似有一种心照不宣的感觉,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在当前美国特
进入21世纪后,西方主要国家逐渐将主场外交的承办地迁移至一些小城镇。这种现象既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也是为了缓解大型外交外事活动给大城市带去过多的公共压力,并带动特定区域的发展 。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为例,自2000年起的17届八(七)国集团首脑会议(以下简称G8峰会,2014~2017年的首脑峰会由除俄罗斯以外的七大工业国参与,简称G7峰会)中,有14届会议由中小城镇举办。同时,在几个由西方主要工
【美】《时代》2015年12月28日  2016年最重要的经济问题当属世界经济将走向繁荣还是陷入衰退。从历史上看,全球经济衰退平均每七八年发生一次。2009年6月,全球经济进入扩张期,2016年正是这一扩张期的第八个年头。美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较为稳定,失业率处于正常水平,石油和食品价格低廉,美元保持强劲,工资增长,消费者状态较好。  然而,美国出口部门面临较大风险。由于美联储采取货币宽松政策,出口部
據外媒报道,德国社民党的下届总理候选人舒尔茨在3月19日的特别党代会上,以百分之百的得票率当选党主席,创下该党战后历史上的一项新纪录。在德国社民党(SPD)当日在柏林举行特别代表大会上,全部605名代表都投票支持舒尔茨出任党主席。在德国战后历史上,这样的得票率在社民党领导人选举中还从未出现过。会议同时正式推举舒尔茨为社民党下届总理候选人,在今年9月的联邦议院选举中挑战默克尔。至此,社民党正式完成了
站在21世纪初的角度观察,不仅世界在变化、中国在变化,而且这些变化里,有着过去任何时期未曾具备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不管自我意识如何,也不论愿意与否,中国正在成为全球舞台上的主角之一;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正在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那种单纯跟进和被动适应的状态,朝着大力参与、主动发声、积极引导的方向改变。考虑到中国的体量规模、发展速度、历史积淀、文化品格、政治特性和社会现状,上述新的态势在带动当代国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