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识 相知 相守”,“教学评一致性”让课堂熠熠生辉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78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教学研究是“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教学研究,是我区这几年着力进行的教学研究,是课堂教学最基本但也是最重要的研究。在此,试从“初相识”“又相知”“终相守”三个方面谈教学研究的故事。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相识、相知、相守
   一、初相识的懵懂,开启探索之门
   犹记得当第一次在专家讲座上听到“教学评一致性”这个概念时,我是一脸懵懂。因为以前从未接触过类似的术语,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教学评一致性,也不懂它对教学有何重要作用。于是,整个讲座听完,我仍是一头雾水。之后,区里以及学校举行了各种推进“教学评一致性”展开的活动,我也带着种种困惑迈入了全新又新奇的学习世界中。我也根据“五步法”制定了《坐井观天》一课的目标及学历案。
   以下是第一次制定的课时目标:
   1.通过出示插图、查字典和自主交流识记“沿”字。通过给“抬”字组词,自主交流,理解“抬”与手上的动作有关;通过形声字、形近字等方法,识记“际”和“信”;通过借助字典中字义的理解来正确区分“渴、喝”这两个易混淆的字,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会正确书写“际、信”等六个左右结构的生字,通过微视频,初步学习书写左右结构字“三看法”。在写字过程中,做到“三个一”。 (重点)
   2.通过观察插图和补充“碗沿”“窗沿”的图片理解“井沿”一词,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尝试说出“井沿”的意思:井口的边缘。通过补充句子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
   3.通过反复朗读、小组合作接读课文等方法做到正确、流利,要求一字不差。巩固学习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小鸟和青蛙的话。
   二、又相知的惊喜,推进课堂教学
   清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只有在学习目标始终在场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正式讲课之前,我决定先按照第一次设计的目标进行磨课,并邀请同组的老师来听课。
   在这堂课中,我为了落实第二条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插图和补充“碗沿”“窗沿”的图片理解“井沿”一词,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尝试说出“井沿”的意思:井口的边缘。通过补充句子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我设计的评价任务如下。
   (1)巧嘴巴,学说话。例: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无边无际,( )。(2)我能照样子写词语。井沿 ( )沿 ( )。在讲课中根据教学目标将这些学习任务贯穿到第二板块的教学中,首先我让学生看图片说出窗沿的意思,然后我又引导尝试说出井沿的意思。对“无边无际”的教学我也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上完课后,在评课时,听课老师交流了他们的意见。总之,教与学以及評价应紧紧围绕目标展开,这才是“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指导的有效课堂教学。
   评课老师的点评真是醍醐灌顶。特别是学情这一方面,以前我对于学情的概念很模糊,甚至忽略这一方面,但是教学评一致性却给我们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学情至关重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又进行了几番修改,最终目标制定如下:
   1.通过观察图片、自主交流识字方法,正确识记“沿、答、抬”字,并理解“井沿”的意思;通过补充句子说出“无边无际”的意思,并正确识记“际”字;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会正确书写“喝、渴”两字,在写字过程中,做到“三个一”。
   2.通过创设情境、教师指导、分角色读等方法读出青蛙和小鸟三次对话的不同语气。
   3.通过想象续编理解青蛙的见识狭窄、自以为是,并初步理解《坐井观天》这一寓言故事的道理。续编时努力做到用上积累的词语“井沿”“无边无际”。
   设计出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我又进行了一次磨课,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我将评价任务转化为表现性任务,通过观察并记录学生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的具体表现,展开即时反馈,改进学生的学习。
   三、终相守,让课堂熠熠生辉
   “教学评一致性”让学习目标从似有若无走向核心统领,课堂设计从始于教学走向逆向思考,课堂评价从随心所欲走向理性导航,教学活动从低效烦琐走向有序开放,学习信息从熟视无睹走向深度关切。也就是说,“教学评一致性”其实是给我们带来了理念的变革,让我们对课堂的思考建立在原理的层面,而不仅仅是经验的层面。
   因此,“教学评一致性”的探索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获与变革,有效课堂一定会从偶一为之的无心插柳走向高度自觉的日常必然。我们相信,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研究会更具魅力,我们的课堂教学会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韩雪(1988—),女,汉族,山东滨州博兴人,教师,二级教师二级岗位,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其他文献
摘 要:地理核心素养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当前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其中,综合思维是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教师是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操作者和引起者,在教学中要渗透综合思维核心素养的内容,立足新课改,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加强地理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地理知识网络,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学生地理空间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激发学生地理情
摘 要:读后续写是一种高效促进学习的重要教学方式,使用这种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英语学科中的“听说读写译”能得到全面促进。将以一堂课为例来探讨读后续写的设计。   关键词: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一堂课;设计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读后续写是一种高效且科学化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英语教学的模式以及方式,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全方位优化以及提升学生的整体英语素养,更好地夯实学生的英
摘 要:试卷讲评课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课型,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大数据背景下,对“智学网”进行长期的摸索和使用后,以高二政治期中考试卷为例,介绍“智学网”在课前准备、课堂讲评阶段的操作流程,分析智学网在高中政治课精准教学、个性化辅导等方面的可行性,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智学网;试卷讲评课;实践探索   为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坪山高级中学全面引入“智学网”阅卷系统及设备,
摘 要: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媒体网络盛行,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生活和学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规则意识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授课时,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尤其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树立起规则意识,学习法律知识,会更好地保护自己,让自己处在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中。   关键词:小规则;大法治;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规则意识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对
摘 要:农村小学所处的环境本身就比较落后,无论是信息技术资源的引进还是灵活运用都存在很大的制约因素,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信息技术状况也应该被给予更多的关注。首先从教学资源、教学形式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丰富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辅助教学讲解、引入课外资源四项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摘 要:单元教学是推进课堂教学变革、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抓手和突破口。如何做出有效的单元教学设计是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参考威金斯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关于“逆向”设计和“理解”的六个侧面的论述,以“运动的描述”单元为例,尝试对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几个环节进行优化。   关键词:单元教学设计;逆向设计;六个侧面   当前教育变革的主题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然而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需要在长
摘 要:生态园评价是全组教师在专科评价中进行的一项改革和创新,旨在调动全体老师共同参与学生综合评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完善学生人格;实现与班级管理评价、家庭教育的整合。生态园评价中教师精心为学生绘制了水果、蔬菜、粮食图片,分别代表三个学科。三科老师互相沟通,共同协商,提高教育质量,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整合评价;生态园;改革;创新
【案例背景】   创建于1986的南湖三小是一所不断探索、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的学校。在近34年区域变化中南湖第三小学倡导践行教育,建构健康课程,探究悟学课堂,让每个孩子体验幸福的学习生活,拓宽每个孩子的眼界,给每个孩子同样美丽的教育。在保证国家课程规范开展的同时,我们还为三小的孩子们精心设计适合他们的缤纷社团。前期,我们为三小的孩子们量体裁衣,开设了以足球、国际象棋、陶笛等领衔的精品社团,还开设
摘 要:阅读作为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和主要路径。在开展常态课阅读教学时,教师应从四个维度开展教学探索,即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意识,借此让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常态课阅读中落地生根。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常態课;阅读教学   一、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常态课阅读的要求   在常态课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这样方可在教学实践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中段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这一目标是和这一阶段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分不开的。如何依托课内、落脚课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做到课内与课外并举、能力与素养双效提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课内学习是基础,只有基础扎实了,才能引导拓展阅读。   一、问题激趣,拓展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