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度计步器在4~10岁脑瘫儿童身体活动水平评估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oj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加速度计步器定量评估4~10岁脑瘫儿童的身体活动水平。

方法

招募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4~10岁的脑瘫儿童29例作为脑瘫组,另选取年龄和性别与脑瘫儿童相匹配的正常儿童29例作为正常组。采用加速度计步器对2组受试儿童的身体活动水平进行评估,收集数据包括静坐时间百分比、不同强度身体活动(轻、中、高)时间百分比、持续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时间百分比,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比较2组受试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活动水平和不同GMFCS分级脑瘫组患儿的身体活动水平。

结果

脑瘫组受试患儿的静坐时间百分比为(69.24±8.23)%,明显高于正常组的(64.34±8.4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百分比和持续MVPA时间百分比均低于正常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10岁脑瘫组患儿的各项身体活动水平百分比与组内4~6岁和正常组同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MFCS分级I级的脑瘫患儿各项身体活动水平百分比与GMFCS分级II级的脑瘫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4~10岁脑瘫儿童的身体活动水平明显不足,静坐时间增加,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不够,而加速度计步器可作为目前客观评估脑瘫儿童身体活动水平的重要选择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深入了解帕金森病患者的消化道症状谱特征,以助于帕金森病消化道症状的早期识别和疾病管理。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8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帕金森病专病门诊的帕金森病患者100例,由消化科医生进行面对面的胃肠功能障碍问卷评估,包括口咽、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8个常见症状,并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纳入帕金森病患者的年龄为(61.9±10.5)岁,男女比例为53∶47,病程为4.0(2.0
痉挛状态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症状之一,出现在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痉挛状态可能停留于某一阶段,也可能加重或缓解。部分脑卒中后痉挛状态(PSS)对患者功能恢复有利,不需要干预,但如痉挛状态引发其他并发症或阻碍患者康复时,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因此,对PSS进行有效地管理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干预方法和时间的选择是关键点,亦是难点。肉毒毒素(BoNT)作为局灶性痉挛状态的
本文报道1例晚孕期发现胎儿胸腔积液及胸腔巨大占位的纵隔毛细血管瘤病例。孕妇因“停经36周+3,发现胎儿胸部占位11 d”就诊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常规彩超及MRI检查均提示胎儿右侧胸腔积液,胸腔巨大占位。孕36周+5阴道分娩一活男婴,出生后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提示为纵隔血管瘤,予口服普萘洛尔出院。患儿生后1个月因“肺炎、呼吸增快”再次入院,多学科会诊后行右侧胸腔纵隔肿物切除术,病理结果示纵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的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发热、脓痰、咯血等[1],可多年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影像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极易误诊。现报告1例遵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确诊的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介绍肺隔离症的临床、影像、诊断等特征。
目的观察导管球囊扩张技术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球囊扩张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球囊扩张组给予导管球囊扩张技术治疗,rTMS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导管球囊扩张技术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
呼吸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效益显著,对慢阻肺患者开展基于互联网移动智能设备的呼吸康复训练是目前呼吸康复模式的发展新方向,该模式在提高患者体力活动水平,增强疾病自我管理,减少患者急性加重及再入院次数,提高康复依从性及减轻经济负担方面有不同的影响。本文主要综述移动智能设备在呼吸康复中的应用进展,旨在探索适用于我国慢阻肺患者呼吸康复的方式,使呼吸康复结合移动医疗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相关人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是乙肝主要传播途径。母婴传播主要见于高病毒载量和乙肝e抗原阳性的孕妇。对这些孕妇孕晚期给予抗病毒治疗,联合新生儿和婴儿及时规范全程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尽最大可能阻断母婴传播。本文对孕期抗病毒药物用药、停药和产后乙肝发作处理、母乳喂养问题进行综述,以进一步优化联合免疫接种和抗病毒治疗策略,寻求阻断母婴传播的最佳方案。
目的探讨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血培养对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早产儿继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LOS早产儿。根据是否继发NEC,分为NEC组(11例)和无NEC组(69例)。记录围产期情况以及LOS初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