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问题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ingla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目质量是电视节目的生命。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节目评估体系,是全面提升电视节目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进而满足观众需求,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以内蒙古电视台旧节目评估体系为例,通过整理归类找出其主要的特征和问题点,进而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新体系在构建时应注意的问题给予提示。
  首先对内蒙古电视台历年来主要的节目评估体系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一、《内蒙古电视台节目质量综合评估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为“旧办法”)
  此办法于2005年至2008年初试行。考察的范围是台内所有频道的节目质量。
  评估办法:采取客观指标(收视率)+主观指标(满意度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各频道节目属性的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重。其中,蒙古语节目:观众调查50%,满意度50%;汉语新闻类节目:收视率60%,满意度40%;新闻类节目之外的其他汉语自办栏目:收视率70%,满意度30%;合办节目,引进节目和影视剧只考察收视率一项指标。
  评估时间:月评
  奖惩措施:末位淘汰制
  点评:从考察范围来看,“旧办法”的评估对象覆盖了除少儿频道外蒙汉语所有频道的全体节目。客观指标只采用收视率一项,主观指标虽然表述为“满意度评价”,其实是领导和专家打分,并没有包括观众调查。考虑到新闻类节目的特殊性质,其收视率权重的比例设置略低。
  二、《内蒙古电视台自办栏目节目质量综合评估办法》(以下简称为“新办法”)
  此办法于2008年起实施。考察的范围是全台自办栏目。
  评估办法:采用客观指标(目标收视率)+主观指标(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目标收视率权重占70%,专家评价权重占30%。目标收视率以上一年栏目收视率的平均值作为第一季度的目标收视率,每季度调整一次。目标收视率所用数据的比例分配如下:
  汉语卫视《蔚蓝的故乡》系列节目:全国35城市收视率60%,内蒙古自治区收视率40%;汉语卫视四档新闻栏目:内蒙古自治区收视率60%,呼和浩特收视率30%,包头市收视率10%;新闻综合频道自办栏目:内蒙古自治区收视率30%,呼和浩特收视率50%,包头市收视率20%;经济生活频道自办栏目:内蒙古自治区收视率20%,呼和浩特收视率80%;影视剧频道自办栏目:内蒙古自治区收视率30%,呼和浩特收视率50%,包头市收视率20%;文体娱乐频道栏目:内蒙古自治区收视率40%,呼和浩特收视率60%;
  评估时间:月评
  奖惩措施:与绩效挂钩
  点评:从考察范围来看,“新办法”的考察对象由原来全台所有节目缩小至自办栏目(蒙古语和少儿频道被排除),同时,与全台绩效工资管理体系相融合是其特点。评估指标中,主观指标被描述为“专家评价”,实质上也是领导和专家打分,和“旧办法”一样。最显著的变化表现为客观指标由单一的“收视率”变成了“目标收视率”,即比较方式从原来的所有栏目横向对比,变成了栏目和自己过去的收视率相比较的纵向对比法。目标收视率所用数据采集范围不同,体现了“新办法”的考察重点,已经由原来更重视节目类型(新闻类和非新闻类)的影响,转变为更重视各频道定位的不同。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内蒙古电视台曾经试行过的这两种“办法”,形式上虽然近似,但在实质上完全不同。从指标的设置上看,新旧办法在客观指标方面都选取了收视率这一单一指标,最新研究表明节目类型、频道和时段是影响收视率变化的三大要素,两种评估体系均未能将这三项要素纳入考察范围之内。从体系设计的倾向性上看,“旧办法”属于横向比较,“新办法”属于纵向比较。虽然业界对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的优劣尚无定论,但笔者认为,在频道不多、节目数量尚不丰富的现状下,横向对比更有利于激发节目制作者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其前提是必须排除节目类型、频道和时段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使不同频道、时段和类型的节目具有可比性,即收视率的“标准化”操作。
  从统计学上看,数据横向对比的基础,是数据采集范围的一致性,即节目对比时,其数据的来源必须保持一致。比如“新办法”中,汉语卫视《蔚蓝的故乡》系列节目就不能直接和自家播出的四档新闻节目对比,因为《蔚蓝的故乡》系列采用的是35城市数据。
  “新办法”中,对各频道所用数据分配的权重各异,地区各异(全国、全区、呼市、包头),考虑的其实是各个频道的定位不同,但权重比例的确定,尚需要具体的覆盖率数据来支持。
  从体系构架上看,早在2000年9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受众年会专题即提出了由收视率、满意度、专家评议和节目投资效益比四个指标构成的节目评估模型,而新旧“办法”都未能将节目投资效益比和作为客观指标的满意度调查纳入体系之中,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综上所述,新旧“办法”无论从指标的选择上,还是从体系的架构上,都已经无法适应环境和形势的发展,如何尽快建立一个更为全面、公正和科学的节目评估体系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命题。评价体系构建时需要考虑的两大要素——架构和算法问题,将是笔者下一步探讨的主要课题。
  (作者单位:内蒙古电视台)
  责任编辑:白 洁
其他文献
写好、写活、写深人物通讯,应该准确把握“三贴近”的原则,努力“把自己写进去,把别人写出来”,这就要求记者必须深入生活、贴近生活,去感受人物活动、事物变化的过程,增强感性认识,捕捉典型细节。只有在感情上与采访对象融合,才能把所见所感、真情实景写出来,笔下的人物才会丰实饱满、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语言要重文学色彩。 多年采写新闻的经验告诉笔者,新闻不是公文,它应该是有色彩的、有阅读味道和阅读快乐的,
期刊
作为阿拉善盟盟委机关报社,阿拉善日报社近年来积极应对多媒体时代的严峻挑战,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努力提高报纸质量和宣传效果,不断增强党报的公信力、竞争力和影响力,舆论引导能力和传播力建设取得显著提升。  一、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断增强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和传播力  (一)精心设计打造新闻产品,努力提升报纸影响力。 新闻报道是报纸
期刊
从2011年8月起,新闻战线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项活动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其重要意义在于培养一支讲政治的新闻采编队伍。  当前,媒体尤其需要有政治的远见和智慧,要调控社会矛盾,培育理性民主,竭尽所能减轻中国转型期的阵痛,为当前体制改革赢得相对宽裕的时间与空间,以最小的民生
期刊
民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也是新闻宣传的热点。新闻宣传工作历来就有“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的责任。李长春同志在第十届记者节上强调,新闻工作者要加大对民生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引导力度,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当前,新闻宣传工作如何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讲清楚讲明白,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共同维护安定团结的大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温家宝也指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和道德的力量。”提升国民文化和道德素质,已成为新时期赋予包括媒体在内的所有文化、教育等领域刻不容缓的圣神使命。  近些年,在拜金主义盛行以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
期刊
内蒙古广播影视奖2004年度电视新闻奖暨第十三届内蒙古新闻奖评选会于2005年“五?一”前夕在南京降下帷幕。经过激烈的角逐,巴彦淖尔电视台选送的纪录片《变》在内蒙古社教类节目中获得了短纪录片类一等奖。  纪录片《变》讲述的是乌拉特后旗巴音戈壁苏木从2003年冬天开始实施禁牧的故事。  巴音戈壁苏木启动的禁牧工程是把所有的牲畜全部处理掉,在草原上再也见不到牛、马、骆驼和羊,这样的事情牧民能接受吗?牧
期刊
乌兰察布电视事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跨越。同时,坚持宣传工作为主线,强化主题,把握导向,凝聚力量,创新方法,注重实效,呈现出宣传水平不断创新、事业建设长足发展、电视荧屏异彩纷呈、媒体影响力逐渐提升的良好格局。  一、强化精品意识,提升新闻宣传质量,促进电视媒体影响力  新闻宣传质量直接决定电视台的品味与媒体竞争力。近年来,乌兰察布电视台新闻宣传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
期刊
党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生存发展是一个重大课题。而头版、要闻版是党报的脸面,头版的靓丽与否关系着报纸的整体形象,也会影响后面版面的风格,重要性举足轻重、首当其冲。近年来,《包头日报》创新办报思路,以头版为突破口,尝试党报改革,赢得了先机。  会议报道创新模式  2012年2月23日,《包头日报》头版的会议报道安排别开生面。2月22日,包头市召开主城区“三片两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按惯例,如果
期刊
本文所说的“传统媒体”,是与“新媒体”相对应的概念,大体上包括具有正式刊号、编制,被赋予新闻采集、发布权限的报纸、新闻杂志、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近年来,学界和业界在研讨危机事态的生成、应对机制的时候,对新媒体在其间所起到的作用剖析甚多。然而,在探讨地方政府应当如何运作才能妥善应对危机事态方面,对传统媒体却又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就现阶段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对社会的影响状况显示,在危机公关中,解决如何发挥
期刊
白润生教授说过,中国新闻史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对中国新闻的历史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少数民族新闻史是中国新闻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和办报活动的历史,中国新闻学就不可能是一部完整的、科学的、系统而全面的历史。  作为中国新闻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在市场经济和强势媒体、强势文化的进攻下,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压力。少数民族新闻学研究应如何指导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