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安全的法律监管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是矿产资源中的关键少数.一方面,因其直接且深度地关涉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国际竞争等战略性问题而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另一方面,其对国家关键技术的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的满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具备关键性属性.保障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安全既是保障中国国家资源安全的核心要义,又是实现并长久地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牛鼻子”.以保障中国国家安全为目标,梳理中国现行的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安全法律监管体系,发现在监管规则的功能性构造和监管效能的制度性提升上还有完善空间.从规则供给来看,以《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国家安全法》《外商投资法》以及《出口管制法》等为代表的现行法尚不完备,表现为因价值彰显缺损而导致法律规定呈现零散和细碎的状况;因基本原则的缺位而影响安全价值的承载和安全规则的体系化生成;因关键安全规则的缺失而致核心安全制度失位.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引下,应从法律价值、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三个维度分层建构中国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安全的监管规则体系.在法律价值层面,应凸显安全为首要价值追求;在法律原则层面,增列“国家主导原则”“储备优先原则”和“减缓耗竭原则”方能承载安全价值的法理意蕴,并为安全监管规则的体系化生成提供原则依循;在法律规则层面,应补救在名录清单、控制性开发以及矿业权外资准入的国家安全审查等关键规则的缺失.如此,才能形成“价值-原则-规则”的法规范闭环,为中国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安全的法律监管提供坚实的法规范基础.
其他文献
由于家庭结构的残缺,失独家庭陷入经济、养老、情感交流等功能丧失的多重困境,这其中就体现出家庭抗逆力不足的问题.家庭抗逆力包括家庭信念系统、组织模式与沟通过程三个方面.社会支持能够有效地提升家庭抗逆力,其包括正式支持与非正式支持的两个维度.通过对上海市W镇的实地调研,发现以政府兜底性支持、“三社联动”机制为主导的正式支持,及亲属网络和志愿者等主体提供的非正式支持形成的社会支持网络,借助功能补全机制和沟通增强机制两种微观机制,增强了W镇失独老人的家庭抗逆力.建构包含政府、社区、亲属网络等多主体的社会支持体系及
中华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夷夏之辨”的本质是中华文化的认同问题,即中华传统文化的伦理认同.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中华文化正统地位的认同及对传统人伦纲常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建立在对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的价值服膺基础之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夷夏之辨”为背景衍生出的伦理认同,一方面表现为“五胡乱华”局势中汉族与内迁各族政权对正统地位的认同;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异质文化的交锋与交融.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特征影响下,这一时期凝聚成的伦理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相伴相生,使民族共同体意识愈发清晰.在此基础上,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和“纲”,强调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这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的研究拓宽了思路、夯实了基础、丰富了研究范式,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对1979-2021年CNKI高级检索获得的215篇以“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为主题的期刊论文的统计与归类分析发现,该领域研究多集中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民族政策、民族融合等方面.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回顾不同时期民族关系研究的演进脉络、发展趋势,正确总结并科学评价民族关系研究中形成的知识和观点,有助于为铸牢中华民
云计算本身的复杂性和用户数据的秘密性,使得云服务商对数据检测存在技术上的困难,这些都对传统间接侵权理论形成了挑战.通过分析中外相关案例和法律条文等方法,针对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侵权的主观要件认定难的问题,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应将技术中立原则与侵权标准相结合、运用利益平衡原则来界定云服务商的注意义务,并结合云计算技术的发展阶段科学配置相关归责原则.
近代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促使当时中国人的中华民族意识觉醒,进而使得中国的先进分子产生了复兴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唤醒了中国无产阶级的阶级革命意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这个先锋队组织应运而生,并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担当起了唤醒中华民族意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时间流变中始终站在时代前列,赋予中华民族意识觉醒新的实践内容.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各族儿女在伟大的斗争实践中不
妥善处置僵尸企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采用1999—2012年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在以构建熵权法计算的污染密度和以排污费计算的污染强度指标的基础上,从生态学和经济学两个维度,研究了僵尸企业对正常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僵尸企业比例越高,当地正常企业污染情况越严重,这一效应对轻工业及私有企业更加明显,上述结果在工具变量回归中均保持稳健,此外,该效应在政府干预能力更高的地区和创新能力较低的城市更为显著.最后,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得出,政府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挤出和企业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