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现场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y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污染问题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峻难题.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其间缺乏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导致生态环境破坏非常严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让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愈来愈多,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然成为束缚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现场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环境污染现场空气中污染物的实时情况,有利于政府有关部门拟定科学合理的污染事故处理方案,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并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所以,要重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现场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的研究.
其他文献
国家政策和时代发展促进了矿区环境修复,其中,生物修复在矿山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有着较大的市场前景.本文综述了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等相关技术的原理与研究进展,总结了生物修复在矿区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中的应用问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生活垃圾中废塑料产生量日益增大,废塑料污染问题突出,其危害与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我国生活垃圾中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路径,并提出几点建议.
地下水修复技术主要分为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而抽出-处理技术是使用最广泛的异位修复技术.本文介绍了地下水抽出-处理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及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并介绍了国内外地下水抽出-处理技术的相关标准,为地下水抽提技术的应用和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本文分析了我国餐厨垃圾收运和处理现状,从技术应用和综合管理两个方面探究了我国餐厨垃圾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已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其间系统地综述了餐厨垃圾收运管理,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好氧堆肥、饲料化与生物转化、蒸煮提取生物油脂等资源化利用方向进行了分析,剖析了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防控方法,最后对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和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展望.本研究可为我国餐厨垃圾收运管理和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国家采取多种措施来开展环境治理,其间需要借助部门联动的方式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实时监控环境状况.现阶段,构建多部门联动下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有利于提升环境监测效果,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本文首先论述当前环境监测体系构建面临的新形势、问题和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的意义,然后探讨多部门联动下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构建策略,以期提升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为了评估苏州市吴江区河流生态健康受城镇化的影响程度,本文以吴江区33条县级以上河流为研究对象,依托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其物理生境进行遥感监测,并选取其中的5条典型性河流,从物理、水文、化学、生物四个维度构建了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河流生态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横草路、乌桥港为健康状态,西大港、八荡河为亚健康状态,永新港为不健康状态;河流生态健康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流速状况、鱼类多样性指数、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护岸形式和河流生态缓冲带土地开发强度.根据5条河流的生态健康评价结果和全部33条河流的物理生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广东省提出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加快建设美丽广东的目标.通过对“十三五”以来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进行梳理,本文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
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关注和热议的新焦点.微塑料污染衍生于白色污染,相比白色污染,微塑料污染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更深.主要原因是微塑料的颗粒直径比较小,更加容易侵入土壤和海洋中,并且微塑料通过自身的氧化分解会释放一定的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微塑料污染遍布海洋、土壤和大气等多个生态系统,其在生态系统中通过物质循环和食物链,最终会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基于微塑料污染的危害,有必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遏制微塑料污染.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考验.环境污染事件不仅给人们的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造成恶劣影响,也阻碍了城市资源、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建立生态足迹测度模型,深度剖析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本研究监测了“十二五”末和“十三五”末广安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通过对比分析六参数浓度和污染程度变化,对污染物负荷和超标占比变化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O3紧随PM2.5已成为影响广安市城区空气质量的第二重要因素;控制VOCs和NOx的排放,以降低PM2.5和O3的二次生成是促进空气质量改善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