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是外语学习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品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像和意识映像,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中译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1)学好翻译、做好翻译要注意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文化差异区别的好坏,往往是翻译成败的关键。(2)这就使翻译中的对等产生了全部对等与部分对等。全部对等指两种语言中两个对等词词全相同。例如,汉语中的“拉”和英语中的“pull”就不可能词义完全对等:
拉拉手shake hand;拉拉队cheering squad;拉肚子diarrhea;拉选票canvass;Pull a tooth拔牙;pull in进站;pull round恢复健康;pull together齐心协力pull off a plan努力实现计划。我们可以看出,在翻译过程中两种语言文化不可能完全对等,成功的译者要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就应综合考虑原文的三重含义,不能只求字面意义和结构搭配,而忽视了文字所隐含的社会文化现象。例:
错译 正译
Daylight time 日光时 夏令时
Stand in the queue 站在辫子中间 排队
Standline 死亡线 截止期
Echo test 回声试验 超声波检查
Standing committee 站立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英汉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加以具体化。
准确掌握词义的方向性
英语很多动词具有方向性,例如,decide就是一个表示“双向”的词,既可指将来,也可指过去。请看下面两句:
①We decided that everyone shall bring ten dollars.
②They decided she was really a good teacher.
在第一句中,decide指将来,而在第二句中则指过去,因此,两句话应译为:①我们决定,每人带十美元来②他们认为她确实是个好老师。
正确理解词的喻义,化抽象为具体
例如,he said he had a bone in his throat,汉语中的“骨鲠在喉,一吐为快”和have a bone in one’ s throat很相似,但汉语成语意为“某人心里有话没说出来,必须说出来才痛快”而英语短语是不想表态的一种借口。真的喉咙哑而不适,说“have a frog in one’ s throat”;因伤心而喉咙哽住了,则可说“have a lump in one’ s throat”;因此,这句话可译为“他说他的喉咙说不出话了”。英语还有一个类似的说法:have a bone in one’ s lag/arm。意为腿/胳膊抬不起来了,其实是不愿去某地或做某事时的一个借口而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不少“虚假对应”的词汇,从表面上看似乎指的是同一事物,而事实上风马牛不相及。在翻译时要准确把握喻义,预防文化陷阱。
理解词义的引申意义,找准英汉词语的对等意义
我们常用的熟词,常常有多种意思,而这些意思和其所对应的汉语有时很不一样,也许基本意思和核心意思一样,但延伸意义和用法就很不一样,short就是这样一个词,其基本意思是“短”,可指空间距离,也可指时间,如a short time ago就是“不久以前”的意义,其引申意义可指“短缺/缺少”,但short是一个多义词,远不止表示“短”的意思,特别是许多意思从汉语的“短”推断不出来,要从上下文和搭配中才能了解。例:
①He has a short temper.或He is short tempered.他是个急性子。
②Betty felt sad that Tom was very short with her today.贝蒂很伤心,因为汤姆今天对她很不耐心。
③This cake eats short.这种点心吃起来很松脆。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英语词的意思往往比其对等的汉语词广,不要把一个个英语词和汉语词固定地对号入座,而要根据上下文和搭配选择合适的译法。
正确理解句中的逻辑修饰关系,选择适当译法
The roads are jammed with visitors in their recreational cars.在这句话中,their recreational cars是一个名词加上定语修饰的短语,但是从语文上说这里的定语recreational并不是修饰cars的,这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称作“转移形容”,即逻辑上修饰的不是其后的名词,而是visitors,因而确切的翻译应为“路上挤满了开车休闲娱乐的游客”。
从以上这些例子中,我们看出,学习和理解英汉两种语言词汇的字面意义、结构意义及社会意义,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无疑是做好翻译的必备条件。
[1]孙致礼.文化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0年第十一期(41).
[2]严敏芬.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词汇选择[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四期(70).
[3]赵彦春.翻译类型问题的归结[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三期(1).
[4]庄恩忠.英汉文化词语与翻译处理[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第一期(71).
[5]郭志谦.汉语构词与翻译过程中源词意义的扭曲[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三期(67).
拉拉手shake hand;拉拉队cheering squad;拉肚子diarrhea;拉选票canvass;Pull a tooth拔牙;pull in进站;pull round恢复健康;pull together齐心协力pull off a plan努力实现计划。我们可以看出,在翻译过程中两种语言文化不可能完全对等,成功的译者要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就应综合考虑原文的三重含义,不能只求字面意义和结构搭配,而忽视了文字所隐含的社会文化现象。例:
错译 正译
Daylight time 日光时 夏令时
Stand in the queue 站在辫子中间 排队
Standline 死亡线 截止期
Echo test 回声试验 超声波检查
Standing committee 站立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英汉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加以具体化。
准确掌握词义的方向性
英语很多动词具有方向性,例如,decide就是一个表示“双向”的词,既可指将来,也可指过去。请看下面两句:
①We decided that everyone shall bring ten dollars.
②They decided she was really a good teacher.
在第一句中,decide指将来,而在第二句中则指过去,因此,两句话应译为:①我们决定,每人带十美元来②他们认为她确实是个好老师。
正确理解词的喻义,化抽象为具体
例如,he said he had a bone in his throat,汉语中的“骨鲠在喉,一吐为快”和have a bone in one’ s throat很相似,但汉语成语意为“某人心里有话没说出来,必须说出来才痛快”而英语短语是不想表态的一种借口。真的喉咙哑而不适,说“have a frog in one’ s throat”;因伤心而喉咙哽住了,则可说“have a lump in one’ s throat”;因此,这句话可译为“他说他的喉咙说不出话了”。英语还有一个类似的说法:have a bone in one’ s lag/arm。意为腿/胳膊抬不起来了,其实是不愿去某地或做某事时的一个借口而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不少“虚假对应”的词汇,从表面上看似乎指的是同一事物,而事实上风马牛不相及。在翻译时要准确把握喻义,预防文化陷阱。
理解词义的引申意义,找准英汉词语的对等意义
我们常用的熟词,常常有多种意思,而这些意思和其所对应的汉语有时很不一样,也许基本意思和核心意思一样,但延伸意义和用法就很不一样,short就是这样一个词,其基本意思是“短”,可指空间距离,也可指时间,如a short time ago就是“不久以前”的意义,其引申意义可指“短缺/缺少”,但short是一个多义词,远不止表示“短”的意思,特别是许多意思从汉语的“短”推断不出来,要从上下文和搭配中才能了解。例:
①He has a short temper.或He is short tempered.他是个急性子。
②Betty felt sad that Tom was very short with her today.贝蒂很伤心,因为汤姆今天对她很不耐心。
③This cake eats short.这种点心吃起来很松脆。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英语词的意思往往比其对等的汉语词广,不要把一个个英语词和汉语词固定地对号入座,而要根据上下文和搭配选择合适的译法。
正确理解句中的逻辑修饰关系,选择适当译法
The roads are jammed with visitors in their recreational cars.在这句话中,their recreational cars是一个名词加上定语修饰的短语,但是从语文上说这里的定语recreational并不是修饰cars的,这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称作“转移形容”,即逻辑上修饰的不是其后的名词,而是visitors,因而确切的翻译应为“路上挤满了开车休闲娱乐的游客”。
从以上这些例子中,我们看出,学习和理解英汉两种语言词汇的字面意义、结构意义及社会意义,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无疑是做好翻译的必备条件。
[1]孙致礼.文化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0年第十一期(41).
[2]严敏芬.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词汇选择[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四期(70).
[3]赵彦春.翻译类型问题的归结[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三期(1).
[4]庄恩忠.英汉文化词语与翻译处理[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第一期(71).
[5]郭志谦.汉语构词与翻译过程中源词意义的扭曲[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三期(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