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刻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出版形式之一,曾以底本好、校勘精、工艺专的优势与官刻、坊刻并称三大刻书系统。一方面,文人士子从事家刻能够满足其对书籍数量与质量的要求,由文人士子构成的学术共同体从能力、目标和需求等方面都与家刻相辅相成,从而促进了家刻在清代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学术共同体又具有地域、关注焦点的限制,它也同样将家刻发展的方向限定在了狭小的范围之内,阻碍了家刻作为一种“产业”的发展,因此也成为家刻向近代出版业转型的限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