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与教学方法新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ta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语文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其人文素养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该课程的定位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具有针对性决定着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为此,对这两方面问题的研究既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又有較高的现实应用价值。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语文 课程定位 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课程是为全面加强大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注重学生文化能力教育而设置的一门课程。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存在定位不准,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单一等问题。在课程定位方面,许多高职院校把语文教育定位为培养发展能力,以夯实就业实力。
  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师实际上只是简单套用中小学语文教学法新理念、新教法,缺乏对高职院校和大学生特征的充分认识,一味求“新”,如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借助情景画面、趣味故事、角色游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此可见,大学语文从课程定位到教学方法都面临进一步改革的必要,探索系统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合乎高职院校和大学生特征的课程建设理论和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问题
  (一) 高职院校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大学语文课程要为实现高职院校的办学性质、办学目标、办学功能、办学定位服务,为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的思想素质高、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 高职院校不同专业中的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担负着培养不同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任务,其课程定位应与专业相结合,对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具有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丰富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人文精神的作用。因此,大学语文是指提高各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育人文精神的人文教育基础课程。
  (三)高职院校所有公共课程中的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阐释人文思想的理论知识性课程,既不是单一的哲学、宗教学或文学等,又不是人文科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对人文基础理论的系统性阐释,培养大学生系统的关于人文思想的主要概念体系和主要知识框架,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四)高职院校教育功能上的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大学语文既拥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又蕴含雄奇的自然风物、悠久的历史风情和灿烂的文化遗产,不仅陶冶学生的情操,纯化其品质,更重要的是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此,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教育功能上的定位为:通过情感教育、美育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优化学生心理结构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职业技术伦理和环境道德等,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活动过程中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每一项工作任务,善于发现问题,并着力解决问题,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探索
  (一)逐渐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从建立大学生理想人格、养成人文精神和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角度出发,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和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参与课堂教学、展示才能、锻炼表达能力的机会,帮助学生克服羞于当众说话的心理障碍,强化对教学内容的学以致用。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化
  从发掘教材个性、发挥教师个性、发展学生个性等方面入手。尊重学生,给学生充分选择的机会和权力。学生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还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突出汉语作为母语教学内容的核心范畴—— “文”的教学
  不把大学语文讲成单纯的文学课,从“文”这个角度予以扩展,分析各种经典文体的书面表达形式,揭示它们的典范意义。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在商业消费和网络电子媒体带来语文形态碎片化、粗鄙化、畸形化等弊病的今天,经典汉语书面语教育更能凸显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深入感知,进而促进他们人文素养个性化的形成。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应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融语文教育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为一体,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应为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必修课程。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应从大学生理想人格建立、人文精神养成和创新思维开发出发。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各专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不但授学生以“鱼”,更注重授学生以“渔”,也就是既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既特别注重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又充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进而促进他们个性化人文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克勤,马建峰.关于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发展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04(2).
  [3]马银成.师范院校学科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10(1).
  [4]王松泉,韩雪屏,王相文.语文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黄建华.关于高师语文教学论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09(6).
  [6]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乡村振兴建设”思路的发展脉络进行简单概述,从党和政府的重大会议及文件层面,为全民健
山东科技大学和兖州矿业 (集团 )公司鲍店煤矿以工控机为检测中心及数据处理平台 ,研制了一种用于AM— 5 0 0采煤机试验的Windows液压CAT系统 ,可对液压泵、液压马达及泵箱空载、满载和超
采用文献综述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山西师范大学排球专修班学生线上访问次数及时间段、视频反刍比、任务点完成率、讨论及回复数、线上成绩这5方面进行研究,
党的十三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后,经中央军委批准,军委纪委召开了四次全会。会上,军委纪委书记郭林祥同志作了报告,系统地总结了去年以来的军队纪检工作,提出了今年
梅笠草素是从鹿蹄草(Passiflora incarnate Fisch)中提取的萘醌类物质,学名是2,7-二甲基-1,4-萘醌,据文献研究结果显示梅笠草素具有抗肿瘤等多种活性。在本研究中,主要研究的是梅笠草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及其分子机制。其研究结果如下:1、梅笠草素能够浓度而非时间依赖性地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生长。利用MTT法检测梅笠草素分别作用人乳腺癌MCF-7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成绩是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情况下,学习成绩好与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在智力上并非有明显差别,他们的主要差别表现在非智力因素上。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既要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又要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反映学习动机,兴趣、情趣、意志和性格等。我们要求学生有学习化学的正确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情感,坚强的学习意志和独立
摘 要: 作者组织并参与了“探索我校初中生课堂不积极发言的原因和对策”的校本课题研究,通过598份学生问卷和33份教师问卷,历时三年,2014年终于成功结题。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对作者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现结合作者所授的化学学科谈谈调动初中生课堂上积极发言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教师角色 重塑自信 展现自我  一、改变教师的角色,变教育者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帮助者。  课题问卷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通过有效措施的应用,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求异思维,期望在合理教育模式的运用下,使学生养成探索真理、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但是,从我国生物实验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其中难免存在问题,若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将会拉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整体效率。因此,本文主要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剖析在现代社会影响下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状况,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影视文化的积极作用,去除其消极功能,正面引导班校园文化,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准。  关键词: 大学生 文化素质教育 传统文化 影视文化 校园文化  一、引言  钱学森先生在谈到文化素质教育时曾说:培养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