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学》研究性学习的探讨与应用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c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究研究性学习在《药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按照《药物学》教学大纲要求,选择高级护理0802班、0803班的119名学生参加《药物学》部分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的探究。采用调查学生现状,了解需要,联系临床确定课题,制订指导研究程序,制订多元性评价指标评定成绩等方法进行教学。将119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60名)和对照组(59名)。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方法授课;实验组以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先进多媒体情景教学为主,辅以传统教学。结果:实验组基础理论知识、病案分析能力、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 药物学研究性学习探讨与应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且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其核心是改变学生单纯以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索式的学习方法,提供多渠道以获取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构建“以课堂为阵地,穿插课题研究”的教学模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8级高级护理学专业学生119名,均为女性,年龄17~21岁,平均18.5岁。随机分为实验组(60名)和对照组(59名),两组年龄、学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内容及方法
  1.2.1对照组:教师根据《药物学》教学大纲要求,按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式教学为主,教学时数24学时,教学内容、进度、学时数与实验组完全一致。
  1.2.2实验组:以研究性学习模式教学、先进多媒体情景教学为主,辅以讲授式。①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和学科渗透研究性学习是落实和发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设问题情境,激趣引题,师生围绕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展开教学活动。如介绍抗高血压药物时,首先向学生提出是否接触过高血压病人,在电影、电视中是否看过高血压患者的镜头?其有何表现?常伴有哪些疾病?引起的原因是什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短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热烈的回答中,教师随即导出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与如何进行药物治疗,让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学中,也可通过选择模拟典型病案,主动设疑,共同讨论,完成本章节的教学。②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课题研究。当教学告一段落时,让学生自由组合成立10人1组的研究小组,每组推荐组长1名,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首先,向学生介绍科研的相关知识,为其提供一系列课题或学生根据兴趣自己设计课题,如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与预防、高血压伴发症的治疗等,然后指导学生选题、设计与实施。组长根据学生各自特长分配工作,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别查阅文献、上网搜集资料、设计问卷调查、进行临床观察等。然后,学生将搜集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得出结论,撰写文章或研究报告。最后,各研究小组选派1名代表在全班就研究结果进行汇报、交流与答辩。③开展课外社会调查。学期初,一方面申请医院的支持,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多个调查题目,如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调查、高血压病人的防治、镇痛药的使用调查等,要求学生分组选出课题,并在教师指导下设计调查表格,走访调查、分析并写出调查报告。
  1.3评价方法病案分析药物治疗考核于见习结束前,教师选定典型患者数名,由学生随机抽取病例进行考核;理论考核在期末从试题库随机组卷进行闭卷考试;实践技能考核也于实验课结束前,学生随机抽签进行技能操作考核。
  1.4统计学方法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学生综合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表1两组学生综合考核成绩比较
  平均成绩
  组 名 病案分析
  能力成绩 理论考试
  成绩 实践技能
  考核成绩
  实验组 91 87 90
  对照组 78 75 70
  
  
  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
  表1显示,实验组综合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研究式学习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
  
  3.讨论
  
  研究性学习以其独特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见,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义可简单地概括为八个字:自主、探究、合作、创新[6]。
  3.1 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整体性、自主性、开放性原则。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的方法进行[4]。它摆脱了教师传输、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立足于学生个性的整体性发展,强调学生的亲自参与,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偏重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较差。而研究性学习教学法,教师通过巧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每个学生身上的特有火种点燃[2]”,让学生自主表达、质疑、探究,从而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问题的解决。学生通过自我探究的过程,充分开发智力,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从“学会”到“会学”。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外,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设置探究的情境和氛围,让学生象科学家那样去探究,从而使学生在探究中追根究底,在弄个“水落石出”中大胆质疑,大胆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灵魂是“问题”[3]。课堂上,教师设计各式各样的问题,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思考、讨论、分析,有时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主动地查阅文献、上网搜集资料、请教老师等,然后进行整合与思考分析使问题得以解决,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此外,进行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时,各组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设计调查项目、表格,查阅、收集资料,并在分析研究过程中,学生对一些尚无定论的医学问题或妇产科前沿知识,表示出莫大的兴趣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显示出可贵的创造性思维。
  3.2体现了研究性学习实践性、探究性、发现性的原则,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可以通过生活、生产、社会实际,创设有挑战性问题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知识及科学方法的实际价值[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课题的准备、答辩中,在实验、见习、调查中,须亲自动手、亲自观察和检验,以“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为例,一方面在见习课时,指导学生搜集病史、查阅病历时密切注意并记录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经济状况、有无营养不良、有无家族史、是否合并重度感染、创伤、手术等危险因素及用药后引起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让学生利用周末到医院病案室查阅近年此类患者的病历,记录以上有关的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以培养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3.3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创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育理念、知识结构与教学方法上必须不断进行调整与创新;另外,学生围绕课题研究,提出许多有关妇产科前沿或跨学科的问题,要求不断更新知识。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创新中,教师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培养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护理人才。
  
  4.结论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师生共同发展搭起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病案分析能力、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伍桂蓉.类属化阅读 社会化写作 情境化口语训练——大学生语言能力训练课程研究性学习思考与探索[J]. 中国教师,2008, 14:23.
  [2] 李建平,卢险峰.关于高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若干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3(12):86.
  [3] 刘俊利.基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反思[J].历史教学,2005,55(1):47.
  [4] 史学芳,王爱玲..研究性学习是创造性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1(9) :41.
  [5] 孙袁华.“研究性学习”课程与教师教学策略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6) :58.
  [6] 崔丽君.思想政治课中的研究性学习[J].现代教育探索,2008,2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海峡两岸(厦台)水果产品贸易往来现状和两岸水果产品贸易往来政策、法规、标准和措施上的异同与机遇,并为实现厦台水果业标准共通,有效推动两地水果产品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