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纯:黑白键上的音乐追求

来源 :音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上的很多音乐巨匠,乃至文学艺术家,都经历过困顿的人生,有感情的失败,有病痛的折磨,有贫穷的窘迫,甚至战乱的流离。但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他们在经历苦难后仍然能够不屈不挠、继续战斗,才使得人性的光辉更加灿烂夺目。吴纯的这种理想主义,甚至也是“贝多芬式”的——他的成长之路其实遍布坎坷。然而,吴纯对艺术、对生活的热情不仅没有被困难浇灭,反而一次次被音乐点燃,生生不息。吴纯自小经历过家庭变故后,更加懂得努力、积极地生活,珍惜拥有的一切,大胆追求未知的未来,将丰富的情感带入演奏中。
  〔关键词〕吴纯;音乐追求;艺术博士
  第一次见到吴纯是2020年9月26日,在四川交响乐团主办的黄河流域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现场,吴纯作为当晚的特邀嘉宾进行压轴表演。时值深秋,已经有些寒意,但吴纯刚一上台便点燃了全场的热情。一部经典的《黄河钢琴协奏曲》,勇敢而热烈,像极了吴纯的人生态度。这场由黄河掀起的“巨浪”,令我久久难以忘怀。
  吴纯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的普通家庭,并非音乐世家;幼年的钢琴启蒙老师发现了他的过人天赋,母亲便一直堅持让他学习钢琴。6岁到16岁,吴纯师从武汉音乐学院陈婉教授;17岁,就读于乌克兰敖德萨音乐研究院,师从陈婉教授在苏联的校友卡琳娜·波波娃教授;后来,吴纯来到德国汉诺威,由弗拉基米尔·克莱涅夫亲自指导,演奏艺术水平再次得到提升。他的演奏风格传承于多位大师,与俄罗斯钢琴学派一脉相连。将俄罗斯钢琴学派延续传承、推陈出新,是吴纯的热忱的追求。
  吴纯在德国和乌克兰取得了三个博士学位:两个音乐演奏博士,一个音乐艺术博士。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吴纯简单而谦虚地总结说,无非是靠“努力”。吴纯的钢琴艺术之路从5岁生根发芽,经历了国内外辗转的求学,最终选择了归国陪伴家人,在清华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真正是开花结果、叶落归根,为中国音乐界增添了耀眼的色彩。作为80后优秀音乐家,他的演奏柔和明亮、音色细腻,是诸多音乐活动、音乐团体争相合作的年轻艺术家。

领悟音乐,让琴键唱歌


  俄罗斯钢琴学派是在俄罗斯民族乐派长期熏陶的基础上,积极吸收西欧优秀钢琴演奏技术,继承和发展19世纪俄罗斯古典音乐的传统而形成的钢琴演奏流派。俄罗斯钢琴学派尤其讲究歌唱性,需要演奏家发挥想象力,演奏出优美的声音。吴纯学习俄派演奏,并融入自己的个性与思考,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吴纯5岁开始学习钢琴,幼儿园老师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为此,吴纯的母亲花1600元为他买了一台电子琴,开始跟随专业老师学琴,不久,又买了一台价值4000多元的钢琴。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武汉音乐学院的陈婉教授同意听他弹琴。陈婉是新中国早期留苏的钢琴家,想要成为她的弟子绝非易事。吴纯第一次去陈婉家时在大院里问路,别人告诉他:“听骂声最大最凶的那家就是!”
  “陈老师家里全是请她听琴的孩子,只给我一分钟。”吴纯回忆道,他当时特别紧张,觉得自己发挥不理想,没想到陈婉随即说了句:“下周来上课吧。”从6岁到16岁,吴纯在陈婉的引领下,系统地掌握了钢琴的语言艺术,走上职业之路。弹琴不只是去弹奏音符,更重要的是,要理解音乐的背景和内容,这样在完整流畅的弹奏基础上,才能把曲子表现得更加准确和生动。音乐是有生命的。只有把技巧和感情完美结合起来,才是好的音乐。好的钢琴演奏者是会让琴键“唱歌”的。
  古典音乐属于严肃音乐,常常被认为是阳春白雪。古典音乐常常有严谨庞大的结构和深刻的思想主题。如实演奏音符已属不易,还要加之以逻辑与情感的对话,还要让听众与你同呼吸——演奏者面对的考验是全方位的。
  作为演奏家,吴纯的成熟不仅在于其浑厚深切的演奏,更在于他的精神视野——面对音乐时的笃诚,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吴纯极力在琴键上触及深刻的人性与生命的张力,敢于直视理想主义的灼人锋芒。“我希望自己能够以专注的精神展现出艺术的多元内容,尽量多地了解不同的作曲家,了解孕育出不同音乐的社会。所谓‘大千世界’,其实就是形形色色的人和人生。”
  在古典钢琴作品中,众多作品都有一种集体主义的力量,对情感有极其强烈的诉求,并且在面对诉求时往往体现出惩恶扬善的意志。听吴纯的作品,能深刻地感受到音乐是充满灵性的,音乐对人性、人情的表达更为彻底,同时拥有超越常人的通透和成熟。

笑对人生,火炼真金


  历史上的很多音乐巨匠,乃至文学艺术家,都经历过困顿的人生,有感情的失败,有病痛的折磨,有贫穷的窘迫,甚至战乱的流离。但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他们在经历苦难后仍然能够不屈不挠、继续战斗,才使得人性的光辉更加灿烂夺目。
  吴纯的这种理想主义,甚至也是“贝多芬式”的——他的成长之路其实遍布坎坷。然而,吴纯对艺术、对生活的热情不仅没有被困难浇灭,反而一次次被音乐点燃,生生不息。吴纯自小经历过家庭变故后,更加懂得努力,积极地生活,珍惜拥有的一切,大胆追求未知的未来,将丰富的情感带入到演奏中。
  吴纯天生就具有比一般人更强的艺术感知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明确、细致地捕捉到灵感,继而深刻地传达在他的音乐里。悲欢离合的初始人生,更让他的演奏折射出更多色彩。吴纯之所以喜欢俄罗斯钢琴乐派,除了师承一脉,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中的感性和道德追求能够与他产生深刻的共鸣。
  每次与吴纯聊天,总能感受到他是个热情、开朗的人,总能听到他“哈哈哈哈”的爽朗笑声。吴纯说:“可能因为我的老师们就是这样的吧,久而久之,就被感染了。笑一笑真的好!”
  1999年,吴纯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在餐厅遇见了一直崇拜的艺术家、后来收他当学生的著名钢琴家——弗拉基米尔·克莱涅夫。克莱涅夫刚用完餐,从餐厅雅间往外走,身材小小,却穿着长款大风衣、头戴大檐帽,一边走一边说:“大家好好吃好好吃好好吃,吃好吃好吃好吃好……”他的出现引起了一阵围观,霎时大家都放下了筷子,见状,他又说“大家好好吃,我走我走我走……”食客们顿时哈哈大笑,气氛一片欢乐。这次见面让吴纯难以忘怀,深深为克莱涅夫的人格魅力所打动。   克莱涅夫是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的金奖得主,后来成为“柴赛”钢琴的评委会主席,师承涅高兹,“血统”纯正,在俄罗斯钢琴学派中声望极高。有趣的是,吴纯在跟随克莱涅夫学习之前,还差点亲手“葬送”了这个宝贵的机会。
  2000年,吴纯获得了在乌克兰哈尔科夫举办的克莱涅夫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按照大赛规则,第一名可以跟随大师去汉诺威音乐学院深造。不久后的一天,吴纯正在练琴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对方自称是弗拉基米尔·克莱涅夫,邀请他一同到俄罗斯演出。吴纯想,肯定是个骗子!于是“啪”的一下挂断了电话。不一会儿,他的老师波波娃打电话来,着急地说:“弗拉基米尔·克莱涅夫给你打电话怎么不接?”吴纯这才反应过来是真的,自己的偶像居然发来了演出邀请!
  2001年底,克莱涅夫带着吴纯在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堡、喀山等七八个城市巡演。“我们通常是弗拉基米尔·克莱涅夫演奏上半场,我就演奏下半场。曾经还很有幸为他们的国家领导人演奏。”
  后来,吴纯斗胆毛遂自荐:“我能跟着您学习吗?”
  克莱涅夫打趣道:“你不是第一名呢!”
  “但您也没带第一名演出呀!”吴纯应道。
  两人相视后哈哈大笑。克莱涅夫承诺,吴纯在敖德萨音乐学院毕业后可以到汉诺威读博。后来,吴纯在毕业后顺利成行。
  吴纯感激老师们的用心培养和知遇之恩,用尽全力回馈所有恩师和帮助过他的人。自从走上职业道路,他只要参加比赛,总能抱回奖杯。自1999年吴纯在敖德萨学习起,他先后获得了普罗科菲耶夫国际钢琴比赛金奖、李森科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吉列尔斯国际钢琴比赛金奖、霍洛维茨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克莱涅夫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等多项国际大奖。吴纯回国前,每次比赛获得的奖金,都会分出一大半给老师或捐给老师创建的基金会。这是吴纯做人的原则,也是在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下得以保留的高尚精神。

传道授业,因材施教


  在吴纯的学习生涯中,每一位老师都为他点亮了新的道路,老师们也是他从艺和做人的标杆。吴纯早就暗暗决定,未来要做像自己老师们那样优秀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把音乐和热爱的种子播撒到更多角落。演奏的舞台和教学的讲台,都是吴纯深耕的事业。



  常有人问,现在众多家长都“跟风”送孩子去学钢琴,是不是不太好?吴纯认为,艺多不压身、天荒饿不死手艺人。即使不走上专业道路,孩子对艺术的评鉴和理解也会更深入,多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多一个拥抱世界的角度,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这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做一个优秀的文化传播者、教育者,“自身硬”是一方面,配合强大的理解共情能力和准确高效的语言表达,才能走好传递知识的最后一公里。
  吴纯在教学中会设身处地地替学生思考,也毫不回避钢琴教育中的大难题。其实,很多难题并不是真的“难”,只需要一点启发,就可以迎刃而解。吴纯带给学生们的就是这样深入浅出的珍贵的启发。复杂的技巧,简单的讲解,使得人人都能快速感受到艺术作品的魅力。在一次以“如何让小孩弹钢琴更好听”为题的公开课中,吴纯以《致爱丽丝》为例,從孩子的角度进行剖析如何“解决弹琴没有感情”“将心境放入作品中”“将音乐融到内心深处”等诸多问题。吴纯用了三句简单的话:一是伴奏弱;二是句尾弱;三是第一个音弱。一边说,一边演示,效果立竿见影,获得满场掌声。
  吴纯喜欢教学,学生有收获是最让他开心的事情。他会阐明自己的美学与教学原则,尽力帮助学生去发现自己的个性,在这个基础上致力于演奏水平的提高与完善。吴纯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发展“珍珠技巧”(即手指的控制力),强调颗粒性弹法,要求手指坚定有力,力度变化鲜明,音响洪亮结实而又不带敲击的声音,节奏稳健而有动力,弹出自己独特的声音感觉。在对键盘的控制方面,吴纯的要求也非常精细,倡导弹得很深,着重训练八度技巧及和弦技巧,正确使用手臂的重量,这样,无论用什么力度也绝不发出难听的敲打之声。他希望学生善用速度的变化,用渐慢来表明形成对比的段落,用加速来强调戏剧性的重点,既有洋溢的热情,又有高度的理性,把想象力的丰富宏伟和理解力的敏锐深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好、更快地掌握技巧,且留有足够的个人发挥余地。
  安排扎实的训练,发挥学生的特长,传授丰富的国际方法和经验,吴纯期望学生都能做到技巧干净准确、音色柔润好听、音乐表现优美含蓄,加之以独特的个人气质和感情。
  吴纯回国不到十年,深受各地音乐团体及高校的欢迎,与许多著名交响乐团及指挥家有过合作,包括上海交响乐团、四川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等,还先后成为了清华大学的首位驻校艺术家、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教师。
  2018年,吴纯在中央音乐学院从事副课教学,把副课也教得有声有色。他把七八个人的大课分成每个人几分钟的一对一小课,根据每个人的程度和特点因材施教,学生们进步特别大,老师和学生都十分开心和满意。“我在第一年教学中,没有一个学生给我差评,都是好评。我的课纲也受到了教务处表扬。教务处老师对我说,‘像你这样,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程度,因材施教,才是副科应有的样子。’这是对我教学的最大的肯定。”
  吴纯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不是钢琴专业。在清华自不必说,央音学生的专业同样五花八门,以民乐系居多,还有音乐学、音乐教育、指挥、作曲系等等。学生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想要达到的目标也大相径庭,有的想要完成一首奏鸣曲,也有的只是要学会一首流行歌或者电影音乐,弹出来好听就行。吴纯能够适应每一个人的需求,因材施教给他们最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领悟音乐,学以致用。这也是从刚开始教学到现在,吴纯不变的初心。吴纯对学生们一视同仁,从不厚此薄彼,“我从不挑学生。”他总是有办法让学生快速领会提高演奏水平的重点所在,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后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网课教学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不过,吴纯说,“ (我的教学)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我在国外学习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网上教学了!”那时,吴纯经常在个人网页上回答国内山区孩子关于学琴的提问,“我曾经为一个问题写了两万字的回复,后来还被有心人汇编成书,真的让我很感动,也深深觉得我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十几年来,吴纯一直坚持为山区孩子教授网课,前后教过的学生大约有七十人,孩子们求学的真诚是吴纯坚持的动力。“我在汉诺威曾经收到一箱苹果,是那些山里孩子寄来的,打开一看全都烂了。苹果是他们自己种的,但邮寄费好贵啊!我挑了一个还能吃几口的,对着镜头吃给他们看,心里特别温暖激动。”吴纯回忆起往事,欣慰又温柔。
  吴纯将艺术家的谦逊、笃定和老师的亲和、热情融于一身,用自身魅力感染着身边的人。
  谈起对未来的规划,吴纯不假思索地回答:
  “钢琴肯定是我唯一的选择。钢琴给予了我一切,如今我也要用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回馈。台前、幕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钢琴,与钢琴相关的,就是我想做的。”对钢琴艺术极致而纯粹的追求,正为他打开更加宽广的未来。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音乐和舞蹈都是不可分离的,舞蹈的表现形式需要与音乐相配合,同时也需要通过节奏的动作进行舞蹈的展现[1],相对应的,音乐的韵律也会因为舞蹈的加入而变得更加立体。对于高校的舞蹈老师来说,如何充分发挥音乐的独特优势和独有魅力,并且将这种优势运用到教学中去,提升舞蹈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兴趣,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除此以外,将音乐用于舞蹈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舞蹈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意境,能
【摘 要】 中国传统学术特别是其历史学研究,大多习惯于考据、考证,主张对史料梳理的钩玄索隐,以获得对史料及“历史”的认知,这容易丢失对历史逻辑的研判。近代以来西学传入形成的史学研究方法尤其是史学思想体系的建构,可以通过对以往历史认识的颠覆性阐释而获得新知、新论。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构极为重要,是确认艺术史及艺术史学研究范式的有力依据,也是转换史学认知视角的关键。因此,探究艺术史学理论、方法论及其应
消费金融政策的缘起  消费金融是什么  目前,消费金融方兴未艾,尚未具有完整而独立的理论根基,研究者对于消费金融缺乏公认的定义,因此国内外对于消费金融的概念,有多种版本的界定,限于篇幅,不一而足。本文研究的消费金融范围,区别于对公的“公司金融”,而是对私的“个人金融”,涵盖大部分与居民个人消费相关的资金融通活动,但是不含住房和汽车贷款业务。按照主要目标客户来源的不同,消费金融有传统商业银行型和新兴
南海“水上民歌”也称咸水歌、疍歌等,是疍家人情感宣泄和沟通信息的重要载体。如果把南海“水上民歌”与疍家人生活方式联系到一起,形成了人与社会与文化多个思考维度。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迁徙漂流到两广、福建及南海海域的疍家人,以海为家,歌中求乐。南海“水上民歌”带着岭南文化基因,跨越地域时空,记录着疍家人的历史与过往。一、传唱与文化共享  “江行水宿寄此生,摇橹唱歌浆过滘”,此句描写了疍家人的真实生活
众所周知,诞生于1999年的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资产管理公司”),在2005~2006年提前完成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任务后,开始向能够提供全牌照金融产品的现代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先后收购或发起设立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基金、担保、融资租赁、期货、房产开发等一级子公司。同时,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在全国各省设有分支机构,经营金融业务的子公司如何与经营不良资产的分公
〔摘 要〕当代中国流行音乐并非一种音乐艺术上的“小道”,它其实兼收并蓄,传承着红色基因。于其起源上,红色基因就已深植于它的血脉之中。在其发展过程中,它更为明确地吸收了具有红色基因的作品养分。更为重要的是,它创作出了具有红色基因的作品,并以此丰富了自身的音乐艺术品格。揭示和把握它的红色基因,有助于更为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它的丰富品格、发展轨迹和内生动力,去积极探索如何创作更好的流行音乐作品,去继承红色文
〔摘 要〕在绍兵的认知里,歌要“接地气”,人要懂变通,路要慢慢走。这位崭露艺术锋芒的曲作家,能跟我们分享的,不止音乐。  〔关键词〕绍兵;音乐创作;不止音乐  “长长的头发黑黑的眼睛,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你。山上的格桑花开得好美丽,我要摘一朵亲手送给你。”只要你听过《姑娘我爱你》这首歌,那么一旦前奏响起或者看到歌词,你就会情不自禁地跟随着音乐的韵律吟唱起来。这首在2010年风靡全国,创造了彩铃下载奇
〔摘要〕叶伯和根据高师培养专门人才的教学实际,为专修科设置乐歌、乐典、乐器使用法、理论、和声学、音乐史。完善的音乐专科教学内容,在上世纪初尚属首创,开我国高等学府新音乐教育之先河。叶伯和是新音乐在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启蒙者和奠基人,在新音乐的传播和音乐史学的研究中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上世纪的各种音乐活动,也为今天蓉城“国际音乐之都”的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叶伯和;音乐之都;社团音乐 
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人,中国将进入老龄社会,深化金融服务惠及“银发群体”成为亟须研究的一项课题。本文以L市为例,选取五区两县共700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结合19家银行机构“银发金融”服务现状,分析研究目前老年人在金融服务和消费方面存在的痛点,并提出政策建议。  L市现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法人银行共19家,大都针对老年群体提供特殊服务。在金融产品设
〔摘 要〕2021年6月18日,由四川交响乐团出品、四川交响乐团“天姿国乐”演出的《唱支山歌给党听》主题音乐会在成都云端·天府音乐厅举行。该主题音乐会演奏了《唱支山歌给党听》《红色娘子军》组曲、《英雄独白——献给抗日女杰赵一曼》大提琴与乐队等作品。  〔关键词〕建党百年;唱支山歌给党听;主题音乐会  “唱支山歌给党听,  唱响爱党爱国情。  有一盏明灯可以给人指明方向,  有一种音乐足以让人难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