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视域下高中英语续写教学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e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当前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新课改有了新的进展,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促使高考制度有了一定的改革,而正是由于这些改革,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有了新的要求和发展。高中英语续写是伴随着新高考出现的一种新式题目,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着积极意义,推动着新式教学模式的不断建立。
  关键词:高中英语;续写教学;高考视域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7-0079
  伴随着现代化发展,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其逐渐体现出明显的弊端,已经不适宜当代学生的发展,且伴随着“续写”教学内容的提出,對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应不断促进自身教学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要求,在实质上推动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高中英语续写的题目要求以及对于高中阶段学生英语能力提升的意义
  所谓“续写”,从当前高考视域角度下而言,即是指在英语试卷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试卷提供的内容进行阅读,在阅读完成后完成相应的写作,或是根据阅读内容进行概括写作。这种新式题型的出现,对于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对学生英语掌握能力有了新的目标。通过续写的形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自身单词掌握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帮助学生对相关语法的应用,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掌握,并不断帮助学生对英语学习技巧进行研究,从而从实际上推动学生英语能力提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其真正成为现代化所需的人才,为国家世界化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二、高考视域下高中英语续写的相关教学策略
  1.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研读,通过多元化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本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不可脱离课本实际,而只是广泛的进行空谈,教学内容没有落脚点。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研读,从而在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进而因为兴趣的存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例如,对于必修三中的“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这一教学章节。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明确这一章的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宾语及表语从句。因此,在教师展开教学时,首先要对学生单词掌握情况进行大致的了解。教师可以分发给学生一张纸,上面写着相关单词的词性和词义,然后让学生进行单词拼写。同时在学生完成单词拼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罗列出简单的句子,然后通过将单词的基础形式表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句子的形态,对单词进行变化。例如,“We can do whatever we like now,for we have our head teachers to do our favorite(permit);At lager appeared age,and the audiance were amazed at his(appear).”在学生完成相应的单词拼写后,教师让学生互相之间教学作答的结果,然后自己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检查,紧接着教师要先让学生自己对黑板上的句子进行作答,然后通过抽签的方式,让一些学生在黑板上进行作答。在学生完成作答后,教师再利用现代化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段相应的短剧,然后通过学生对短剧的阅读提出相应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应用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对单词的掌握能力,进而为阅读和续写奠定坚实的基础。
  2.进一步利用现代化科技发展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对于语言学习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语言学习环境,只有在学生学习的环境中充满了这种语言弥漫的氛围,才能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语言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通过现代化科技发展的积极作用,促进良好英语学习环境的创设。例如,在开展必修一中的“English around the world”这一章教学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教学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对世界各个地区不同的英语应用方式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在视频播放完成后,教师可以再用现代化多媒体设施,向学生展示相应地点的语法起源短文。例如:“Later in the next century, people from England made voyages to conquer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nd because of that, English began to be spoken in many other counties.”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要求学生用笔和纸记录下相关重要的内容,在展示完成后,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写下关于各个地区英语起源的过程。由于学生只是粗略的看过一遍内容,对内容的掌握肯定不完善。但是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去概括相关的内容,通过积极性的语言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3.正确看待学生思维的发展,加强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发展
  由于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处于较为成熟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充分将教学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进行实践,并通过实践行为的产生,促进自身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提升英语学习能力,为英语续写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对于必修四的“Women of achievement”这一教学章节的教学,在开始教学前,教师要让学生先对课文内容进行一遍阅读,通过第一遍的阅读,促使文章的内容在学生心中有一个大概的轮廓。然后再一次让学生进行阅读,通过第二遍的阅读,对文章的详细内容在宏观上有一个把控。基于学生两遍阅读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互相之间的口语讨论,促使学生能说、会说、最终变成敢说。并且在学生互相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宏观上把握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而为接下来教学的开展把握具体的走向。在学生完成阅读及讨论后,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提出,再一次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更深一层的把控。
  总之,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其年龄和思维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有正确认识,同时教师要明确英语学习是一个需要环境的过程,因此在教师进行教学时,要进一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且要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就要不断促进学生的实践,通过学生的实践,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带动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吉华.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的策略探讨[J].英语广场,2019(12):131-132.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中学527400)
其他文献
摘 要:建立基于教育城域网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及其业务管理平台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完成区域性统一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和业务管理平台建设以及各种业务数据录入工作之后,保障这些权威数据的安全就必然成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焦作市推广应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笔者对教育基础数据库及其业务管理平台的数据安全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希望给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校园网将计算机引入到教学、教研和管理等各个领域,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环境。但在校园网具体建设、管理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校园网建设的具体实施进行认真调研和仔细分析。在此,笔者把在校园网建设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思考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和交流。  关键词:校园网;网络管理;资源库;网络道德观  中图分类号:TP393.18文献标识码:A文
摘 要:在目前中小学校园网普遍采用用户共享固定带宽接入的联网模式下,P2P应用大量占用网络带宽成为校园网管理的突出问题。在没有对校园网P2P应用进行策略管理的情况下,P2P应用的流量一般占用了网络60%~90%的带宽,使得学校的正常应用往往得不到保障。文章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在实地调查大量校园网实例的基础上,针对P2P应用,从客户端和出口两个方面分别运用Windwos 2008组策略禁止相关软件运行
摘 要:随着全球网络的不断发展,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传播者、实践者的政治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同时也要有面对网络时代的思想准备。本文试图从整合、交互、共享三方面浅析网络时代政治教师必备的思想原则。  关键词:政治教师;网络时代;整合;交互;共享;思想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4-0084-02    信息
摘 要:随着许多省市步入高中新课程改革行列,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学校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从高中新课程教学的特点出发,阐述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挑战、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对策。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改革;教师信息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4-0088-03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引起课程内容设置的改变,各学科教育教学内容将更多地渗透着信息技术,一些内容的教学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才能圆满完成,因此,教师培训在课改过程中变得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必要。教师不仅需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新的教育理论,而且还需要学习新的教育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手段,逐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充分发挥“模式三”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将会为提高教师素质提供新动力。  关键词:模式三;教师
《螽斯》是《诗经》中值得深入分析的一首诗,《诗序》、毛《传》、郑《笺》、孔疏对其的解读构建出一个较为完善的经学阐释系统,却留下螽斯如何与诗旨关联的问题.朱熹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