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因转换是指同源序列之间遗传信息的非交互的传递.该现象最早是在真菌上发现的.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它普遍存在于所有的生物类群中.目前有关它的分子机制已有较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因转换是指同源序列之间遗传信息的非交互的传递.该现象最早是在真菌上发现的.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它普遍存在于所有的生物类群中.目前有关它的分子机制已有较多研究并提出了多种分子模型,其中以DSBR模型和SDSA模型具有较强说服力被较普遍认可.本文对近些年来的这些新进展傲一综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其他文献
以典型水敏感性细砂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平室内砂柱试验,对不同pH值(pH=6,7,9)影响微粒释放过程的微观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盐浓度条件下,pH值对微粒释放过程具有
从小麦品种中国春中克隆了编码光敏色素基因B的脱辅基蛋白,将其定位于4D染色体的长臂上,并命名为TaPhyB3。TaPhyB3的开放阅读框为3501bp,编码一个128kD、具有1165个氨基酸的
维甲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RIG-I)已经被鉴定为RNA病毒感染的细胞传感元件,它与线粒体衔接蛋白MAVS/IPS-1/VISA/Cardif相互作用,诱导I型干扰素(inter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病理改变。目前,已发现多种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D14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慢性炎症过程;T-钙
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dsRNA)能引发细胞的抗病毒机制,其产生效应是因为作用于含有dsRNA结合域(dsRNA·binding domain,DRBD)的酶类和其他功能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能够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是一种重要的肠道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可引发多种疾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EHEC O157:H7通过III型分泌系统(
葡糖胺-6-磷酸合酶催化氨基己糖代谢和细胞壁合成的第一步反应,即利用D-果糖-6-磷酸和L-谷氨酰胺生成葡糖胺-6-磷酸和谷氨酸,该途径的终产物N-乙酰葡糖胺是细菌和真菌细胞壁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甲基化分析的方法多且研究难度大,各种方法都有其一定的优势和不足.本文综述了基因组DNA甲基化和特定DNA片段甲基化状态分析方法新
通过介绍互花米草及其在上海地区的分布状况,以2006年为基准年,利用能值分析法、市场价值法、专家评估法、替代市场法、防护费用法和恢复费用法等方法,评估上海地区互花米草
重金属是海洋沉积物中一类主要的污染物,其累积和释放能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本研究针对2007年在广西北海近岸海域获得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数据首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