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重农民的意愿首先要聆听农民的心声
据《农民日报》8月1日报道,记者在基层采访,一位县农委主任给我讲了一个算账的故事。为了助农民增收,县里决定拿出资金扶持农民发展大棚蔬菜,没想到有农民不欢迎。农委主任带队下去做工作,他给农民算了一笔账:建一亩大棚,政府补助2000元,农民自掏1000元,一亩大棚种蔬菜,一年的收入是4000元,算起来,净挣3000元,这难道不是好事吗?而一个农村妇女也给他算了一笔账:家里3口人,夫妻俩带一个孩子。丈夫外出打工,辛苦一年除去生活费,年底挣回8000元。她自己种两亩地,撒把种子就有收成,娘俩一年的生活开支和孩子上学的钱就都有了,这样全家一年纯收入8000元。如果建大棚种蔬菜,一个妇女肯定不行,丈夫要回来帮忙,打工的收入没有了。两亩大棚一年收入6000元,还不算全家3口的生活费开支和孩子的学费,干吗要建大棚种蔬菜呢?
简单两笔账,启示却很多。细想起来,两个人算的账虽然结果相反,出发点却是相同的。农委主任代表的政府部门,为了实现农民增收,积极发展蔬菜产业,值得肯定。农民,则是根据自身家庭具体经营情况认为,你政策虽好,却不能为我带来真正的实惠,我当然就不欢迎。
由此可见,凡事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这话说起来容易,做直来难。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凡是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一定要倾听农民的心声,尊重农民的意愿。
据《农民日报》8月1日报道,记者在基层采访,一位县农委主任给我讲了一个算账的故事。为了助农民增收,县里决定拿出资金扶持农民发展大棚蔬菜,没想到有农民不欢迎。农委主任带队下去做工作,他给农民算了一笔账:建一亩大棚,政府补助2000元,农民自掏1000元,一亩大棚种蔬菜,一年的收入是4000元,算起来,净挣3000元,这难道不是好事吗?而一个农村妇女也给他算了一笔账:家里3口人,夫妻俩带一个孩子。丈夫外出打工,辛苦一年除去生活费,年底挣回8000元。她自己种两亩地,撒把种子就有收成,娘俩一年的生活开支和孩子上学的钱就都有了,这样全家一年纯收入8000元。如果建大棚种蔬菜,一个妇女肯定不行,丈夫要回来帮忙,打工的收入没有了。两亩大棚一年收入6000元,还不算全家3口的生活费开支和孩子的学费,干吗要建大棚种蔬菜呢?
简单两笔账,启示却很多。细想起来,两个人算的账虽然结果相反,出发点却是相同的。农委主任代表的政府部门,为了实现农民增收,积极发展蔬菜产业,值得肯定。农民,则是根据自身家庭具体经营情况认为,你政策虽好,却不能为我带来真正的实惠,我当然就不欢迎。
由此可见,凡事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这话说起来容易,做直来难。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凡是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一定要倾听农民的心声,尊重农民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