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丹:
月亮的诗意与浪漫
大家好,过节的时候,我们来追问是谁塑造了我们的心灵,我望着这些庄严的面孔,他们的身上有中国的历史,他们的眼中有我们灵魂的折射。
是谁塑造了我们的心灵?我想中国人是最热爱山川的,中国人是诗意纵横的,中国人的心灵是在艺术中陶冶的。天地有情,万古永恒。每一个中国人,不仅仅是在这些楼台馆所之中,以狭义的文化,学习的方式,完成成长。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春花秋月中穿行而过,如同中国人说“沐春风思飞扬,凌秋云思浩荡。”一个人见到大地阳气蒸腾的时候,思绪是腾飞的,而在此刻秋云壁立,一个人胸怀始开,襟怀浩荡。春花秋月不是无情物,它酝酿了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它酝酿了我们生命中的灵感,这一切形成了中国人那种诗意联翩的思维方式。
今年的国庆赶得很巧,恰好也在中秋,我们就来说一个意象,天空这一轮明月,万古在心,今天它照亮了我们什么样的心灵呢?我们心灵的成长在千年之前,在物质还相对贫瘠的时代,却有一种豪奢的精神世界,那就是人跟明月之间的默契。我们在今天,在繁忙喧嚣之中,有几个人去真正思考,如果我们失去了月亮下这样一种澄净的心灵反省,而只剩下了公众的空间,我们还能够真正看见自己的心灵吗?我们还能去追问塑造心灵的由来吗?
有那么多的诗人,明月在心,在明月之中他们看到了什么呢?李白会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他在忧伤的时候,“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可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今天我们会笑话,这是一种愚痴,这是一种幼稚,李白也知道,李白自己也说“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但是那有什么关系呢?值此一刻,“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只要你愿意相信,人与明月终有一天会在云端重逢,每个人生命中的月色,都是不一样的。曹丕看见的是“星汉西流夜未央,明月皎皎照我床”的忧伤。但是他父亲魏武帝曹操看见的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那样一个创立大业求贤若渴的人,心中看见的是明月照出的忧思和壮志。杜甫的明月是“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一个人看见了月光下内心的孤单和忧沉,我们会学习明净,我们会了解永恒,我们也许不会像在太阳下那么狂躁,因为我们会懂得,花未全开月未圆,也就是说在致极圆满之前,在凋零与缺损还没有开始之前,让我们悠然等待,让我们不要那么急功近利地去追究结果,而从容不迫地享受过程。
所以在这个节日里,我祝福所有的朋友,都拥有心中的那轮明月,都拥有中国人写意的诗画的浪漫生活,让这一切不仅塑造历史,也塑造了我们眼前每一个人的心灵。祝福大家。
徐冰:
艺术是心灵的遗产
我今天想谈的,就是我的老师,这些艺术界的前辈对我的影响,对我们这一代人心灵上的影响。
齐白石先生是一个民间艺人,同时他身上具备了非常强的工匠特色,但是他又是一个文人,具有非常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我为什么喜欢他的东西,是因为他对我们这一代人,对我的艺术影响。因为在艺术圈,在年轻时候,在你的感觉非常敏感的时候,在你精力非常充沛的时候,你可以画得非常好,但是到了你年龄大了以后,由于你的感觉,你的控制技术,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以后,慢慢地你的艺术会下来。但是唯独齐白石先生,他是越画越好。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是齐白石先生在他年轻的时候,有非常深厚的功底;另外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对生活的热爱。你可以看到他画的一棵白菜,两个辣椒,这个白菜画得那么可爱,这个辣椒画得这么红。只有不愿意离开生活,对生活热爱到这个程度的人,才可以把辣椒看得这么红。这些东西对我在艺术上的启发非常深刻。
另外一点,齐白石先生的艺术透着中国的智慧,透着一种真正的中国的情怀,所以他的东西是超越艺术和超越技法的,它是生命的。他在七十岁的时候,他跟别人说我现在才知道其实我不会画画,别人说不会吧?说你是绘画大师怎么能不会画画呢?他说我真的不会画画,我现在才开始懂我不会画画。事实上他的意思是说,艺术绘画本身是超越技法的,他是从无法到有法,再到无法的境界。
齐白石对我们这一代人,在心灵上,在情趣上,在品位上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我们都知道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国际艺术家叫安迪·沃霍尔,是美国的波普艺术的代表,波普艺术简单讲是什么。它就是把流行文化引入到严肃的纯艺术当中。但是我想安迪·沃霍尔这么大的国际影响,但是比起齐白石是小巫见大巫,因为齐白石更早地而且真正地更广泛地把艺术引入到生活中,把高尚的纯粹的艺术和真正的生活结合起来。比如说我们都可以回想一下,在过去的生活用品中,像脸盆,像暖壶上的图案,像床单上的花纹,像沙发靠垫上的绘画,很多都是齐白石的虾米螃蟹花鸟草虫这些内容。这些东西现在看起来,我们觉得是一种很土很过时的审美,但这些东西真正地影响了一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品位。它的价值在于什么呢?一个大的社会环境背景,社会的运动趋向之下,有人用他的艺术,为我们每一个人,存留了一份中国真正发自内心的品位和审美,及内心情趣所珍惜的这一部分东西。它真正地把一种属于我们血液中的中国人的纯真美好的东西,给保留了下来。谢谢大家。
谭盾:
声音需要智慧的启迪
报效祖国很重要的是需要有智慧,需要勇敢,更需要创新。为什么我这样说呢?就是现在我突然觉得,我之所以讲这个话,是因为我想起一位非常受我尊敬的、杰出的老一辈的作曲家贺绿汀先生,他也是我的老乡,也是湖南人。那么你们知道游击队之歌吗?“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这首歌就是由贺绿汀先生创作的。
1974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学生,那个时候我特别想成为一个中国的作曲家,当时在那个环境里面,我听不到其他的更多的音乐,我就老听这首《游击队之歌》。突然有一天,我说我应该去找是谁写了《游击队之歌》,因为太好听了。他们说是一个湖南人贺绿汀。
那个时候没有钱,我自己就坐上了一列通往上海的火车,上去了以后我就一直没有买票,就怕查出来。我就找到了一个厕所,上面写着厕所已坏,然后我就在里面蹲了20个小时。到了上海以后,我就去找贺绿汀,他住在泰安路。
有一天晚上,我记得那时候没有路灯,很黑,终于找到了泰安路一号,我就敲开了那黑暗的门,上到了顶层,就找到了贺绿汀先生。他说你是谁,我现在状况不是太好,你怎么敢来看我。我说我是从湖南来的,我是您的老乡哎。他说你来干什么。我说我想当作曲家,我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声音,我希望能够创作出一种声音,这个声音可以报效这个国家,回报这块土地。他说你作过什么东西,我就把我小时候写的几首歌给他看,其中还有一首叫《我梦见了毛主席》,他看了这首歌以后,他说你想做中国的作曲家,你想报效国家,你知道吗,报效国家是需要智慧的。我说智慧在哪里呀?他说智慧在心灵里。我说为什么会在心灵里呢?他说智慧需要学习,需要天天向上,需要去寻找真正你自己觉得被感动的东西,你自己感动了才可以感动别人。那么你自己如何感动?就是说你触及的、你挖掘的、你传承的、你学习的所有东西,都应该是你自己觉得那是你自己的东西。
我回到湖南以后就一直在想,我的心灵在哪里?我的心里边能不能装上能够感动我自己的声音,寻找了那么多年以后,我觉得其实这个声音就在我的生活里,就在我的泥土里。最近我突然觉得我应该跟共和国借一些土地,我想用共和国的泥土,做成一个泥土的乐器,奏出大地的声音。我其实在做陶乐的时候,无论是在台湾的莺歌,还是在陕西的富平,还是在香港的黄大仙,我就发现祖国大地上的每一块石头和每一寸土地的声音都不一样,就像这片土地上的千千万万的人民一样,他们的心灵总有自己的理想,总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声音。后来我做了一件陶乐器,让它发出声音,发出中国大地的声音,这就是在国庆60周年的时候,我最希望献给这片土地、这个国家的一份心情。谢谢。
马未都:
汉字给了我们尊严
我们的文化基因构成了我们文化的绚烂。我们的基因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汉字。
当我们的先人在龟甲上刻上第一个字时,没想到它能够跨越数千年,将信息传达至今日。我们幸福哇!能与祖先沟通。一个美国汉学家对我说:“你们中国人太幸运了,能看懂几千年前的文章,而英文却不能。”原因是:我们的汉字是表意的,英文是表音的。人类的声音一直在改变,人类的情绪一直在延续。
比如我们常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出自《论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出自《左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出自《汉书》。至于出自《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今天读来依旧亲切。古人的智慧,通过文字的积累,铸成丰碑。
我们的文化给我们曾经带来过什么呢?自汉代起,唐、宋、元、明、清,我们的祖国曾数次成为世界最强国,为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凡是那时来过中国的外国人,都惊叹中国的文明程度,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盛赞那时的中国繁盛昌明、工商业发达、城市繁华热闹,马可波罗写下的游记,使每一个西方人都对中国无限神往。
可是,19世纪以来,这长达150年的痛楚,中国人不堪回首哇!我们曾错误地将挨打的局面归咎于文化的厚重,似乎中国人已背负不起。错误地将自己的文化视为落后,使中国人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我们一直在寻找新的出路,一百多年过去了,蓦然回首,发现出路仍是我们的文化。
我们今天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灿烂文化,浩瀚无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今天的中国人,重新接受并享受这迟来的愉悦,重新把自己的文化置放在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成熟的体现。
我们今天已清晰地看到,文化的创造力,文化的软实力。汉字的基因构成了我们灿烂的文化,灿烂的文化为我们带来了生活的乐趣。传统文化为中国人民创造财富的同时,教育了国人怎样去尊重文化,善待文化。文化的魅力不仅仅是带给我们感官的愉悦,更重要的是带给了每一个中国人内心的尊严。
根据《影响中国·是谁塑造了我们的心灵》主题演讲视频整理
编辑张金余
月亮的诗意与浪漫
大家好,过节的时候,我们来追问是谁塑造了我们的心灵,我望着这些庄严的面孔,他们的身上有中国的历史,他们的眼中有我们灵魂的折射。
是谁塑造了我们的心灵?我想中国人是最热爱山川的,中国人是诗意纵横的,中国人的心灵是在艺术中陶冶的。天地有情,万古永恒。每一个中国人,不仅仅是在这些楼台馆所之中,以狭义的文化,学习的方式,完成成长。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春花秋月中穿行而过,如同中国人说“沐春风思飞扬,凌秋云思浩荡。”一个人见到大地阳气蒸腾的时候,思绪是腾飞的,而在此刻秋云壁立,一个人胸怀始开,襟怀浩荡。春花秋月不是无情物,它酝酿了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它酝酿了我们生命中的灵感,这一切形成了中国人那种诗意联翩的思维方式。
今年的国庆赶得很巧,恰好也在中秋,我们就来说一个意象,天空这一轮明月,万古在心,今天它照亮了我们什么样的心灵呢?我们心灵的成长在千年之前,在物质还相对贫瘠的时代,却有一种豪奢的精神世界,那就是人跟明月之间的默契。我们在今天,在繁忙喧嚣之中,有几个人去真正思考,如果我们失去了月亮下这样一种澄净的心灵反省,而只剩下了公众的空间,我们还能够真正看见自己的心灵吗?我们还能去追问塑造心灵的由来吗?
有那么多的诗人,明月在心,在明月之中他们看到了什么呢?李白会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他在忧伤的时候,“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可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今天我们会笑话,这是一种愚痴,这是一种幼稚,李白也知道,李白自己也说“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但是那有什么关系呢?值此一刻,“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只要你愿意相信,人与明月终有一天会在云端重逢,每个人生命中的月色,都是不一样的。曹丕看见的是“星汉西流夜未央,明月皎皎照我床”的忧伤。但是他父亲魏武帝曹操看见的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那样一个创立大业求贤若渴的人,心中看见的是明月照出的忧思和壮志。杜甫的明月是“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一个人看见了月光下内心的孤单和忧沉,我们会学习明净,我们会了解永恒,我们也许不会像在太阳下那么狂躁,因为我们会懂得,花未全开月未圆,也就是说在致极圆满之前,在凋零与缺损还没有开始之前,让我们悠然等待,让我们不要那么急功近利地去追究结果,而从容不迫地享受过程。
所以在这个节日里,我祝福所有的朋友,都拥有心中的那轮明月,都拥有中国人写意的诗画的浪漫生活,让这一切不仅塑造历史,也塑造了我们眼前每一个人的心灵。祝福大家。
徐冰:
艺术是心灵的遗产
我今天想谈的,就是我的老师,这些艺术界的前辈对我的影响,对我们这一代人心灵上的影响。
齐白石先生是一个民间艺人,同时他身上具备了非常强的工匠特色,但是他又是一个文人,具有非常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我为什么喜欢他的东西,是因为他对我们这一代人,对我的艺术影响。因为在艺术圈,在年轻时候,在你的感觉非常敏感的时候,在你精力非常充沛的时候,你可以画得非常好,但是到了你年龄大了以后,由于你的感觉,你的控制技术,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以后,慢慢地你的艺术会下来。但是唯独齐白石先生,他是越画越好。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是齐白石先生在他年轻的时候,有非常深厚的功底;另外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对生活的热爱。你可以看到他画的一棵白菜,两个辣椒,这个白菜画得那么可爱,这个辣椒画得这么红。只有不愿意离开生活,对生活热爱到这个程度的人,才可以把辣椒看得这么红。这些东西对我在艺术上的启发非常深刻。
另外一点,齐白石先生的艺术透着中国的智慧,透着一种真正的中国的情怀,所以他的东西是超越艺术和超越技法的,它是生命的。他在七十岁的时候,他跟别人说我现在才知道其实我不会画画,别人说不会吧?说你是绘画大师怎么能不会画画呢?他说我真的不会画画,我现在才开始懂我不会画画。事实上他的意思是说,艺术绘画本身是超越技法的,他是从无法到有法,再到无法的境界。
齐白石对我们这一代人,在心灵上,在情趣上,在品位上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我们都知道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国际艺术家叫安迪·沃霍尔,是美国的波普艺术的代表,波普艺术简单讲是什么。它就是把流行文化引入到严肃的纯艺术当中。但是我想安迪·沃霍尔这么大的国际影响,但是比起齐白石是小巫见大巫,因为齐白石更早地而且真正地更广泛地把艺术引入到生活中,把高尚的纯粹的艺术和真正的生活结合起来。比如说我们都可以回想一下,在过去的生活用品中,像脸盆,像暖壶上的图案,像床单上的花纹,像沙发靠垫上的绘画,很多都是齐白石的虾米螃蟹花鸟草虫这些内容。这些东西现在看起来,我们觉得是一种很土很过时的审美,但这些东西真正地影响了一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品位。它的价值在于什么呢?一个大的社会环境背景,社会的运动趋向之下,有人用他的艺术,为我们每一个人,存留了一份中国真正发自内心的品位和审美,及内心情趣所珍惜的这一部分东西。它真正地把一种属于我们血液中的中国人的纯真美好的东西,给保留了下来。谢谢大家。
谭盾:
声音需要智慧的启迪
报效祖国很重要的是需要有智慧,需要勇敢,更需要创新。为什么我这样说呢?就是现在我突然觉得,我之所以讲这个话,是因为我想起一位非常受我尊敬的、杰出的老一辈的作曲家贺绿汀先生,他也是我的老乡,也是湖南人。那么你们知道游击队之歌吗?“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这首歌就是由贺绿汀先生创作的。
1974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学生,那个时候我特别想成为一个中国的作曲家,当时在那个环境里面,我听不到其他的更多的音乐,我就老听这首《游击队之歌》。突然有一天,我说我应该去找是谁写了《游击队之歌》,因为太好听了。他们说是一个湖南人贺绿汀。
那个时候没有钱,我自己就坐上了一列通往上海的火车,上去了以后我就一直没有买票,就怕查出来。我就找到了一个厕所,上面写着厕所已坏,然后我就在里面蹲了20个小时。到了上海以后,我就去找贺绿汀,他住在泰安路。
有一天晚上,我记得那时候没有路灯,很黑,终于找到了泰安路一号,我就敲开了那黑暗的门,上到了顶层,就找到了贺绿汀先生。他说你是谁,我现在状况不是太好,你怎么敢来看我。我说我是从湖南来的,我是您的老乡哎。他说你来干什么。我说我想当作曲家,我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声音,我希望能够创作出一种声音,这个声音可以报效这个国家,回报这块土地。他说你作过什么东西,我就把我小时候写的几首歌给他看,其中还有一首叫《我梦见了毛主席》,他看了这首歌以后,他说你想做中国的作曲家,你想报效国家,你知道吗,报效国家是需要智慧的。我说智慧在哪里呀?他说智慧在心灵里。我说为什么会在心灵里呢?他说智慧需要学习,需要天天向上,需要去寻找真正你自己觉得被感动的东西,你自己感动了才可以感动别人。那么你自己如何感动?就是说你触及的、你挖掘的、你传承的、你学习的所有东西,都应该是你自己觉得那是你自己的东西。
我回到湖南以后就一直在想,我的心灵在哪里?我的心里边能不能装上能够感动我自己的声音,寻找了那么多年以后,我觉得其实这个声音就在我的生活里,就在我的泥土里。最近我突然觉得我应该跟共和国借一些土地,我想用共和国的泥土,做成一个泥土的乐器,奏出大地的声音。我其实在做陶乐的时候,无论是在台湾的莺歌,还是在陕西的富平,还是在香港的黄大仙,我就发现祖国大地上的每一块石头和每一寸土地的声音都不一样,就像这片土地上的千千万万的人民一样,他们的心灵总有自己的理想,总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声音。后来我做了一件陶乐器,让它发出声音,发出中国大地的声音,这就是在国庆60周年的时候,我最希望献给这片土地、这个国家的一份心情。谢谢。
马未都:
汉字给了我们尊严
我们的文化基因构成了我们文化的绚烂。我们的基因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汉字。
当我们的先人在龟甲上刻上第一个字时,没想到它能够跨越数千年,将信息传达至今日。我们幸福哇!能与祖先沟通。一个美国汉学家对我说:“你们中国人太幸运了,能看懂几千年前的文章,而英文却不能。”原因是:我们的汉字是表意的,英文是表音的。人类的声音一直在改变,人类的情绪一直在延续。
比如我们常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出自《论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出自《左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出自《汉书》。至于出自《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今天读来依旧亲切。古人的智慧,通过文字的积累,铸成丰碑。
我们的文化给我们曾经带来过什么呢?自汉代起,唐、宋、元、明、清,我们的祖国曾数次成为世界最强国,为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凡是那时来过中国的外国人,都惊叹中国的文明程度,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盛赞那时的中国繁盛昌明、工商业发达、城市繁华热闹,马可波罗写下的游记,使每一个西方人都对中国无限神往。
可是,19世纪以来,这长达150年的痛楚,中国人不堪回首哇!我们曾错误地将挨打的局面归咎于文化的厚重,似乎中国人已背负不起。错误地将自己的文化视为落后,使中国人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我们一直在寻找新的出路,一百多年过去了,蓦然回首,发现出路仍是我们的文化。
我们今天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灿烂文化,浩瀚无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今天的中国人,重新接受并享受这迟来的愉悦,重新把自己的文化置放在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成熟的体现。
我们今天已清晰地看到,文化的创造力,文化的软实力。汉字的基因构成了我们灿烂的文化,灿烂的文化为我们带来了生活的乐趣。传统文化为中国人民创造财富的同时,教育了国人怎样去尊重文化,善待文化。文化的魅力不仅仅是带给我们感官的愉悦,更重要的是带给了每一个中国人内心的尊严。
根据《影响中国·是谁塑造了我们的心灵》主题演讲视频整理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