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乐群性人格大学生初始沙盘特征比较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j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高、低乐群性人群的初始沙盘特征,验证沙盘游戏的人格评估功能。

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设计,使用16种人格因素量表筛选高乐群性56人、低乐群性36人。

结果

在沙具使用维度:高乐群人群在总数、植物、生活用品类沙具多于低乐群人群[分别为(27.77±11.01)分,(20.94±8.76)分,(7.30±6.43)分,(3.25±2.85)分,(3.66±2.86)分,(2.25±2.57)分],在宗教类沙具使用少于低乐群组(0.30±0.47)分,(0.86±1.09)分;在沙盘操作维度:高乐群组多从玩具开始(94.6%,25%),对沙的态度以轻轻随意碰触和几乎不碰为主(28.6%,5.6%,62.5%,41.7%),多使用草(55.4%,27.8%),多使用现实人物(83.9%,50%),少使用虚拟人物(55.4%,83.3%),创造过程多动态变化(14.3%,0%),主题场景以社会场景为主(39.3%,0%);沙盘主题特征维度:高乐群组少出现空洞、忽视、受伤主题[(3.6%,19.4%)、(0%,8.3%)、(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乐群性人群在沙盘游戏中有特征性表现,初始沙盘具有人格评估的功能和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在海拔3780 m高原环境,研究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抗模拟飞行造成的认知疲劳作用。方法12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在进驻海拔3780 m 50 d后参与试验,接受多重任务和基本认知能力测试。采用被试内试验设计,首先进行90 min连续的模拟飞行操作诱发脑力疲劳状态,在第一种试验条件下,受试休息15 min,再进行认知能力测试;在第二种试验条件下,受试进行15 min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再进行认知能力测试。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在父母的敌意与青少年外化行为问题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中2008年横断数据,对其中4375名10~21岁在校学生数据进行分析;外化问题和父母教养方式由在校学生报告,父母敌意由家长报告。结果①父母的敌意[(9.18±3.56)分,(8.94±3.18)分]、父亲教养方式(监控、引导、严厉)[(3.39±1.16)分,(3.21±1.0
目的调查青年职工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现状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使用中文版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和幸福指数量表对5972名青年职工进行调查。结果青年职工基本心理需要满足[(4.36±0.71)分]整体上表现出良好的态势,归属需要满足程度[(4.70±1.05)分]最高,自主需要满足[(3.96±1.21)分]和自主需要满足受阻程度[(4.08±1.17)分]略低,归属需要满足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