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公园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下班回家,都要经过莲花公园,有时会遇见一些自强不息的草台班子,在那里圈地唱歌,其中主持人口才相当了得,对着麦克风不歇气地讲江湖套话,由不得你不往场子那边看上几眼。当然也会有看热闹的,稀稀拉拉地围着,而我却从未停过匆匆的脚步。对面就是福升大厦,那里有我的家,回家,才是工作一天之后的头等大事。
  回到家,通常妻子还在菜市场采购,工薪族差不多都这样,只能在下班后赶去市场买菜,等拎着菜进家门,天已经黑了。而过不了多一会,窗外就会有歌声或音乐聲飘进来。这个时候,不用看时间都知道,已经时过7点,周边居民区的中老年妇女们吃过晚饭,准时到莲花公园“上班”了。
  莲花公园的广场舞,是一班中老年妇女的固定节目,每天晚上的这个时间点,都会歌照唱舞照跳。和别的地方不大一样,在莲花公园跳舞的,很少有老头,年轻人更不多见,这就让它的观赏性大打折扣。我不知道更多的人会怎么想,就我而言,看一群中老年妇女跳舞,实在是没多大意思,所以,每次经过,我都是脚步匆匆,视而不见。而在汾江河对面的中山公园,跳舞的人群结构就比较丰富,经常会有年轻人出没舞场,甚至还有老头子,站在边上看一阵,最后实在是忍不住,参与进去炫一下“鬼步舞”,那些随着节奏弹跳的花式舞步,看得人不点赞都不行。
  莲花公园的广场舞主力,主要是中老年妇女,也不知是从哪儿冒出来的,除了出没于灯火昏暗的晚上,每天早上只要不下雨,这班人也是雷打不动,坚守岗位。每天上班,我都要到莲花公园公共自行车站去租车,经过时晃眼一看,还是那批人在跳来跳去,好像她们一天到晚除了跳舞就不会再有别的事情可做了。
  而老头们的主业是打牌。每天早餐后就开始往公园里聚集,公园里的石桌石凳经常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周围便会站一大圈儿看热闹的人。看着看着不过瘾,干脆现场约上几个,席地而坐,直接在地上开战,红桃方块,大王小王,打得不亦乐乎。
  偶尔会有人提一个水桶,扛一杆毛笔,蘸着水在地上写大字,一笔一画,颇见功力。只是围观者不多,喝彩的更少,写着写着就觉得很无聊,以后就再也不来了。最后还是打牌人气旺,就算特殊时期,也有人跑到公园里打。直到周围被铁栏栅围住了,还拉上了红色标语,老头们才不得不收手。
  我家住莲花公园对面,楼层不高,那边播啥歌都能听到,曾经流行一时的《小苹果》,听着听着就学会了。还有一首《杜十娘》,之前听都没听过,而它差不多就是莲花公园每天晚上的必播歌曲。也不知道是谁,就那么喜欢杜十娘,反反复复唱来唱去,把我的耳朵都听得出油了,甚至都会唱了。老实说,我至今都没想通,杜十娘碰上这么个渣男,为什么不一脚踢掉,还在那儿一往情深地唱啊唱。
  然而,我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甚至连广场舞都不会跳,成天就是工作学习打拼奋斗,失去了不知多少平凡的乐趣,不也是自愿的吗?
  作者简介:周崇贤,系中国作协会员,迄今出版文学及学术著作三十多部。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很有生活气息的学科,以往灌输的方式让学生常常感觉法律条文冗长拗口,知识点多,原理晦涩,学生兴趣不足,学习效果不佳。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关注学生生活,将生活中的现象、事件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到具体活动中进行知识的体验和总结,达到知行合一的高度。本文以《法不可违》为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进行构建。
我是在1999年7月7日至9日参加高考的。至今已过去二十年,有一件事刻骨铭心。   我的老家在滇东北一个偏僻的大山里。我清晰地记得那是7月5日,离我高考的日子只有一天了,我发现自己身上只剩二十元钱。这点钱无论如何也不够高考期间的花费。我向很多同学借钱,没有借到。无奈之下,只好用仅存的那点钱买车票回家。虽然知道家里是拿不出钱,但我还是抱着一丝希望。   县城离家约二百公里,路况很差,并且只能坐车
目的:探索情感平衡与生活事件、自我不和谐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情感平衡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自我不和谐量表对贵阳市某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7221份,控制性别、年龄、专业、年级、生源地等人口学变量后,情感平衡与生活事件、自我不和谐存在负相关(P<0.001)。生活事件可以负向预测情感平衡(β=-0.35,P<0.001),自我不和谐在生活事件与情感平衡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18。结论:大学生情感平衡与生活事件存在密切关系,自我不和谐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