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开放:IB为何会在美国公立学校中获得快速发展

来源 :外国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lu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教育在世界各地愈加受欢迎,尤其是作为“国际教育领跑者”的国际文凭(IB)教育在全球不断扩展。尤其是IB在美国公立学校中的推广大获成功,并且呈现出一种“从精英走向大众”的独特现象。这种现象背后的政策成因在于美国政府的支持,IB项目对美国教育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包括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公平,推动公立学校走向国际化,以及提升教师质量等。尽管IB项目在美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一些争议,但这种争议并没有成为主流之声,IB项目仍将在争议中继续发展。
其他文献
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是一个临床治疗具有挑战性的群体,以往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进行反复多次的含铂化疗。然而,自引入铂类化疗以来,其对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期的改善进展甚微。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已在许多国家获批,用于对铂类药物敏感的卵巢癌复发患者的维持治疗。无论患者是否有BRCA1/2突变,都可以使用奥拉帕利进行维持治疗。在SOLO2的初期分析中,对于BRCA1/2突变铂敏感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奥拉帕利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相比安慰剂显著延长(19.1个月vs. 5.5个月, HR=0.30, 95%CI:0.22~0.41
21世纪初期新西兰中小学完成校内数字接入环境建设后,校内出现以“数字欺凌”为表征的数字鸿沟。为弥合中小学数字鸿沟,新西兰提出“预防—治理”弥合实践框架,框架围绕“数字技能教育”和“数字技术管理”两类主题展开。在“预防框架”部分,学生通过数字联盟建设、数字公民学习和数字技术能力考试三项举措,提高数字技能与伦理水平。教师通过预估校内数字风险、预设校内数字欺凌事件治理路径和预设多元主体协同管理机制三项举措,提高数字技术管理能力。在“治理框架”部分,围绕校内数字鸿沟突出结果“数字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