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混合菌系实现右旋磷霉素手性生物转化的初步研究

来源 :生物技术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eid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了一条通过混合菌系把右旋磷霉素转化为左旋磷霉素的生物转化新途径。采用"右旋磷霉素利用菌"和"左旋磷霉素抗性菌"两种筛选模型,从某制药厂土壤中筛选到了7株右旋磷霉素利用菌和6株左旋磷霉素抗性菌。将上述13株菌混合接种到以0.5%右旋磷霉素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30℃、150r/min培养3~5d,经磷霉素敏感菌生物检测、薄层层析(TLC)检测,初步确证了转化产物中存在左旋磷霉素。对右旋磷霉素的手性生物转化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发现接种时带入少量肉汤培养基对转化
其他文献
BioScience Technology 05/2005(增刊)10页报道:美国新不伦瑞克科学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种可以在30秒内自动计数酵母细胞的新的仪器,从而结束了手工计数酵母细胞的历史。与原先可以自
期刊
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城镇化模式和区域规划的视角,将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放在区域发展的系统之中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主张解决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
胡麻耐旱、耐寒,耐瘠薄、喜凉爽,是华北、西北一带高寒干旱山区的重要油料作物之一。文章以阳曲县为例,从生育特点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及适应性入手,分析研究县域种植区域布局规
在亚麻愈伤分化再生系统基础上对诱导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加以改良.创立了一套新的亚麻再生系统--直接分化再生系统.该系统使外植体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直接获得分化芽,且在个
为适应老龄人口持续增加、老人学习机会不足,实现终身学习,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在乡镇市区设立了多所"乐龄学习资源中心"。中心的主要目标是结合民间组织、政府组织及非营利组织等
首先用尿素法合成了水滑石(HT),然后用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对水滑石进行插层,得到了插层的水滑石(SMAS-HT),最后通过反相悬浮聚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丙烯酸/水滑石纳米复合凝胶,其
线粒体是细胞中的微观动力室,其产生我们体内几乎所有的能量和热,且消耗大部分氧和食物热量。它们也是细胞代谢的主要控制者和细胞死亡程序(凋亡)的执行者。一氧化氮气体(NO)—
【正】众所周知,技工学校承担着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合理的专业课设置和重要的实践操作学习是技工学校不断追求的目标,然而技校学生的整体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不够
肝门部胆管癌占所有胆道肿瘤的50%~70%,是最常见的胆道肿瘤,若能获得R0切除,5年生存率为17%~([1])。1965年美国学者Klatskin~([2])首次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了阐述,并发现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