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东段燕山早期正长岩-花岗岩杂岩的成因和意义

来源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zgjc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南岭东段赣南地区存在燕山早期正长岩-花岗岩组合, 陂头-塔背杂岩体是其典型实例. 该杂岩体由塔背正长岩和陂头钾长花岗岩构成, 它们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88.6 2.2) Ma和(186.3 1.1) Ma. 塔背正长岩的SiO2为62.40% ~68.75%, 富碱(K2O+Na2O = 10.56%~11.96%), 钠大于钾(K2O/ Na2O = 0.56 ~0.93), 准铝(A/CNK = 0.80~1.00), 富集LILE (Rb, Ba和K)和HFSE (Th, U
其他文献
目前,英语教育进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英语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姜大源先生提出的"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对现今的英语课程教学
语言转向是哲学研究的一次革命,同时也对人文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欧洲大陆语言哲学观来看语言转向对口译的发展,意在强调通过语言传统认识的改变对口译活动的影
华北东部新生代沉积中心区受新生代快速沉积的影响, 前新生代地层于现今处于最高古地温, 前期的古地温信息已不复存在, 但新生代沉积厚度较小的相对隆起区或古-中生代残留盆地中, 前第三纪不同构造层内的镜质体反射率(Ro)古温标数据所记录中生代古地温信息未被晚期热事件所叠加覆盖, 从而使得前新生代的古地温信息得以保存. 根据华北东部盆地古、中生代构造层中镜质体反射率恢复的古地温梯度和古热流结果表明: 华
本文分析了如何通过英汉语言中词义和语篇结构的文化差异对比,在成人英语教学中渗透语言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质。 This article analyzes how to infil
Indian Central Water (ICW) and Subantarctic Mode Water (SAMW) formation rates are estimated from two air-sea flux products, the Comprehensive Ocean-Atmosphere D
推广完备正交函数系(OFSE)展开方法,应用它研究冕环中无耗散扭转Alfvén波和快波耦合的时变过程.采用这种方法,从数学上描述了总体波模的固有角频率,从理论和数值计算结果两
在分析FY-2 VISSR杂散光成因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主要部分,即折镜直接反射形成杂散光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建模.提取了特定区域目标的高阶统计特征,通过对地球圆盘外区域杂散光特征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完成一系列任务.听力练习围绕任务进行设计可取得最佳效果,将任务
本论文从中目的政治的统一性;民族的融合;思想的提倡;统一文字四个方面用述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所以能顽强地生存发展并绵延至今而不坠,究其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统一特征所
英语教学要"以生为本",使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应用英语教学的策略.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获取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