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技术视阈下的知识产权

来源 :求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123456789dt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不仅需要尊重和保护私权,构建有序的社会状态,同时还须借助治理技术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实现社会共同利益。知识产权所引发的矛盾冲突从根本上说源于知识产权主体和客体的对立,即知识产权主体所蕴含的个人主义和知识产权客体所固有的集体主义之间的对立。国家协调知识产权矛盾的进路可以大致概括为两种:一是利益平衡路径或利益分享路径,二是知识公共领域之捍卫路径。
其他文献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来,政策制定者常把货币政策作为稳定产量、减少通货膨胀的首选政策。然而,货币政策只有和一定经济社会条件相结合才会起作用,那么,联系经济社会条件,实施货币政策就是一理性选择。由于不同经济变量受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时间迟滞,于是,在经济结构约束条件下设定最优工具值,央行如何选择合适货币政策动态优化工具,以促使货币政策收益最大化将成为央行"预期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预期对货币政策选择的影响,并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分析了考虑预期的IS曲线和菲利普斯拓展曲线对货币政策选择的作用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管理内容之一,如何在前期识别供应链的各类风险,并就各风险因素对供应链作用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是关系到供应链效能发挥的关键,本文首先对当前供应链风险识别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基于SCOR的供应链分层模型,并就供应链风险的预测引入了相关的识别指标,构建出以8大类36个子项风险变量组成的指标体系。并应用模糊综合方法对供应链的各级风险变量做了理论上的权重分配。
本文基于2009年对湖南丘陵区双季稻生产实地调查的数据,通过分析发现湖南水稻生产存在品种多而杂乱、施肥过量且施肥结构不合理、生产成本高、生产技术落后、病虫害和旱涝灾害严重以及农田水利设施缺失和老化等问题。因此,为稳定并提高水稻产量,本文提出应大力推广超级优质品种水稻、积极引导农户合理施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先进水稻技术普及率,并进一步完善政府扶持政策的对策建议。
作为社会系统两大子系统的科技与政治,其相互影响主要体现在科技的类意识形态性对政治合法性的挑战和政治思维对科学思维的颠覆及其对技术成果的霸用。对科技与政治相互影响问题的研究在政治学领域中已有许多论述,但是对于整个影响过程的链式过程或具体动态描述却关注不够。通过对科技—政治影响过程进行动态分析一定程度上揭示这一自洽机制存在可以把握的演化规律。
本文通过对2005-2008年间在深沪两地上市的48家公用事业行业上市公司与852家非公用事业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发现公用事业行业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其他公司相比有显著差异。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公用事业行业自身的特殊性以及由于其特殊性而备受政府严格管制等因素决定的。研究发现,公用事业行业的企业债务比率比较低;盈利能力、规模、资产有形性等关键因素对公用事业行业的公司资本结构有显著影响;企业盈利能力、企业规模、资产有形性、股权结构等对公用事业行业的企业的作用都有不同影响。
本文界定了和谐稳定的内涵,指出和谐稳定是建立在制度和规范的基础之上,以良好的运行机制作保障,能够与外界互动并适应外界变化,整体上保持社会运行的秩序性和连续性,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在动态平衡中良性运转的一种状态。和谐稳定具有动态性、相对性、主动性、时代性、开放性、规范性、可控性、整体性、非强制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和谐稳定是现代的科学的稳定观,社会主义社会应该超越传统,努力实现和谐稳定。
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需要,矛盾转化从"两极突变"到"梯级转化"、从"抑制发展"到"动态平衡"、从"兼并独胜"到"和谐双赢",是以对抗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矛盾转化论的当代发展,是以和谐为主要特征的矛盾梯级转化论的基本内涵。
人的主体性意识与主体间性意识在西方自然法的历史演进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铸就了古典人权理论的精神内核。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孕育与发展则为古典人权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现实的理论基础,使得古典人权理论成为体系化的思想学说。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这种自知之明旨在强化民族文化在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和自主地位。文化自觉具有文化的自我认同、文化间的相互体认以及对人类多元文化命运的共同认识等三要义。文化自觉的三要义反映了民族文化向"天下大同"自觉文化的发展过程及民族文化间"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文化自觉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有中国的思想内涵,更有世界的理论外延。文化自觉的理论体系也从哲学的高度反映出作为文化主体的人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创建,体现出一种广阔的文化境界、深刻的文化反思和高度的人文关怀和
中国与埃及都是发展中国家,两国在取得民族独立后,基本上是同时开始建立宪政法律制度的。两国宪法在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以及如何对待国际人权法等方面的规定既有相似的地方,同时也存在很多差异。这是由于两国的国情和发展实践所决定的。两国应该加强在宪法人权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为推动国际人权保护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