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层析技术的发展及在POCT中的应用

来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082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免疫层析技术因其简单 、方便 、易操作 、快速,价格相对低廉,已广泛应用于即时检测(POCT).随着POCT检测项目的增多和对已有项目检测定量 、灵敏度 、特异度等要求的提高,本文就免疫层析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应用,作以下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总结针痛消溶剂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3年1月10日至2015年1月20日我院出现静脉输液外渗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方式,治疗组采用针痛消湿敷方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对照组起效时间、消肿效果以及止痛时间其效果均差于治疗组,治疗组满意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57.
Activator矫治器是较早用于临床的功能矫治器,由Andresen于1908年设计,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前移下颌刺激下颌骨的生长且抑制上颌矢状向生
目的探讨预见性选择不同长度针头在股动脉穿刺溶栓穿刺部位发生不良事件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下肢腘动脉及远端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共计60例,在治疗期间随机采用7号一次性头皮针穿刺溶栓方法即传统组和采用适宜穿刺针头溶栓方法即改良组各30例,将两组病例用药时间及终止注射病例数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体效果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
目的 评估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矫治前后的自尊水平.方法 对114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分别于矫治前、完成矫治后1年以上(含1年)两阶段进行儿童
快速成型技术基于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测量手段,结合逆向工程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激光技术以及材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颅颌面的缺损进行整形修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广泛传播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葡萄球菌染色体mec基因盒元件(SCCmec)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转移是导致MRSA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SCCmec中的m
健康牙髓中含有的具有多向分化、高效增殖和自我更新潜能的牙髓干细胞,在牙髓损伤后牙本质修复再生和牙/骨组织工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牙髓干细胞的矿化潜能、生长
维持葡萄糖稳态需要胰岛素,尽管胰岛素敏感性对代谢健康很重要,但导致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仍不清楚.支链氨基酸(BCAA)是必需氨基酸,是直接和间接的营养信号.尽管BCAA已被报道能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患者采取3 d-5 d-7 d更换底盘模式的效果。方法将53例结肠造口患者采用标准造口护理流程分别在其造口术后3 d(第1次)、5 d(第2次)、7 d(第3次)更换一次造口底盘;第1次由护士更换并讲解造口护理流程及护理注意事项;第2次护士床旁指导、家属更换;观察记录患者造口周围皮肤情况、底盘浸渍宽度、患者及家属对造口护理的掌握程度;第3次以后由家属/患者自行更换。结果53例患者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