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家庭结构的视角,利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范围内全部7个森工林业局以及范围外周边的7个森工林业局385户林业职工家庭的微观调研数据,探析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对不同家庭结构林业职工家庭的收入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对林业职工家庭生计的作用受到家庭结构的影响;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范围内森工林业局的职工家庭其他各项收入均低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范围外森工林业局的职工家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对收入的影响更多的体现在收入结构上,而不是总收入水平上.鉴于此,建议林业职工积极转变,利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优
【机 构】
: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家庭结构的视角,利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范围内全部7个森工林业局以及范围外周边的7个森工林业局385户林业职工家庭的微观调研数据,探析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对不同家庭结构林业职工家庭的收入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对林业职工家庭生计的作用受到家庭结构的影响;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范围内森工林业局的职工家庭其他各项收入均低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范围外森工林业局的职工家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对收入的影响更多的体现在收入结构上,而不是总收入水平上.鉴于此,建议林业职工积极转变,利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优势,合理发展非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维护林业职工家庭生计稳定和发展.
其他文献
基于中国重庆市参与有情境实验设置的228户农户以及无情境设置的234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检验和计量模型的方法,比较中国农户的风险偏好(风险厌恶和损失厌恶)在无情境设置和气候变化情境框架实验的差异,同时实证分析框架设置和人口统计特征如何影响受访农户的风险厌恶与损失厌恶.结果表明:(1)气候变化情境设置使农民更加厌恶风险和损失,损失厌恶的变化大于风险厌恶;(2)农户个体年龄、性别、常住人口数量、家庭位置、农药支出情况、农技培训和合作社参与情况对农户的风险偏好选择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建议测量农户风险偏
生态宜居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而随意丢弃废旧农膜严重影响人居生态环境,如何有效促进农膜回收成为当前乡村环境治理的必然选择.基于黄河流域六省1932个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社会网络、信息获取对农户农膜回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农膜回收行为占样本区农户农膜使用行为的60%.(2)社会网络的高度和广度是影响农户回收行为的重要因素;信息获取的数量和质量对农户的回收行为同样具有积极影响.通过边际效应分析发现,相比于社会网络对农户农膜回收行为的影响,信息获
基于甘肃省877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从技术认知、收益预期、传播渠道、社会环境4个维度构建技术扩散条件视角下农户无公害农药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假说模型,并运用二元Logit模型与熵值法实证分析导致农户意愿与行为发生悖离的原因.结果表明:样本地区农户无公害农药施用意愿与行为存在悖离现象,悖离发生率为39.9%;技术认知、收益预期、社会环境对悖离的负向影响较强,传播渠道对悖离的负向影响较弱;不同维度传播渠道对悖离的影响具有差异性:组织干部传播渠道负向影响悖离,人际关系传播渠道中同邻居交流方式负向影响悖离,
构建NARDL模型与基于SVAR模型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国际木质林产品价格波动方向、波动幅度对中国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量对国际木质林产品价格上涨、下跌的反应程度不同,中国原木、锯材、化学木浆进口量对价格下跌的反应更大,中国胶合板出口量对价格上涨的反应更大.(2)国际金融资产、能源价格对国际木质林产品价格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原木、锯材、胶合板价格的影响程度相同,但金融资产价格对化学木浆价格的影响程度大于能源价格的影响.(3)国际原木、锯材、胶合板市
基于湖北省、山东省以及河南省的田野调查,从互动仪式理论视角对村民与零售商之间的人际互动情况进行深度分析.结果表明:在农村零售市场环境下,买卖双方的人际互动既存在于交易过程中,也存在于日常生活情境中,通过提升村民的自尊体验、内群体归属感、人际团结感、信任感等,对购买决策产生多路径、跨情境影响;买卖双方人际互动与购买决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彼此强化的动态、循环过程,即村民对买卖双方人际互动所蕴含的社会化意义的解读,能够影响其下一次在双方互动过程中的态度与购买行为.基于此,乡村零售市场的升级应保留或积极构建小卖部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下乡资本已经成为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理解资本下乡的实践逻辑有助于更好地引导社会资本服务乡村产业振兴.采用实地研究方法,通过对资本下乡投资江镇茶叶加工产业的实践过程进行深度考察,发现部分社会资本下乡后的投资活动并不遵循市场逻辑,而是遵循行政逻辑,即围绕地方政府的发展偏好开展投资,从而获取一定的政策倾斜作为回报.资本下乡的行政逻辑形成于地方政府对于现代农业的错误认知,以及地方政府对涉农资源分配的自由裁量权,其结果是在农业治理领域中催生出“政府-资本”互惠结构.这一结构将社会资本携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