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关系的人口学透视(二)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la0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首先从人口规模分析中国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主要基于历次人口普查及抽样调查数据研究我国城市化发展;其次分析了值得关注的城乡人口结构三大变化趋势,主要是通过人口性别比、家庭结构和年龄结构三个指标来研究我国城乡的人口结构差别。通过统计归纳和系统比较等方法的运用,从人口状况客观、科学地分析了当前中国城乡关系。
   关键词:人口状况 城乡关系 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C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016-03
  
   一、从人口规模看中国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一)基于历次人口普查及抽样调查看我国城市化进程
   由于我国行政管辖范围和市镇设置标准的多变,我国城镇人口的历次统计口径也各有不同,因而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所显示的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是同一口径。
   1.1982年三普——城镇人口以市镇行政辖区为统计指标。二普之后,由于我国市镇设置标准下降,新设市镇数量增加,大量的县改市、乡改镇、县改区,市镇行政辖区规模扩张,因此三普中我国的市镇人口统计数偏大。
   由1982年三普统计数据得,当年全国人口为103188万人。其中,29个省(市、自治区)中,居住在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和镇的总人口为20659万人,仅占20.02%,而居住在乡村的人口高达79.98%。如果以人口为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指标,可见当时我国城市化水平之低(见表1)。
   2.1990年四普——对设区市的城镇人口、不设区市的城镇人口采用新标准。1990年四普对城镇人口统计改用新标准,以对设区的市采用区的总人口,对不设区的市和镇采用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人口标准.在这种新标准下,对设区的市基本上是偏大统计,对不设区市和建制镇是偏小统计,偏大偏小互相抵消,总量上基本能反映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
   由四普统计数据得,全国人口为114333万人。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中,居住在城镇的总人口为3019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41% (见表2)。
   3.2000年五普及2005年1%抽样人口调查——在四普的基础上,对设区市的城镇人口、不设区市的城镇人口、建制镇的城镇人口标准又做了调整。五普的城乡划分针对四普存在的问题试行了新的统计标准。在对统计口径做了新调整之后,由五普统计数据得,2000年全国总人口为126743万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45906万人,占总人口的36.2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80837万人,占总人口的63.78%。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9.81个百分点。
   由五普统计数据及2005年1%抽样人口调查数据整理得城乡人口规模状况整理如下表(见表3):
   由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乡村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随城市人口和规模的变化而变化。乡村人口比重逐年递减,城镇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城市规模越大,城市人口数越多,相对的农村人口数量就越少。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57年的15.39%上升至2008年的45.68%;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率逐年降低,由1957年的84.61%下降至2008年的54.32%。由此可见,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城市化有了较快的发展。
   (二)我国人口城市化现状
   1.人口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从人口学角度来说,是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市转移,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农村人口城市化,所以我们可以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这一指标来衡量城市化水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水平状况如图1。
   由图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2%增至2008年的45.68%,人口城市化水平以每年将近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
   随着我国的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城市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由于基础比较低,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仍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显著低于全球人口城市化率,2000年全球人口城市化率已经上升到47.4%,而我国城市化水平在2008年才为45.68%,同期韩国的城市化水平为81.9%,美国的则为77.2%。
   中国的人口中大头是农民,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只有45.68%左右,因此加快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步伐对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2.人口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和工业化是紧密相关的,随着工业化的演进导致产业结构的转变,非农就业人口的不断增加,与之相适应的非农就业人口和依托非农就业人口生存的相关人口向城市集聚,采用城市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城市化水平。在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下,我国人口的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2%上升至2008年的45.68%,提高了27.76%,平均每年增加1.39个百分点。
   根据工业化理论和国际经验,笔者采用结构指标即第二产业占国内总产值的比重来衡量我国工业化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对比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出,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是滞后于工业化水平的,但是近年来二者的差距逐渐减小。
   3.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较为悬殊。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占人口大多数的乡村地区,经济规模远小于城市地区,乡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也都明显低于城市地区。
   由图3可以看出,我国从1978年以来,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差距一直在拉大,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也越来越大,这将严重影响我国的人口城镇化进程。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由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指数(见图4)反映出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是快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只是因为农村的底子薄,基数小,才呈现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差距。
   二、值得关注的城乡人口结构三大变化趋势
   (一)出生性别比呈现严重失调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的性别比例不断上升,大大超出了正常的范围(联合国明确认定了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102~107),并且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孩次越高性别比就越高的特点。从图5可以看出,1990年,虽然镇和农村的出生性别比失衡,但该比例在城市基本正常;2000年时,城、镇和农村的出生性别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都在110以上,全国的出生性别比达到了116.9,出生性别比失衡现象扩大到全国。在2005到2009年期间,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出生性别比攀升幅度均较大,并且城镇攀升的速度更快,但农村的出生性别比仍要远高于城镇,出生性别比的城乡差距较大。
   由图5可知,我国出生性别比长期偏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遍布城镇乡各个区域,而且近年来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加剧了失衡的程度。
   (二)家庭结构延续简化趋势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城乡家庭结构延续了简化的趋势,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和模式多样化。从总体上看,中国家庭结构变动的趋势是核心家庭日益增多,直系家庭逐渐减少,单人家庭比重也有所上升,呈现出核心家庭为主、直系家庭居次、单人家庭作为补充的格局。家庭的核心化、小型化提出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关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问题,更应引起关注。在城乡中,直系三代家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单人家庭和核心家庭(其成员是夫妻两人及其未婚孩子)比例有所上升。
   我国平均家庭户规模1973年、1990年、2009年分别为4.81人/户、3.87人/户、3.15人/户。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全国共有家庭户3951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369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3人;集体户人口为6934万人。然而城乡之间的家庭规模存在着较大差异。2009年,全国城市家庭户平均人口为2.82人,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更是只有2.46人和2.58人;全国镇的家庭平均人口规模是3.21人;乡村家庭平均人口规模为3.29人。
   (三)年龄结构突现老龄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问题被公认为21世纪三大世界性社会问题之一。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截至2006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49亿(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04亿),根据《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口的1/3将是老年人。
   由表6知,与2000年相比,2005年,我国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5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4个百分点。随着老龄化人口比例在攀升,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开始呈现出老龄化特征,步入老齡化社会。
   在1982—2000年间,中国农村老年人口比列从7.8%上升到10.9%,上升了3.1个百分点;同期,城市从7.4%上升到9.7%,上升了2.3个百分点,农村上升幅度比城市高0.8个百分点,这说明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城市。
   人口老龄化必将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压力,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压力巨大。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应该提早作出政策调整,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促进养老保险的发展,并积极利用各年龄段人力资源,促进生产方式转变,以此来降低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防止由于老龄化对社会和经济带来的重大的不利影响。由于乡村老龄人口总量大大高于城镇,老龄化速度快于城市,所以,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时,在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时,一定不能忽视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参考文献:
   1.蔡昉.中国流动人口问题[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鲜龙.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大众商务,2010(8)
   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7-2008[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
   4.车莹.工业化:概念、发展理论和衡量指标[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5)
   5.茹效清.浅析农村城镇化[J].社会经济
   6.杜鹏,王武林.论人口老龄化程度城乡差异的转变[J].人口研究,2010(3)
   7.谢晋宇,于静.中国计划城市化人口与自发城市化人口对比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2(3)
   8.王跃生.当代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动比较[J].社会,2006(3)
   9.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M].2001-2010
   10.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我国城镇化的现状、障碍与推进策略[EB/OL].http://www.cntheory.com/news/qyjjcsjj/2010/35/103594510DIF1B0J8G031HJ339931.html.2010.02.14
   (作者简介:谢元态,江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经济学教授;程鹏,卢应平,陈芳娣,江西农业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生;谢奇超,赣州银行职员。)
  (责编:贾伟)
其他文献
微波能用于分析试样的干燥灰化和消解已是一项广泛采用的成熟技术,并且在化妆品分析中微波技术用于消解样品已有部颁标准。微波萃取(Microwave-assistedExtractionMae)则是在80年代后期问世的一项分离新技术,适于从各种固体、半固体试样中提取有机分析物。微波消解具有分解速度快,试剂用量少,污染小、空白值低等优点,尤其是对易挥发元素的测定更显优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中限量元素含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也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要求分析速度更快,样品预处理工作
摘要: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外贸单证人才需求增加。但由于五年制高职院在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技能培训、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致使部分外贸单证专业毕业生难以与用人单位实现无缝对接,许多学生需要企业进行再培训后才能适应岗位要求。学校应从提高生源质量、建设特色课程体系、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实务技能、强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力,更好地
期刊
摘 要:文章在对天津市高校法律英语教学状况进行调查后,提出法律英语教学目标的界定应建立在对法律英语教学特性全面认识的基础上,使其更具操作性。现有条件下,应以培养学生“译”的能力为目标。为保障此目标的实现,教材编写应突出体系性及实用性;课程设置应以“大法律英语课程体系”为指导;教学模式应以情景教学为主,体现多样化。  关键词:法律英语教学目标 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山西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模式为例,探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的合理性、科学性。  关键词:高速公路 运营管理体制 演变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27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堪称“世界奇迹”,用了不到20年时间就跃居世界第二位。这既是中国现代史上交通发展最快时期,也是人类历史上交通发展最快时期。中国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四川省王朗自然保护区为例,对其生态旅游效益从经济与生态服务功能两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并依据评价结果,探析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模式。  关键词:王朗 自然保护区 旅游开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230-02    一、王朗概况  四川省王朗自然保护区,地处岷山山系腹心地带,属全球生物多样性核心地区之一的喜玛拉雅——横断
期刊
众所周知,玉米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我国玉米育种种质基础狭窄已成为共识。起源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玉米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因此,拓宽种质的途径之一是引进热带、亚热带种质。然而因其具有光周期敏感性,在其在温带地区利用的主要障碍。鉴于比鉴定与光周期敏感相关的基因,解析其分子调控机制,对于全面解析光周期调控玉米开花时间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在前期精细定位的基础上,本研究以黄早4(光周期钝感温带自交系)和CML288(光周期敏感热带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图位克隆技术克隆
摘 要:加工贸易对浙江省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机制,并综合运用加工贸易增速分析、加工贸易进出口弹性、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加工贸易对浙江省GDP的贡献度及线性回归等方法来分析加工贸易对浙江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显示,浙江省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贡献,加工贸易额每增长1万美元,GDP将增长0.705303万美元;出口额每增长1万美元,GDP将增长0.545
期刊
迫于全球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和粮食需求日益增长的双重压力,提高作物的水分生产力(WP,定义为单位面积的耗水量所生产的粮食产量)是解决未来粮食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系统地了解玉米水分生产力的空间变异、未来可实现的WP潜力、以及不同环境因子和管理措施对水分生产力的影响,对保证全球粮食安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大量前人已报道的田间试验,借助Meta分析方法从中国和全球尺度综合评价了灌溉玉米WP现状;评估了不同区域可实现的WP潜力;分析了土壤特性、气候、管理措施对WP与产量的影响;同时重点
摘 要: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洗礼,已经基本实现了顺利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多更新的挑战和要求。文章从基层党建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 基层单位 党的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289-02    中原油田供热管理处作为局社会化服务单位,其主要职责就是为全局职工家属
期刊
编者按:中国的工业化腾飞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的,中国的工业化实现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中国工业化腾飞的市场就是国际市场。在不久前召开的“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科学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1届年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博士钱津作了题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工业化腾飞》的学术交流发言。钱津研究员在发言中论述了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工业化腾飞、中国市场是国际市场的热点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