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扬长避短和明确分工有利于学生活动的开展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在组织很多活动中的时候常常需要团队合作,而在团队合作中最常见的形式有两种:一是为学生平均分工,所有环节共同参与;二是学生按各自擅长的部分,只参与相应的环节。本文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出发,研究不同的组织办法的利弊。
  【关键词】比较优势;劳动分工;扬长避短
  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我发现同样是校园义卖,但是效率差异却很大。在A同学组织义卖的时候,当天的目标很快能够达成;但当B组织义卖的时候,效率却低了很多。这就引发了我的思考,我分别对二者组织活动的方式进行了观察:A同学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按照不同同学各自擅长的部分进行分工,每个人只参与一个或两个关节;但是B同学对所有的学生平均分工,每个人都参与相同的环节。那么为什么不同的组织方式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呢?我带着这个疑问,上网查找了资料,发现在管理学中,涉及到”比较优势“这个理论。
  一、比较优势的定义和说明
  比较优势理论来源于李嘉图模型,他将比较优势的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比较优势是指由于特殊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而形成的,是自身先天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的优势。国际上不同国家之间的产业分工和贸易就是比较优势的直接表现。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他们应将重点放在自身比较擅长、优势相对比较大的商品上;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该加大生产自身劣势比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所生产的优势较大的商品,彼此不仅节省了人力和物力,也都得到了益处。
  不同国家在生产不同的产品时由于自身特点的不同,所以生产成本也不同。因此,不同国家根据自己的优势来生产产品,即以成本较低为原则进行生产,从而增加国际贸易总体的福利。
  而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两利取重,两害取轻”,从而调动自身优势来实现整体的最优配置。
  二、平均分工的好处和坏处
  在工作和活动中,没有经验的领导者会选择以平均分工的形式进行工作的安排。也就是说,将整体的工作量平均安排给每个人,每个人做的工作都一模一样。存在即有意义,平均分工的优势是:能让每个人都很公平的从事同一份工作,大家不会有“给我分配的工作比他的多”的怨言,每个人都能公平的为组织贡献自己的力量。除此之外,个人也能够从参加活动的过程中锻炼自己所不擅长的部分。因此,平均分工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培养和锻炼个人的能力,能让每个人公平、心甘情愿的为组织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使得利益最大化是组织活动的追求。而平均分配工作,让每个人都从事相同的工作必然会涉及到个人所不擅长的部分。因此,平均分工的劣势,就在于会存在“拖后腿”的情况,降低整体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无法将某个人的特长发挥出来,整个沟通过程的传播有效性也大大降低,甚至出现“踢皮球”的相互推脱情况。
  三、按长处分工的好处和坏处
  在市场经济中,追求自己的利益乃是人的本性,具有如此本性的人在从事任何一项经济活动时,都会比较从事这项活动付出的成本和所能获得的收益,只有收益大于成本,才会进行此项活动。人类在分工中,一面要付出各种成本,一面会获得诸种利益,正是利益大于成本才推动分工和专业化不断发展和深化。实际上,世上所有分工现象的产生,都受趋利避害倾向所引导。
  按照长处分工,既符合每个人的微观利益,也符合社会进步的宏观利益。众所周知,社会生产力要能不断发展,就要求人们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而人们技术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越来越精细的分工,即按照个人的长处进行分工。分工能够提高技术水平的根本原因在于,任何人获取、掌握和钻研技术的精力和能力总是有限的,在每个人有限精力和能力的限制下,人们能够掌握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就自然地与其所能掌握的技术种类的多少成反比,而分工可减少每个人掌握的技术种类,使每个人有更多精力专心致志于某一方面的投入。在组织活动时,分工的原则就是让擅长的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使平均社会劳动时间大大缩短。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能够提供优质高效劳动产品的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高利润和高价值。
  但是,按照长处分工,会出现“不平衡”的情况。因为每个人所擅长的方面不一样,有的人擅长不止一个方面,有的人只擅长一个方面的一小部分,那么可能会使得擅长多方面的人会干更多的事,从而牺牲他其他学习的时间,一些被迫加入义卖活动的人,也可以以此为借口推脱不进行付出。
  四、按长处分工的办法相对于平均分工的优势
  相比于平均分工,按长处分工可以提高个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从而提高经济剩余(经济剩余指的是,产出的总体的令人满意程度或效用水平超过其生产成本的部分)。除此之外,它能够让成员扬长避短,减少因不熟练而产生的失误,更大程度地激发成员的潜能。
  另一方面,对组织而言,进行长处分工,是把所举办的活动集中到个体最有相对优势的发挥长处环节,整个组织可以在成员的分工间共享了长处分工带来的“分工利益”,使得投入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组织获得的利润相对增加。
  为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作为干部在组织类似义卖的校园活动时,应该先在前期通过问卷调查或者质性访谈等方式了解清楚各个成员的长处和短处,之后再向他们分配任务,而不是在分配任务之时再询问长处和短处。这样做,有助于减少成员推脱任务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在对成员按长处分工后,可以形成流水化的作业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他们能够熟练一系列操作,从而让他们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最大。
  因此,在今后组织学生团队活动的时候,更有效的办法就是按照不同同学的特点,进行扬长避短的分工方式,这样有利于提高团队的合作效率。
  参考文献:
  唐玉林. 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从价值链中寻求优势产业[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4(2):85-87.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中,绩效工资的改革是其重难点。随着逐渐深入的改革,事业单位需要在原有工资制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绩效工资制度,从整体上来看,这是一项系统性和复杂性的工作。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绩效工资改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这对提高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进而能够显著的提升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摘 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电力企业的帮助。供电企业是一个较特殊的国有企业,企业具备人员密集、资源密集及资产密集等特点。为了优化发展,赶上现代化企业的制度脚步,供电企业想要大踏步向前发展就必须做好内部控制与评价工作。  【关键词】供电企业;内部控制  一、前言  文本对供电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内部控制是整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重要机制,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